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化騰昨天釋出的「三網戰略」(人聯網、物聯網、智聯網)中,騰訊最擅長的,其實是第一張網。
人聯網。人與人,個人與企業,個人與政府,騰訊要做的是一個全平臺的使用者連線。
實際上,要依靠微信,騰訊早就做到了「人與人的連線」,這個不用多說;而強調「連線個人與企業及政府」,則是雲端計算市場的天然屬性。因此,這個概念並不新穎。
但騰訊做「人聯網」,有一個優勢比別人更加明晰——小程式。
你要騎輛共享單車,直接用 ofo 小程式掃碼開鎖;想喝杯咖啡,直接使用卡包裡的優惠券;你要辦張廣州居住證,直接開啟「粵省事」這個政府小程式申請辦理。
從表面上,小程式是一個連線我們個人與企業及政府的介面,但對於騰訊雲來說,這是一個從最上層的 SaaS 應用層,把生意往下做到 IaaS 基礎層的「倒逼」思路。
舉個例子,「粵省事」這個小程式只是我們看到的一個政府提供民生服務的終端出口,而在這背後,需要將廣州省政府的政務資訊遷移上雲,打通各個廳局的政務大資料,重新搭建一個決策與管理平臺……
這裡面勢必會牽扯與改變每一位公務人員的工作流程,也會改變政府的服務模式,最後,再將服務輸出給普通民眾。
總的來說,騰訊社交入口優勢+雲端計算+技術支援組成的「生態套餐」,是許多企業使用者願意選擇騰訊雲的關鍵原因。這在零售客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並不意外,在這次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零售商的體驗展臺最受歡迎。這也是能讓我們最直觀檢驗騰訊智慧零售效果的案例。
每日優鮮的零食櫃,永輝超市的刷臉支付、百麗鞋店的掃碼識鞋……他們的共同點除了上雲、小程式與繫結微信免密支付外,我們也有另外一個發現:
所有涉及到圖片識別的 PaaS 層技術支援,都是由與騰訊雲同屬 SNG 事業群的優圖實驗室提供的。
每日優鮮的零食櫃在我們辦公室旁邊就有一個,但那種不聯網的「老版」機櫃,掃碼付款開櫃後的一系列行為,就取決於你的素質了。
而這次升級後的新貨櫃,最大的特點其實就是「聯網」。只有在聯網的基礎上,機櫃才能實時判斷你拿的食物品類,並在貨櫃上方的螢幕上顯示你選擇的貨品與價格。
實話講,從掃碼開鎖支付到選擇貨品,再到支付的整個過程,是少有的讓我感到「流暢」的一次體驗。
我們從貨櫃拿出什麼商品,螢幕就會迅速顯示出購物車中的商品總價;如果什麼也沒拿,螢幕就會提醒你「什麼都沒拿」。
我在體驗時,故意把橙子、酸奶的擺放位置全部打亂,把橙子放在每一層貨架上,但優圖實驗室的工程師告訴我,這種做法並不會擾亂最後的識別結果,因為每層攝像頭需要確認的是「你最後從貨櫃中拿走的商品」。
「我們用每日優鮮提供的幾十萬張商品圖片訓練出模型放在雲端,他們調取介面就可以了。」
實際上,這是一種靜態識別的技術路線,道理很簡單:
通過識別開門前和關門後櫃子裡面的商品,然後做比對獲得最終「數量」結果。舉個例子,我在開門前拍一張照片,關門後拿出了橙子後再拍一張照片。市面上很多無人貨櫃都開始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商品識別。
一般來說,使用靜態識別技術的貨櫃,通常需要在每層貨架上方安裝 1-2 個攝像頭。而我們也在每日優鮮貨櫃的每層架子上發現了這種配置。
但這種安裝配置往往會存在一個問題——空間利用率不高。
在我們觀察這個貨櫃時,很明顯,每層食物高度與每層的實際層高有很大差距,前者可能還不到後者的 1/2。這意味著商品不能上下疊放。而這種「略顯空曠」的效果,其實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商家的「補貨成本」。
此外,其他展位的一位演算法工程師提出質疑——如果這種「聯網」貨櫃成百上千臺鋪開來,需要多大的頻寬來承載雲端的實時識別?
但騰訊雲的工程師予以否認,他告訴機器之能,每張圖片僅僅 200 多 kB,而且只有在有人取商品時才會拍照上傳。
「但如果網路不好,可能會多少受到一些影響。」
另外,每日優鮮的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正在與運營商進行合作,因此目前的網路流量幾乎是免費使用。
「現在與騰訊雲的合作都是以試點的形式進行的,在一些基礎雲端計算服務的基礎上,他們又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技術和資源支援。」
隔壁的百麗鞋業在人臉識別技術與硬體服務上與優圖實驗室進行了對接。
一方面,他們自己在做基於 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商品標籤晶片(這個在業界很常用了),使用者拿起鞋子就能實時查詢商品的基本資訊(下面視訊一目瞭然);另一方面,掛在室內牆角的攝像頭與人臉識別系統是與優圖合作完成的。
「與騰訊的合作除了小程式、支付以外,人工智慧是很重要的一塊。我們在這個展示區布了五個攝像頭,一個是為了識別判定新老客戶,人臉識別系統已經跟我們的客戶會員系統進行了打通,如果老客戶進來,後臺就會顯示他的所有消費資料與個人喜好。」百麗展臺上國際新零售部門的運營人員表示。
另一方面,門店要依靠攝像頭和資料分析平臺判定人流量,分析整個店面的人流熱力區。如果一個區域的人很多,但另一個區域的人很少,可能會說明這裡的鞋子款式不佳,品類單一,或者說是鞋架的佈局有問題。
另外,根據每個區域人流熱度的差異,店長也可以實時進行店員調配。
「這種熱度分析特別適用於面積較大的門店。之前我們在深圳的商場裡有一家門店在試點,我們在後臺發現有一個區域的鞋架幾乎沒有人過去,然後我們發現是這個區域有兩個模特,把路給擋住了,有些人不願意繞過去。我們後來跟另一家店商量把模特挪開了,那裡的銷售額就整體上升了。」
除了攝像頭,百麗展臺區域內的地毯下也鋪滿了感應裝置,可以感應鞋裡內建的晶片,目的是為了統計試鞋數。據他們的新零售運營團隊介紹,在與騰訊合作把這些資料與系統被打通後,客戶試鞋的轉化率,以及試鞋成功後的轉化率,就可以在後臺被捕捉到。
「這個轉化率就會涉及到店鋪分析的機制,如果一雙鞋被試了 100 次,賣出去了五六十雙,這個銷量是比較正常的;如果這雙鞋試了 100 次,但一次都沒有被賣出去,那麼可能款式沒有問題,但在使用穿著上會有問題。我們就要返廠,研究它哪裡有問題。」
但他們也承認,雖然部署攝像頭與 RFID 晶片讓產品的改版速率明顯加快,但攝像頭與人臉識別系統偶爾也有識別不準確,甚至有時候捕捉不到人臉的情況。
「有時候是老客戶進來,但也被識別成新客戶,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不過所有涉及到深度學習的東西不都是『越用越準確』嘛。所以我們很有信心。」
但永輝超市的展臺體驗,並不十分讓人滿意。
所謂「智慧零售」,一定要包括兩點:企業通過技術得到了好處,消費者的購物流程也更加便捷。
在永輝旗下品牌「永輝生活」搭建的購物場景中,除了可以用小程式掃碼支付,基於人臉識別的自助購物是最大賣點。
但是,首先自助購物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應用,在國外,多年前就已經可以自助投幣或刷卡在超市買東西了(留學的同學們應該深有體會);
其次,我們選擇自助購物的前提是,不用排隊便可以更快結賬走人。但現實情況卻是,除去第一次需要繫結微信免密支付和上傳照片要花的時間外,我在永輝刷臉支付的時間遠遠超出了直接掃微信付錢所用的時間……後面還有一群等著刷臉支付的人。
想象如果在一個真實的便利店裡,按照這樣的流程,究竟是人結賬快,還是刷臉支付快?(或者按照大多超市的傳統做法,自助結賬僅僅是人力結賬的一種附屬功能)
很明顯,在視訊裡中,與銀行的靜態人臉識別過程相同,支付系統每次都需要採集我的面部資訊,上傳雲端進行比對(這需要好幾秒),通過後還需確認手機的尾號,然後才能免密支付……而在我前面兩個排隊的女孩甚至出現多次採集不正確的情況。
說好的「不掏手機輕鬆完成購物流程」呢?
如果不能真正「帶來便利」、解決行業痛點,「人臉支付」就是一個不必要的步驟,而這也會是 AI 技術「上山下鄉」最大的問題所在。
永輝超市的技術人員告訴機器之能,目前永輝已經與多家技術公司簽訂了合同,而旗下與騰訊雲合作的幾個品牌,主要是使用了騰訊的雲端計算基礎設施服務(IaaS)與人臉識別及資料分析等技術服務(PaaS)。
「現在處於試點過程中,軟體層面可能還不夠成熟,目前真正的店面並沒有上線刷臉支付,但使用者可以使用永輝的小程式設定免密支付。」
這次的騰訊系零售體驗,如果打分,我們可以給一個處於「及格線」以上的分數。
但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展臺也僅僅是展臺,網速設定與軟體設定通常都被除錯成一個最佳狀態,而到店的實際情況,還需要等真正試點鋪開後,你親自走進一家騰訊系的新零售超市,仔細探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