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資料恢復—伺服器raid5上層分割槽無法訪問的資料恢復案例
伺服器資料恢復環境&故障:
某品牌DL380伺服器中有一組由三塊SAS硬碟組建的RAID5陣列。資料庫存放在D分割槽,資料庫備份存放在E分割槽。
伺服器上有一塊硬碟的狀態燈顯示紅色,D分割槽無法識別,E分割槽可識別,但是複製檔案報錯。管理員重啟伺服器,離線的硬碟上線,同步了一段時間但是還沒有完成同步時候,管理員將伺服器強制關機,之後就沒有動過伺服器。
伺服器資料恢復過程:
1、將故障伺服器中所有磁碟編號後取出,先由硬體工程師對磁碟進行硬體故障檢測,經過檢測發現三塊磁碟都可以正常讀取,沒有發現存在硬體故障和壞道。以只讀方式將3塊磁碟做扇區級別的映象備份,備份完成後將所有磁碟按照編號還原到原伺服器中,後續的資料分析和資料恢復都基於映象檔案進行,避免對原始磁碟資料造成二次破壞。
2、基於映象檔案分析底層資料獲取原raid5陣列的相關機構資訊,根據獲取到的raid5相關資訊重組raid陣列&異或校驗,只有部分校驗透過。因為離線硬碟上線之後進行過同步資料的操作,這個操作會破壞資料。只有部分校驗透過意味著資料有損壞。
3、北亞企安資料恢復工程師嘗試在多種硬碟離線狀態下去提取資料,發現每塊盤離線所提取的資料都是一樣的,
4、分析E分割槽中的dat檔案並嘗試進行修復。發現這兩個備份檔案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5、北亞企安資料恢復工程師分析&聚合dat碎片,驗證dat資料的完整性,底層結構顯示有損壞。
6、掃描&分析D分割槽的資料檔案,由於進行過同步操作,所以資料檔案目錄不可見。
7、掃描D分割槽的自由空間資料頁,北亞企安資料恢復工程師分析&聚合掃描到的檔案碎片。驗證資料檔案碎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8、提取備份檔案中的資料記錄到新建的資料庫中。
9、透過上層應用連線資料庫,驗證資料的可用性。資料庫檔案可以正常載入,上層應用軟體中使用者賬號正常,可以進行正常的資料查詢。
10、使用者方透過多方面跨部門的驗證,確認恢復資料完整有效。本次資料恢復工作完成。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380569/viewspace-299571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資料庫:系統設計的核心資料庫
- 透過Python指令碼支援OC程式碼重構實踐(三):資料項使用模組接入資料通路的適配Python
- 華納雲:雲資料庫中自動讀寫分離是什麼?資料庫
- Linux 本地AMH 伺服器管理皮膚實現遠端訪問方法Linux
- KMeans演算法全面解析與應用案例演算法
- BI 資料視覺化平臺建設(2)—篩選器元件升級實踐視覺化
- 實時化與Serverless是開源大資料3.0時代的必然選擇Serverless
- 【2023雲棲】劉一鳴:Data+AI時代大資料平臺建設的思考與釋出人工智慧
- Linux伺服器網路阻塞如何處理?Linux
- 【mac平臺資料庫開發工具】Navicat Premium 15 for Mac破解版開發工具資料庫
- “資料安全管理”培訓班順利開班!
- 美創科技與賽博研究院、夏朗資訊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 聚力共創資料安全“韌性”生態
- 資料庫分類有哪些資料庫
- WaveMetrics Igor Pro 9 科學計算和資料分析工具Go
- Kafka 叢集如何實現資料同步?Kafka
- 主機廠資料資產血緣分析治理實踐
- 企業計算機伺服器中了faust勒索病毒怎麼辦,faust勒索病毒解密檔案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