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多少最健康,最長壽?

在過去的25年裡,美國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急劇上升,超過一半的成年人都處於超重或肥胖狀態,眾所周知,BMI(身高體重指數,即體重的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升高,可導致多種代謝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這些疾病是美國人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最近一些meta研究顯示,超重和I類肥胖患者相比正常體重人群,全因死亡風險相似或更低。這與BMI與全因死亡率之間關聯的流行病學證據並不一致,那麼,究竟是胖點好還是瘦點好呢?這篇研究將給出答案。

2023年7月5日,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Aayush Visaria和Soko Setoguchi博士團隊,在《PLOS ONE》發表了題為Body mass index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a 21st century U.S. population: A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analysis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基於1999-2018 年國家健康訪談研究 (NHIS) 的美國成年人的回顧性佇列研究,隨訪研究長達20年,分析發現:與美國標準下的標準體重(BMI在22.5-24.9之間)相比,偏胖的人死亡風險更低。

doi:10.1371/journal.pone.0287218[1]

該研究共納入55萬多名成年人,平均年齡46歲,其中50%為女性,在第一個四年週期(1999-2002)和最後一個週期(2015-2018)之間,平均BMI從26.7上升到28.0。

在大多數國家,健康體重的定義是BMI在18.5到24.9之間。BMI在25到29.9之間屬於超重,在30及以上屬於肥胖。該研究發現,BMI偏高人群,死亡風險反而偏低。作者進一步校正了協變數,在研究佇列中排除了皮膚癌、黑色素瘤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排除了研究進行前兩年就死亡的個體和吸菸人群,這個研究結果變得更加明顯,即:BMI在25-27.4之間的人,死亡風險比標準體重低5%;BMI在27.5-29.9之間的人,死亡風險更是低了7%。但是,BMI 大於或等於30的人群,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21% 到108%。而BMI小於18.5,死亡風險也會明顯增加(如圖1)。在額外控制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壓在內的合併症後,超重BMI人群的死亡風險略有下降。

圖1 :BMI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不僅如此,作者還分析了性別、年齡、種族/民族對全因死亡風險的影響。研究發現,BMI與全因死亡率的關係在男性和女性中基本相同,即使在調整協變數,限制佇列在健康且從不吸菸人群,也是如此。在亞組分析中,作者發現老年人,即大於65歲,比年輕人表現出更廣泛的最小變化死亡風險。

此外,作者還使用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進行敏感性分析,該調查按腰圍,體重變化等,對健康個體進行分層。該分析發現,有意減肥或無體重變化的超重和I級肥胖BMI參與者具有相似或更低的死亡風險。

為什麼相比於標準體重人群,微胖人群的死亡風險更低呢?作者主要提出了幾點解釋:

1) 超重個體體內脂肪和肌肉較多,在面對一些困境的時候,可能具有生存優勢。例如危重症、重大疾病、嚴重感染等;

2) 無疾病的超重個體可能代謝健康,身體成分更有利,瘦體重較高;

3) 發生高血壓或糖尿病等疾病的瘦個體,可能患有更具侵襲性或治療抵抗性的疾病,而發生此類疾病的超重或肥胖個體,可能能夠透過減肥策略控制甚至逆轉疾病;

4) 研究佇列人口多樣化,身體成分可能不同。

總之,該研究表明:超重範圍內的BMI通常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無關。在BMI為25.0-29.9的成年人和BMI為25.0-34.9的老年人中,BMI不一定獨立於其他危險因素增加死亡率。因此,這也凸顯了BMI在捕捉真實肥胖方面,具有潛在侷限性,以及獨立於傳統代謝綜合徵標準的臨床價值侷限性。我們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縱向研究,包括體重史、身體成分和體脂分佈的補充測量,如腰圍、腰臀比等,以全面確定BMI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參考文獻:

1. Visaria A, Setoguchi S. Body mass index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a 21st century U.S. population: A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analysis. PLoS One. 2023;18(7):e0287218. Published 2023 Jul 5. doi:10.1371/journal.pone.0287218

來自: 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