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儲存即服務(STaaS)解決方案具有什麼優勢?

架構師技術聯盟發表於2017-12-10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資料是客戶寶貴的財富,但傳統資料儲存盒子和資料管理卻是十分複雜的,我們跟很多客戶交流時,客戶普遍認為在業務發放和裝置管理中,經常會面臨下面問題。


  • 1、利用率低、管理複雜:在傳統資料中心,儲存裝置種類多、管理複雜;業務與儲存系統之間難以匹配,通常只能以超配來確儲存儲滿足業務應用的需求,導致資源利用率低。

  • 2、資料系統雜亂、難以雲化:傳統資料系統缺乏對儲存進行服務等級定義和衡量,所以很難實現儲存雲化供給。 傳統資料中心業務和資料之間複雜的關聯和組網都是緊耦合的,而云化則遮蔽了這些複雜性,所以業務上雲的可行性和風險也很大。

  • 3、缺乏彈性伸縮:雲時代的業務變化快、講究個彈字,節假日需求暴增就希望業務能動態變化到更高的服務等級上,業務低估時,要求規模和服務等級都有所收斂。另外,傳統儲存的業務上線時間一般是幾天到幾周,難以跟上業務上線步伐。

  • 4、架構封閉、不開放:傳統儲存大多采用封閉架構,自己玩自己,北向對接雲平臺的能力還可以,但南向管理異構裝置的能力明顯不足,同時缺乏對資料全生命週期的有效管理。


      資料儲存系統面臨的這些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資料價值的最大化效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主流儲存廠商都紛紛推出了儲存即服務(STaaS)解決方案,目的在於實現儲存雲化使能資料價值釋放資料管理投入聚焦業務提升


      目前主流的儲存即服務產品,包括NetApp OnCommand Insight (OCI)和 Oncommand Workflow Automation(WFA),EMC ViPR和ViPR SRM,Huawei DJeSight等。這三款產品在功能和架構上比較相似。


      下面以NetApp OCI和WFA為例來說明其元件主要能力。WFA實現儲存服務等級定義SLA/SLO標準化儲存服務目錄儲存服務自動發放,而OCI則對發放的儲存服務進行衡量監控報表預測和優化


0?wx_fmt=png

      那麼,相比傳統儲存和資源發放模式,儲存即服務解決方案給客戶能帶來什麼價值,給客戶在儲存資源使用習慣上帶來哪些改進和可演進性呢?下面,作者基於自己的認識,談談自己的理解。


1、  服務化:通過服務的形式使用儲存資源


1) 從使用儲存盒子到使用可以度量的儲存服務


      解讀:在傳統儲存盒子中,資料無法共享且無法度量,一般分給使用者的只是卷或檔案,最多增加一些保護特性;往往會遇到如:容量超配、效能不足和無法預測等問題,一般採用儘量而為的思想來實現資源最大化分配,不但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分配後的效果如何很難得到反饋。


      而儲存即服務解決方案通過儲存服務化的理念,從效能、容量、資料保護、可靠性、安全性等維度設計SLA,讓使用者基於多個維度選擇來匹配業務的儲存需求,通過對SLA資源進行全面的監控、告警來衡量儲存服務,並在服務等級出現瓶頸時,可以優化、動態變更SLA級別來及時調整業務對儲存資源的變化。實現儲存服務的標準化定義、衡量和優化。


2) 儲存服務定義和服務申請靈活分離,管理員更專注儲存服務定義和監控


      解讀:傳統儲存系統中,裝置的管理和儲存資源的發放都是由系統管理員完成,系統管理員不但要關注儲存RAID、Pool和LUN如何建立,還要關注應用有哪些,把哪些儲存分配掛載給對應的應用。當企業業務和儲存系統複雜龐大時,儲存資源很難充分利用或匹配多樣的業務。


      儲存即服務方案實現了服務定義和服務申請靈活分離,首先,管理員把企業內所涉及的應用進行SLA標準化定義、通過不同Tier匹配到不同儲存Pool,然後,再由知道業務和儲存服務租戶去申請儲存資源,實現儲存資源和應用的精細化匹配。管理員只對系統進行運維、度量和監控。

 

2、  儲存雲化:虛擬儲存資源池,按照服務等級,以使用水電的方式使用儲存資源


1) 儲存服務等級(SLA)差異能力更加符合雲服務使用習慣,也是資料上雲的第一步


      解讀:儲存雲化是在雲端計算商業模式下發展起來的,雲化就要求雲服務具備按等級衡量、收費、即插即用的基本能力,儲存雲化是實現資料上雲的第一步,只有儲存實現了服務等級,才能合理地實現雲服務等級匹配,使用者可以基於現有儲存SLA級別匹配公有云儲存SLA級別,購買公有云儲存服務,方便未來實現資料雲上雲下備份、遷移和流動。


2) 租戶(使用者)按需、按量、按時間和SLA申請儲存資源,不必關心儲存服務位置和裝置形態


      解讀:租戶只需一個賬號,儲存資源通過租戶自己發放,租戶只關心自己業務對儲存資源SLA等級的要求(租戶最懂自己業務對儲存資源需求),不必關係儲存資源物理位置。簡化租戶資源申請流程,做到儲存資源即插即用。


3、 自動化:資源的建立、編排、發放和運維自動化完成,提高儲存服務效率。


1) 根據服務等級(SLA)建立和標準化要求,自動過濾不匹配的儲存裝置,簡化服務標準化過程


      解讀:不同儲存接入系統、根據不同儲存能力進行Tag標記後,建立SLA標準化時,可以自動過濾不滿足要求的儲存裝置和儲存Pool,簡化儲存儲存標準化過程。


2) 預設儲存服務目錄,自動化縮減儲存服務建立和發放步奏


      解讀:傳統儲存在資源建立、發放時,針對每個業務都需要從RAID、磁碟、Pool等手工建立,過程繁瑣且容易出錯,STaaS把儲存服務級別標準化、建立、發放過程都實現自動化,只需按照嚮導輸入關鍵幾個引數即可完成資源建立。提供服務目錄,租戶只需輸入容量和服務級別(SLA)即可完成服務發放。


3) 自動實現服務等級(SLA)檢測衡量,資源監控和告警,實現統一運維和服務優化


      解讀:傳統儲存只能實現LUN、檔案系統資源監控,無法給出服務優化能力和趨勢預測,服務級別是否達標根本無法衡量。STaaS通過自動監控實現服務級別(SLA)衡量,並通過自動監控、預測和告警資料來實現對服務的優化、動態變更。


      談完作者個人對儲存即服務理解後,下面把儲存即服務(STaaS)的要點和優勢再歸納總結一下。


  • 1、儲存池化、消除資源孤島,簡化不同儲存管理

  • 2、抽象和分類應用服務等級要求,基於儲存效能、時延、資料保護能力、安全性和負載均衡等能力匹配應用服務等級,把儲存資源更精細化匹配到應用。

  • 3、基於服務等級SLA、卷、檔案共享等邏輯資源和物理資源進行監控、告警,基於容量、效能預測和分析,實現儲存服務優化和服務級別變更。

  • 4、實現服務標準化、服務目錄化、自動化發放,提供定製服務化模板、簡化儲存服務資源發放。

  • 5、實現混合雲和資料生命週期管理,通過資料流動,讓資料根據冷熱度自動儲存在合適的位置。

  • 6、生態整合。整合vCenter虛擬化vCloud(vRO)OpenStcak雲平臺,或整合ITSMITOM系統,把增強的儲存服務能力(如雙活、複製等)整合到第三方雲平臺,實現計算、網路、儲存等資源統一發放。WFA能夠和VMware vRealize Automation、VMware vCloud Automation Center、思科的UCS Director(支援VMWare、Hyper-V、Redhat KVM等虛擬化)和微軟的System Center Orchestrator 等平臺整合,統一實現儲存服務編排和自動化運維。


      關於雲化,一般包括儲存、計算、網路和安全等系統的雲化,談起私有云平臺,目前主要分為VMware雲、OpenStack為首的開源雲(Openstack衍生出來的雲平臺)和其他第三方雲(如CloudStack、Redhat CloudForm等)。儲存的服務化最終是為計算服務化服務的,所以,儲存即服務解決方案的對接、南、北向開放能力對客戶來講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你對儲存即服務(STaaS)解決方案已經產生好感,就請持續關,作者會不定期分析解析各大廠商的儲存即服務方案;如果你還想回顧下傳統儲存知識和知識點詳解,那就點選原文連結獲取相關文件。


溫馨提示:
請搜尋“ICT_Architect”“掃一掃”下面二維碼關注公眾號,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640?wx_fmt=png

專注做一個有情懷的技術分享平臺

0?wx_fmt=gif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