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今天釋出的最新《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顯示,隨著新冠疫情的影響持續,全球經濟復甦的前景依然暗淡。
報告發現,在通脹率居高不下、利率上升和不確定性加劇,以及氣候變化日益惡化的影響下,經濟長期低增長的風險依然存在。
發展遭遇挑戰
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副秘書長李軍華表示,當前的全球經濟前景黯淡也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構成了直接挑戰。
他說:“國際社會必須加緊解決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日益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加強它們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關鍵投資的能力,幫助它們進行經濟轉S型,實現包容性和持續性的長期增長。”
根據經社部編制的這份報告,預計2023年世界經濟將增長2.3%,2024年將增長2.5%,略高於2023年。
區域影響
在美國,有韌性的家庭支出促使2023年的增長預測上調至1.1%。
在天然氣價格下跌和強勁的消費者支出的推動下,歐盟經濟目前預計將增長0.9%。
由於解除了與新冠疫情相關的限制,預計2023年中國的增長率將達到5.3%。
暗淡局面仍然存在
儘管增長率有所上升,但仍遠低於疫情前二十年3.1%的平均增長率。
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由於信貸條件收緊和外部融資成本上升,增長前景已經惡化。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預計今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會略微增長,這將加劇經濟表現停滯的長期趨勢。
預計最低度開發國家將在2023年增長4.1%,2024年增長5.2%,遠低於《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7%的增長目標。
由於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全球需求疲軟以及貨幣和財政政策收緊,全球貿易仍面臨壓力。預計2023年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額將增長2.3%,遠低於疫情前的增長水平。
通脹率居高不下
儘管國際食品和能源價格在過去一年大幅下跌,但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仍然居高不下。預計2023年全球平均通脹率為5.2%,低於2022年7.5%的二十年來的最高點。
儘管價格上漲壓力預計將逐漸減緩,但許多國家的通脹仍將遠高於央行的目標。在當地供應中斷、進口成本高和市場不完善的情況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國內糧食通脹率仍在上升,這對貧困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的影響尤為嚴重。
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風險
全球金融狀況的迅速收緊給許多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經濟體帶來了重大風險。利率上升,加上發達經濟體從量化寬鬆轉向量化緊縮,加劇了債務脆弱性,並進一步限制了公共支出選擇。
當前的政策挑戰要求加強跨境政策合作和全球一致行動,以防止許多發展中經濟體陷入低增長和高債務的惡性迴圈。
勞動力收益
美國、歐洲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繼續表現出非凡的韌性,為持續強勁的家庭支出做出了貢獻。在普遍存在勞工短缺和低失業率的情況下,工資增長有所回升。
自疫情以來,許多發達經濟體的就業率創下歷史新高,性別差距正在縮小。
然而,異常強勁的勞動力市場使央行更難抑制通貨膨脹。美聯儲、歐洲央行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央行在2023年繼續加息,但加息速度較去年放緩,去年出現了幾十年來最激進的貨幣緊縮。
美國和歐洲的銀行業動盪給貨幣政策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和挑戰。
儘管監管機構迅速果斷的行動有助於遏制金融風險,但全球金融架構仍存在脆弱性,此外,為遏制這些風險而採取的措施可能會抑制信貸和投資增長。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