RPC、SQL、NFS屬於OSI的哪一層

developerguy發表於2016-12-17

 

第一層:物理層
第二層:資料鏈路層 802.2、802.3ATM、HDLC、FRAME RELAY 
第三層:網路層 IP、IPX、ARP、APPLETALK、ICMP 
第四層:傳輸層 TCP、UDP、SPX 
第五層:會話層 RPCSQL、NFS 、X WINDOWS、ASP
第六層:表示層 ASCLL、PICT、TIFF、JPEGMIDI、MPEG 
第七層:應用層 HTTP,FTP,SNMP等

https://www.nowcoder.com/questionTerminal/7cf6990ea2e345b6bc96d882944c4d6b

 

icmp協議是IP層的附屬協議,是介於IP層和TCP層之間的協議,一般認為屬於IP層協議。
IP協議用它來與其他主機或路由器交換錯誤報文和其他的一些網路情況。
在ICMP包重攜帶了控制資訊和故障恢復資訊。
主要用於路由器主機向其他路由器或者主機傳送出錯報文的控制資訊

http://bbs.csdn.net/topics/70431973


OSI模型中ARP協議屬於鏈路層;而在TCP/IP模型中,ARP協議屬於網路層

1)ARP分層的位置是TCP/IP的網路層

2)ARP報文是由乙太網幀進行封裝傳輸的。沒有封裝進IP包。

3)實際上,對網路介面層的乙太網幀來講,它們同樣是幀的上層協議,當收到以太幀時,根據幀的協議欄位判斷是送到ARP還是IP。

4)之所以不把它放在資料鏈路層,是因為它並不具備資料鏈路層的功能,它的作用是為資料鏈路層提供接收方的幀地地址。 另外,我也建議讀《TCP/IP詳解》卷一里面有圖,明確它的位置屬於網路層(注,畫的時候,ARP RARP畫在IP層稍下端,而ICMP和IGMP畫在IP層的上部,因為這二個協議是由IP進行封裝的。)

TCP/IP: 

網路介面層(鏈路層):

網路層: IP,ICMP,IGMP,【ARP,RARP】

傳輸層:TCP ,UDP,UGP

應用層:Telnet,FTP,SMTP,SNMP.
OSI:物理層:EIA/TIA-232, EIA/TIA-499, V.35, V.24, RJ45, Ethernet, 802.3, 802.5, FDDI, NRZI, NRZ, B8ZS 資料鏈路層:Frame Relay, HDLC, PPP, IEEE 802.3/802.2, FDDI, ATM, IEEE 802.5/802.2, 【ARP,RARP】
網路層:IP,IPX,AppleTalk DDP
傳輸層:TCP,UDP,SPX
會話層:RPC,SQL,NFS,NetBIOS,names,AppleTalk,ASP,DECnet,SCP
表示層:TIFF,GIF,JPEG,PICT,ASCII,EBCDIC,encryption,MPEG,MIDI,HTML
應用層:FTP,WWW,Telnet,NFS,SMTP,Gateway,SNMP

 

http://blog.csdn.net/cuiweitju/article/details/38761381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遠端過程呼叫協議,它是一種通過網路從遠端計算機程式上請求服務,而不需要了解底層網路技術的協議。

RPC是基於Socket的,即工作在會話層
RPC協議假定某些傳輸協議的存在,如TCP或UDP,為通訊程式之間攜帶資訊資料。在OSI網路通訊模型中,RPC跨越了傳輸層和應用層。RPC使得開發包括網路分散式多程式在內的應用程式更加容易。

RPC採用客戶機/伺服器模式。請求程式就是一個客戶機,而服務提供程式就是一個伺服器。首先,客戶機呼叫程式傳送一個有程式引數的呼叫資訊到服務程式,然後等待應答資訊。在伺服器端,程式保持睡眠狀態直到呼叫資訊到達為止。當一個呼叫資訊到達,伺服器獲得程式引數,計算結果,傳送答覆資訊,然後等待下一個呼叫資訊,最後,客戶端呼叫程式接收答覆資訊,獲得程式結果,然後呼叫執行繼續進行。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oJKurLLzJhUqI8SJWBuls2KLnyfJGID4BLDopemG085rfmwmOQ9IxzDC3IUYJ6tfW_mRxiXKC4fo9m_8jnizjscZUhgIZK3oceW9v1baX2yhWZXPpXTRgMK5y5aLluYZ26osxBU_Pep2_aO_ZqJDHpAvfgD_VXDJUu-qtQb74awfA4AOyfD8YuHH0_9jA23

 

網路由下往上分為

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通過初步的瞭解,我知道IP協議對應於網路層TCP協議對應於傳輸層,而HTTP協議對應於應用層,
三者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可比性,

socket則是對TCP/IP協議的封裝和應用(程式設計師層面上),是api層面的概念,為方便開發而產生,而不是通訊協議層面裡的概念。
也可以說,TPC/IP協議是傳輸層協議,主要解決資料如何在網路中傳輸,
而HTTP是應用層協議,主要解決如何包裝資料。
關於TCP/IP和HTTP協議的關係,網路有一段比較容易理解的介紹:
“我們在傳輸資料時,可以只使用(傳輸層)TCP/IP協議,但是那樣的話,如果沒有應用層,便無法識別資料內容。
如果想要使傳輸的資料有意義,則必須使用到應用層協議。
應用層協議有很多,比如HTTP、FTP、TELNET等,也可以自己定義應用層協議。
WEB使用HTTP協議作應用層協議,以封裝HTTP文字資訊,然後使用TCP/IP做傳輸層協議將它發到網路上。”
而我們平時說的最多的socket是什麼呢,實際上socket是對TCP/IP協議的封裝,Socket本身並不是協議,而是一個呼叫介面(API)。
通過Socket,我們才能使用TCP/IP協議。
實際上,Socket跟TCP/IP協議沒有必然的聯絡。
Socket程式設計介面在設計的時候,就希望也能適應其他的網路協議。
所以說,Socket的出現只是使得程式設計師更方便地使用TCP/IP協議棧而已,是對TCP/IP協議的抽象,
從而形成了我們知道的一些最基本的函式介面,比如create、listen、connect、accept、send、read和write等等。
網路有一段關於socket和TCP/IP協議關係的說法比較容易理解:
“TCP/IP只是一個協議棧,就像作業系統的執行機制一樣,必須要具體實現,同時還要提供對外的操作介面。
這個就像作業系統會提供標準的程式設計介面,比如win32程式設計介面一樣,
TCP/IP也要提供可供程式設計師做網路開發所用的介面,這就是Socket程式設計介面。”
關於TCP/IP協議的相關只是,用博大精深來講我想也不為過,單單查一下網上關於此類只是的資料和書籍文獻的數量就知道,
這個我打算會買一些經典的書籍(比如《TCP/IP詳解:卷一、卷二、卷三》)進行學習,今天就先總結一些基於基於TCP/IP協議的應用和程式設計介面的知識,也就是剛才說了很多的HTTP和Socket。
CSDN上有個比較形象的描述:HTTP是轎車,提供了封裝或者顯示資料的具體形式;Socket是發動機,提供了網路通訊的能力。
實際上,傳輸層的TCP是基於網路層的IP協議的,而應用層的HTTP協議又是基於傳輸層的TCP協議的,而Socket本身不算是協議,就像上面所說,它只是提供了一個針對TCP或者UDP程式設計的介面。
下面是一些經常在筆試或者面試中碰到的重要的概念,特在此做摘抄和總結。
一、什麼是TCP連線的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戶端傳送syn包(syn=j)到伺服器,並進入SYN_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收到syn包,必須確認客戶的SYN(ack=j+1),同時自己也傳送一個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時伺服器進入SYN_RECV狀態;
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SYN+ACK包,向伺服器傳送確認包ACK(ack=k+1),此包傳送完畢,客戶端和伺服器進入ESTABLISHED狀態,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過程中傳送的包裡不包含資料,三次握手完畢後,客戶端與伺服器才正式開始傳送資料。
理想狀態下,TCP連線一旦建立,在通訊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動關閉連線之前,TCP 連線都將被一直保持下去。
斷開連線時伺服器和客戶端均可以主動發起斷開TCP連線的請求,斷開過程需要經過“四次握手”(過程就不細寫了,就是伺服器和客戶端互動,最終確定斷開)

二、利用Socket建立網路連線的步驟
建立Socket連線至少需要一對套接字,其中一個執行於客戶端,稱為ClientSocket ,另一個執行於伺服器端,稱為ServerSocket 。
套接字之間的連線過程分為三個步驟:伺服器監聽,客戶端請求,連線確認。
1、伺服器監聽:伺服器端套接字並不定位具體的客戶端套接字,而是處於等待連線的狀態,實時監控網路狀態,等待客戶端的連線請求。
2、客戶端請求:指客戶端的套接字提出連線請求,要連線的目標是伺服器端的套接字。
為此,客戶端的套接字必須首先描述它要連線的伺服器的套接字,指出伺服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埠號,然後就向伺服器端套接字提出連線請求。
3、連線確認:當伺服器端套接字監聽到或者說接收到客戶端套接字的連線請求時,就響應客戶端套接字的請求,建立一個新的執行緒,把伺服器端套接字的描述發給客戶端,一旦客戶端確認了此描述,雙方就正式建立連線。
而伺服器端套接字繼續處於監聽狀態,繼續接收其他客戶端套接字的連線請求。

三、HTTP連結的特點

HTTP協議即超文字傳送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聯網的基礎,也是手機聯網常用的協議之一,HTTP協議是建立在TCP協議之上的一種應用。
HTTP連線最顯著的特點是客戶端傳送的每次請求都需要伺服器回送響應,在請求結束後,會主動釋放連線。從建立連線到關閉連線的過程稱為“一次連線”。

四、TCP和UDP的區別(考得最多。。快被考爛了我覺得- -\\)

1、TCP是面向連結的,雖然說網路的不安全不穩定特性決定了多少次握手都不能保證連線的可靠性,但TCP的三次握手在最低限度上(實際上也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保證了連線的可靠性;
而UDP不是面向連線的,UDP傳送資料前並不與對方建立連線,對接收到的資料也不傳送確認訊號,傳送端不知道資料是否會正確接收,當然也不用重發,所以說UDP是無連線的、不可靠的一種資料傳輸協議。

2、也正由於1所說的特點,使得UDP的開銷更小資料傳輸速率更高,因為不必進行收發資料的確認,所以UDP的實時性更好。
知道了TCP和UDP的區別,就不難理解為何採用TCP傳輸協議的MSN比採用UDP的QQ傳輸檔案慢了,但並不能說QQ的通訊是不安全的,

因為程式設計師可以手動對UDP的資料收發進行驗證,比如傳送方對每個資料包進行編號然後由接收方進行驗證啊什麼的,

即使是這樣,UDP因為在底層協議的封裝上沒有采用類似TCP的“三次握手”而實現了TCP所無法達到的傳輸效率。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08b6a591e07ecc14a80922f1.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