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的定性研究設計適量的受訪者是優秀研究設計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

受訪者太少,可能無法獲得所需的廣泛意見和體驗,從而導致偏差和有效性威脅。

受訪者太多,你可能會浪費你的時間和金錢去訪問那些與之前的訪問訪相比價值不大的受訪者。

關於這個話題的學術理論表明,無論你在研究什麼,你都要以“飽和”為目標,即,

直到你不太可能再發現新的資訊或觀點,並且你開始重複地聽到相同的觀點。

你可以使用相當複雜的統計分析來預測這個飽和點。

或者,你可以遵循Guest、Bunce和Johnson(2006)提出的非常簡化的建議:

設立每個使用者畫像型別訪談12個人的目標

Aim to interview 12 people per persona type.

但是,如果飽和點是12個訪談,那麼13將會是主題開始重複出現的點。

但是13個訪談對於面對同一型別受訪者的單一主題的採訪來說,本來就太多了。

這讓我們開始思考:

商業研究人員是否會遵循學術建議?

或者說,商業研究中,預算和時間的約束是否會限制研究訪談的數量,從而影響洞察的有效性?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分析了來自Airbnb、Uber、微軟、SAP和IDEO等公司的研究人員在Respondent上釋出的16993個定性招募專案的資料。

結果令人心驚。

在所有定性方法中,每項研究的平均訪談次數為13次。

The average number of interviews conducted per study, across all qualitative methodologies, was 13.

這一結果與學術理論一致,是商業研究有效性的可靠指標。

但是,這個數字並沒有考慮正在進行的研究型別。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影響,我們按一定方法論分類,列出了每項的平均訪談次數。

它看起來是這樣的:

N = 16,993

每個專案中,“在受訪者辦公室 ”方法的訪談次數最少,而 “遠端焦點小組 ”(Remote Focus Groups)的訪談次數最多。

解釋這種差異的一種可能的理論是,無論研究目標是什麼,每項研究都會分配到大致相同的時間和資源來完成。

在本文中,我們姑且稱之為“恆常理論”:

恆常理論:無論研究目標是什麼,最終分配給每個研究專案的時間和資金是相等的。

Theory of Constancy: Regardless of the research objective, the same amount of time and money will be allocated to each research project.

使用邊際法——一端是“在受訪者辦公室”和“在受訪者家中”,另一端是“遠端焦點小組”和“遠端無主持研究”——我們在時間和成本上測試了這一理論。

時間

Time

從研究人員的角度來看,“遠端焦點小組”和“遠端無主持研究”工具(如Remesh、UserZoom、使用者測試)的激增顯著提升了每個專案可以完成的訪談數量。

反之亦然。

鑑於完成“在受訪者辦公室”訪談的複雜性,每項研究都有更多的時間分配給了管理職責——招募、組織行程、時間安排——這減少了可分配給訪談和分析的時間。

這支援了我們的恆常理論:鑑於總時間相同,研究人員進行“遠端焦點小組”或“遠端無主持研究”將會比“在受訪者辦公室”或“在受訪者家中”進行的訪談更多。

成本

Cost

從受訪者的角度來看,與時間更密集的“在受訪者辦公室”或“在受訪者家中”的訪談相比,參與“遠端無主持研究”或“遠端焦點小組”更為方便,同時也意味著更低的報酬。

反之亦然。

鑑於參加“在受訪者辦公室”或“在受訪者家中”訪談的複雜性與所需時間,你預期獲得的參與費用會高於“遠端無主持研究”或“遠端焦點小組”。

這也支援了我們的恆常理論:

鑑於總預算相同,研究人員能負擔的“遠端焦點小組”或“遠端無主持研究”將會比“在受訪者辦公室”或“在受訪者家中”進行的訪談更多。

所以,這能帶給我們什麼?

So where does this leave us?

當你為下一個調研招募時,目標設在為每個專案中的每個使用者畫像型別安排13個訪談。

但是,如果你選擇更復雜的方法,則需要進行權衡。

複雜性意味著每次訪談的成本更高,需要更多的管理時間來推進和分析。

因此,如果你選擇更復雜的方法,就準備好犧牲可以完成的訪談數量。

源自 | medium.com

作者 | Harri Thomas

原題 | How many participants do I need for my qualitative study?

編譯 | 張杉

題圖 | 源自Pixabay

來自: 勺海市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