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國產資料庫是不是殺會下金蛋的鴨

ITPUB社群發表於2024-01-10

來源:木訥大叔愛運維

    這大概是之前的生態,國內IT最開始的時候,是從金融行業來的,那時候資料庫使用IBM的DB2。IBM這公司做事情,比較嚴謹,現在大多數銀行核心還在AS400上跑著,所以以前一直流傳著國內科技最發達的在金融。不過這些年最發達的應該在民營企業了吧,因為國企吃老本,民營企業活力足。後來java興起,Oracle也來了,國內的IT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大量的從業人員湧入,以其O為中心的生態逐漸形成。

    Oracle作為老牌的資料庫品牌,養活了一條生態鏈。其中不乏很多靠Oracle維保起家的公司,賺得盆滿缽滿的,而且有幾家還幹成上市公司。我認為Oracle是一個會下金蛋的鴨,之前的生態,一家公司買了授權,廠家掙到了產品費、代理商掙到了代理費、服務商掙到了服務費,而且年年有續約,資料庫作為核心系統,公司也樂意為此投入。一條鏈上的眾多人受益,都能得到金蛋。

    然後,有一天有個公司可能因為被收高價保護費了,開始叫著要去IOE,轟轟烈烈的I很快被去掉了,我想那幾年幹IBM硬體的,恨死這些個原兇了,斷人家財路靠謠言。哎,I是個好東西,據說可以跑30年不停機的。O一直沒有被去掉,時至今日也是如此。這個會下金蛋的鴨近幾年被盯上了。

    不過,那些去O的公司,最開始時是去搞免費的MySQL。眾所周知的是,MySQL效能不足,表容量2000w行的傳聞像個緊箍咒一樣,縈繞在DBA和開發的身邊。為了去O公司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源,DBA開始分庫分表、搞效能可觀測,開發也擴招了一大堆人來開發多套重複的應用,伺服器廠家賣了大量的x86進來。節省了Oracle費用,提高了人員成本、硬體資源、機房資源都成倍增加,這年頭不說海量資料都沒啥面子,不說有幾百套叢集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 DBA,你再看看分散式資料庫的規模,幾十甚至幾百的規模都有,可謂是伺服器廠商友好型資料庫。其實把買伺服器的錢,好好搭個RAC,多部署幾個例項,就能解決的事情,非要搞得那麼複雜。

    現如今自主可控要求下,國產化資料庫盛行。靠遙遙領先、完全自研、申請專利、打榜排名這些騷操作,一瞬間似乎都超過了Oracle的高度。現實卻是相反的,最近和一些朋友探討是否在儲備國產化資料庫技術,其實目前大家還不太敢儲備哪家技術,或者和哪家商務合作。其一,是國人的銷售策略,趾高氣昂,即使合作了也只是喝點稀湯;其二,具體哪幾家能活下來不好說,還不敢冒進。代理商們普遍不知道怎麼玩下一局遊戲。

    如果真的國產化替代了,個人有幾點比較擔心。首先是相容性,目前都是面向Oracle、MySQL相容的方向,還都在抄作業階段。其次是效能方面,據我觀察,即使是分散式資料庫也沒有啥太大優勢,跨節點的多表查詢效能更差,往往分散式的最佳化就是把分片放在一個節點,減少跨網路查詢,CAP的魔咒沒人可以打破。再次是技術更加的落後,諮詢了朋友,按照目前的情況國內和國外的差距,技術差五年、十年,理念差二三十年,你在抄的過程中,國外真是遙遙領先了,越抄越落後。搞資料庫替代,好比修路,挖了修,修了挖,總有一部分人受益。但是哪有把高速公路挖了,修鄉間小道的道理。如果把Oracle這隻會下金蛋的鴨殺掉,下一步何去何從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s://blog.itpub.net/70024420/viewspace-300331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