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糖吃多了不好。我國於2016年推出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首次提及了“控糖”的概念,推薦每人每天新增糖攝入量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25g新增糖是個什麼概念呢?
一瓶500mL的可樂中約含53g糖,相當於13塊左右的方糖塊兒;幾乎一口噸完的養樂多,僅100mL的小瓶量中含有高達15.7g的糖;再說一個大家常見的傳統冰紅茶,一瓶中含糖量為48.5g,其熱量相當於2碗米飯……
原來夏天只需隨便來一杯“續命神器”,每日的糖分就會輕鬆超標,從而埋下各種慢性病的種子,比如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這些“續命神器”,即含糖飲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SSBs),是指在飲料製作過程中人工新增糖,含糖量在5%以上的飲料。很顯然,它們也是膳食新增糖的主要來源。
此前,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團隊分析了1990-2019年期間中國高糖飲料攝入量造成的死亡和疾病負擔情況,結果顯示,2019年我國因攝入高糖飲料而死亡的人數高達4.66萬人,比30年前增加了95%!
除了全因死亡率的增加外,JAMA Network上刊登的最新研究,對近10萬人進行20.9年的隨訪後發現:與僅飲用≤3杯/月的相比,每天飲用至少1杯含糖飲料的絕經後婦女的肝癌發病率明顯升高85%,因罹患慢性肝病所致的死亡率也比前者高68%。
較高的含糖飲料攝入與癌症的發病、死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早已不算新觀點。但據悉,本項研究是科學家們首次證實飲用含糖飲料與慢性肝病相關死亡之間存在正相關。當夏日美美地享受含糖飲料帶來的“透心涼”同時,你卻正在被拉向癌症的深淵!
doi:10.1001/jama.2023.12618
先前的流行病學報告顯示,含糖飲料的攝入與乳腺癌、結直腸癌以及前列腺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但與肝癌風險的潛在聯絡仍懸而未決。
為探明其中的利害關係,研究者從大型前瞻性資料庫婦女健康倡議(WHI)中收集到98,786名絕經後婦女,年齡在50-79歲之間,並基於食物頻率調查表統計出普通軟飲料(非代糖)和果味飲料(非純果汁)飲用量。
含糖飲料的總攝入量被定義為普通軟飲料和果味飲料的總和。基於此,全部的98,786名參與者被分為三組:77,173名參與者從不或少量飲用含糖飲料(≤3份/月);另有14,921名參與者每週飲用1-6份含糖飲料;約有6.8%為含糖飲料狂熱粉,每日攝入量≥1份(1 serving≈1罐,355mL左右)。
不同含糖飲料攝入量組之間的差別
在中位數20.9年的隨訪後,累計記錄到207例新發肝癌病例和148例慢性肝病死亡的情況。
結果顯示:每天飲用≥1份含糖飲料的絕經後婦女的肝癌發病率為18例/10萬人年,而相比之下,每月≤3份含糖飲料的肝癌發病率僅為10.3例/10萬人年。
與幾乎不飲用含糖飲料的相比,每日至少一杯軟飲料或果味飲料與罹患肝癌的風險升高66%和71%有關。
含糖飲料飲用量與肝癌患病率之間關係
與之類似,每天飲用≥1份和每月≤3份含糖飲料的絕經後婦女的慢性肝病死亡率分別為17.7例/10萬人年和7.1例/10萬人年。
同時,更高水平的含糖飲料攝入還與慢性肝病死亡率的增加有關。具體來說,與幾乎不飲用的相比,每日至少一杯軟飲料可使患慢性肝病而死亡的風險上升80%。但果汁飲料、人工甜味劑飲料的攝入量與慢性肝病死亡率之間沒有顯著關聯。
含糖飲料飲用量與慢性肝病死亡率之間關係
不過,研究者發現,無論是含糖飲料還是人工代糖飲料,均與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之間不存在相關性。換言之,含糖飲料增加的肝癌風險與HBV或HCV感染無關。
研究者表示,鑑於慢性肝病是美國45-55歲女性的第四大死亡原因,探明飲食與肝病之間存在的關聯刻不容緩。此前,弗雷明漢心臟研究曾報告,與不喝含糖飲料的相比,每週飲用≥1份的含糖飲料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機率增加77%有關。
而本研究進一步證實,在絕經後婦女中,含糖飲料的攝入量增加與肝癌患病風險以及慢性肝病死亡風險的升高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關聯。每日飲用超過1份含糖飲料,罹患肝癌的風險增加66-71%,而慢性肝病死亡風險會顯著增加80%。
為什麼“快樂水”會成為肝臟殺手呢?
研究者推測,過多含糖飲料的攝入會導致肥胖的發生以及肝臟脂肪的累積,同時會誘發血糖急劇增加,進而導致胰島素抵抗,以上均是肝癌和肝臟疾病的風險因素。此外,含糖飲料中新增的化學物質,比如焦糖色、檸檬酸、有機二醇等,也可能對肝臟產生有害影響。
夏日雖已步入尾聲,但天氣依然酷暑炎熱。想要喝點“快樂水”?不如換掉你愛喝的含糖飲料,嘗試一些更健康的飲品吧,比如:無糖咖啡、茶或者酸奶等,冰冰涼涼好喝且健康!
參考資料: doi:10.1001/jama.2023.12618
來自: 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