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到一個話題,完整的飛行程式保護區是什麼樣子?
這個話題範圍有點大,我嘗試從一個具體的內容入手來聊一聊,比如PBN直線進場到直線復飛的完整保護區是什麼樣子。
先上兩張圖,完全不考慮轉彎的情況下,終端區內PBN保護區是下面的樣子:
兩張圖看起來像是在玩“找不同”的遊戲,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這兩張圖裡包含了下面的資訊:
1、保護區半寬
由於直線段保護區是左右對稱的,因此,飛行程式中常用“半寬”來描述保護區的寬度,常用1/2AW來表示,圖中的寬度數字均為保護區的半寬。
2、導航規範與導航精度
PBN相關的導航規範種類很多,用在終端區範圍內的主要有RNP1、RNAV1、RNAV2規範。不同的規範代表著不同的裝置要求和導航精度要求。
RNP1、RNAV1代表導航精度在1.0nm以內,RNAV2則代表導航精度在2nm以內。
最後進近階段,導航精度要求為0.3nm以內,導航規範以RNP APCH為主,部分機場使用RNP AR。前圖中間淺藍色部分是按照RNP APCH規範繪製的保護區。
RNAV2規範只支援進、離場和航路階段,RNP1、RNAV1可以支援到中間進近航段和復飛航段,不支援最後進近航段。
3、緩衝值(Buffer Value)
在不同的航段上,採用不同的緩衝值(BV)用來對保護區寬度計算進行一個補充,具體的公式為1/2AW=1.5XTT+BV,XTT是偏航容差(側向的最大允許誤差),BV就是緩衝值。
對固定翼機型來說,BV值有三檔,距機場ARP 30nm之外BV為2.0nm,最後進近及復飛15nm內時為0.5nm,其餘為1nm。
當BV值發生變化或者導航精度的要求發生改變時,飛行程式的保護區半寬必須相應變化。進場、進近階段外邊界按照30°進行內收,復飛、離場階段外邊界按照15°進行外擴。
4、RNP1與RNAV1、RNAV2保護區寬度之間的差別
由於規範中的計算邏輯不同,計算結果卻相同,導致RNAV1與RNAV2的保護區寬度完全相同。
在機場基準點(ARP)30nm以內的時候,無論RNP1還是RNAV1、RNAV2保護區的半寬都是相同的。所以,在前面兩張圖中,30nm圈內的保護區是完全相同的。
在機場基準點(ARP)30nm之外時,RNP1規範保護區半寬為3.5nm,RNAV1、RNAV2規範保護區半寬為5nm。越障標準都一樣,平原需滿足300米餘度,山區300至600米餘度。
復飛航段與離場航段保護區寬度從計算的角度來說是相似的,離場初始段保護區更窄一些。跑道末端位置處按照300米寬度計算,兩側15°外擴,達到2nm半寬後,若還是直線飛行,保護區就與前圖中的復飛航段完全一樣了。
總結一下,在機場ARP30nm以內時,RNP1、RNAV1、RNAV2保護區寬度的計算結果是相同的,進場半寬為2.5nm,離場半寬有2nm、2.5nm兩種情況(以ARP15nm為界)。
當進場航空器偏離程式設計的航跡超出2.5nm(4.6km)時,屬於脫離飛行程式保護區範圍,此時需要在扇區最低安全高度或最低雷達引高度之上飛行才能確保安全越障。
今天就先聊這麼多,後續計劃結合一些機場案例,再多做一些圖例來跟大家分享,歡迎提供話題素材,一起交流,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