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們在工作中最頭疼的時候,肯定是當客戶要求作品高階大氣上檔次的一瞬間!崩潰了!木有標準的好麼!
往往這種情況,設計師們都要歷經“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戀”、“顏色不對字太小,還是改回第一稿!”的糾結過程。如果你感同身受,就不要放過這篇文章!
全文乾貨無摻水,兩個接地氣的案例幫你瞭解客戶眼中LOGO的高階大氣上檔次究竟是神馬。祝設計師看完統統輕鬆過稿 ~
@-eno-one- :的確,很多客戶方會在提出需求時,會用一些特別模糊的詞彙去形容自己的需求。最常見的就是我們們說的最多的“高階、大氣、上檔次”。
一. 抽象概念背後,是明確但不正確的需求
我要買一件毛衣,因為叫獸常穿高領,可我忽略了我頭大脖子粗的事實,我一意孤行的要導購把貨架上那件灰色毛衣給我包了起來。翌日的聚會上,我穿著這件新衣登場,沒有一個妹子同我說話,我撕爛了那件毛衣,我在心裡怒罵那位導購欣賞水準的喪失。
錯到底在誰?我還是導購?這是大三那年,同寢室的兄弟對我說的一個案例。在這裡,我寫出的答案,並不是從尾端或中間去直接解決問題,而是告訴你,如何在專案初期就瞭解客戶的需求。
二. 常聽到的抽象概念有哪些?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 這個logo要大氣!
2. 這個logo要時尚!
3. 這個logo要反映我們公司的地位!
4. 這個logo要好看!
5. 你看看人家這個logo,我覺得挺好看的嘛,你就照著這個整一個出來吧!
……
三. 如何理解這些模糊的需求?
哈哈!
我為何要哈哈?你一定回答不上來,因為你不認識我,你不瞭解我,你不懂我哈哈的來龍去脈。其實!其實我就想犯傻了,就像這麼哈哈一下而已!
恩,是的。當你對客戶一無所知時,哪怕他的需求明確,形容詞使用精準,你依然會出現理解偏差。
客戶背景很重要,通常來說,就我個人接觸的層面,越是位高權重的客戶,表達出的內容越是模糊不清,具體的原因就不多做說明了,等你接觸多了,你會有體會的。通常遇到這類客戶時,我必須開啟自己的翻譯模式!哦!抱歉,不是翻譯英文,而是翻譯客戶說的話!
開始打個岔,既然前面說到了翻譯模式,那麼,此時的我,就好比一臺快譯通或者什麼類似的數碼裝置吧!我要翻譯客戶的語言,那我必須先有足夠的單詞庫呀!你說是不是?這恐怕又把你帶入另一個話題中,我們就此打住,我只是要你明白,日常積累的重要性。靈感、幽默、各種技能,不是自帶在我們基因中的,這是日月積累的結果,有貨,你才可能信手拈來!
恩,回過頭來吧!說說翻譯模式的事情!
情景演練:
客戶身份,57歲某國企老總。企業業務範圍屬於冶金類。客戶辦公室裡懸掛一副自己寫的書法——友蓉奶大!
“我看人家這個logo很大氣嘛!我們公司的logo也要這樣大氣的!”
翻譯模式開啟:結合該客戶年齡與職業身份背景,可以斷定,該客戶之所以認為這個logo大氣,因為其中出現到了中國書法等元素。並且使用了較為簡潔的圖形搭配,不繁瑣!遂投其所好!
再次情景演練:
客戶身份,某六線城市二代,今年19歲,想玩票弄個酒吧在他們當地。給我展示如下這個logo,並一口咬定,這logo時尚!
翻譯模式開啟:結合該客戶基本資訊,可以解讀為,此客戶將色彩明快,色環對應的配色方式定義成時尚,遂投其所好!
抽象概念!這個詞太抽象概念了!是你自己很抽象?還是客戶很抽象?這些條件你都不弄明白呀?
先學著翻譯,再學會取捨!那些拍不了板,定不下稿的傢伙,我管你概念抽象不抽象,就當你在旁邊放了個屁!
傅法強:其實,根本不要問甲方對logo有什麼想法,他們是表達不清楚的。
我通常的做法分三步:
第一步:和甲方老闆以及所有高管或決策層各種聊。目的是為了熟悉行業業態,企業文化,公司競品,以及產品區別於競爭對手的賣點等。第二步:給出描述公司的一堆形容詞(比如活潑,專業,性感等),讓甲方決策層來選。(後期根據選定的形容詞提煉符合形容詞氣質的配色方案)
第三步:整理所有獲得的資訊,找到最重要的一個點,深挖、打磨、拋光。
————————-
這樣做出的logo,其實是把甲方老闆及公司決策層心裡想的東西形象化了,並不只是做了一個乙方認為好看的東西扔給甲方。同時,因為他們參與了整個流程,甲方的決策層在定稿時會更有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