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常見的精神疾病,2019年全球有2.796億人患有抑鬱症,終生患病率為3.4%至 4.2%。因為抑鬱症的臨床表現複雜,導致未確診病例的比例很高。雖然使用抗抑鬱劑治療可減輕抑鬱症狀,但日常飲食作為促進健康生活的最可行、最有力的策略之一,也有望成為預防和改善抑鬱症的一種方式。

近日,發表在Clinical Nutrition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與不食用堅果的參與者相比,每天食用30克堅果可使成年人的抑鬱發生風險降低約17%。該研究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項有足夠隨訪期的普通人群前瞻性佇列研究。

該研究利用英國生物庫資源,分析了2007-2012年(基線)和2013-2020年(隨訪)期間參與該佇列的英國中老年人的資料。該研究採用問卷來評估堅果攝入量,參與者在招募階段(2009年至2010年期間)透過填寫線上問卷完成了飲食評估,並在2011年至2012年期間完成了另外四輪跟蹤性問卷調查。這樣多次採集資料能夠減小實驗誤差。

該研究使用 1 份等於 30 克的標準換算,估算各類堅果的食用量,將受試者堅果攝入量分為三個類別:(i)未食用;(ii) >0 至 1 份/天(中低食用量),(iii) >1 至 4 份 /天(高食用量)。在該研究中,抑鬱症的定義至少符合以下標準之一:(i) 自我報告的抑鬱症;(ii)醫生診斷;(iii) 使用抗抑鬱藥物。

最終該研究共有13514名參與者(平均年齡57.5±7.2歲,50.7%為女性)納入實驗結果分析,其中約20%的人患有肥胖症,19.2%的人身體活動量不足,65%的人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疾病。受試者資料的篩選過程見下圖:

 

圖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61561423002467

這項研究分析了英國大量中老年人群中堅果攝入量與抑鬱風險之間的潛在關聯。在平均5.3年的隨訪中,自我報告抑鬱(醫生診斷或使用抗抑鬱藥)的總髮生率為8.3%。低至中等堅果攝入量(>0至1份30克/天)與抑鬱症風險降低顯著相關。但與不吃堅果相比,高堅果攝入量(>1至4份,每份30克/天)與抑鬱症發生率之間沒有顯著關聯。這表明堅果的潛在益處只有在一定的堅果攝入量閾值下才能實現。

先前報導的一項針對普通人群的佇列研究發現,對15980名西班牙成年人進行10.4年隨訪,低至中等(≥30克/月至150克/周)混合堅果的攝入量顯著降低了自我報告的抑鬱症風險,與該研究的結論相似。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表明攝入少量堅果有益於降低抑鬱症的風險,只是關聯性,並不是因果關係。本研究存在多種侷限性,首先,受試者不代表抽樣人口;第二,大量的參與者失去隨訪可能導致選擇偏差;第三,堅果消費資料是來自自我報告的,預計會有一定程度的測量誤差;第四,該研究缺乏堅果品種的資料;第五,該研究評估了自我報告的抑鬱症,這可能會影響患病率和發病率估計。因此,需要長期的臨床試驗,進行最佳堅果攝入量預防抑鬱症的的研究。

總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去發掘自己最喜愛的一種或者多種堅果,每天適當攝入少量堅果,有益於降低抑鬱症的發生機率。去試一試吧,也許吃點喜歡的堅果,可以讓你每天更加愉悅。

參考文獻:

Nut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depression in adults: A prospective analysis with data from the UK Biobank cohort

來自: 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