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思想精髓難以領悟?Web3實際上還在“幻想”之中?

鏈科天下發表於2023-05-16

   Web3概念是不錯,有人說它是下一代網際網路,有人說它是NFT和元宇宙等未來應用的基礎設施。然而理論炒得火熱,但卻仍不見像ChatGPT一樣能引爆市場的殺手級應用出現。

   原因在於,當前的Web3概念是對中本聰思想的不斷概括和提煉,而中本聰思想跨度太大,業內沒有任何一個人達到這一思想跨度,導致從業者都在盲人摸象,對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模式是什麼,實際上還在“科幻”中。

中本聰思想精髓難以領悟?Web3實際上還在“幻想”之中?

   密碼朋克運動孕育了比特幣,比特幣無疑是Web3的先行者和引路人。比特幣問世後,人們才意識到原來世界可以這麼玩?2014年,在比特幣出來5年後,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Gavin Wood提出了基於比特幣的Web3的設想。

   然而他的專案Polkdot遠遠跑輸比特幣不說,也跑輸同期出現的穩定幣和中心化交易所。殘酷的現實提醒人們,比特幣之後的加密貨幣,至今並沒有為世界帶來如同ChatGPT那樣激動人心的創新案例,也沒有創造出投機以外的更大的財富用途。

中本聰思想精髓難以領悟?Web3實際上還在“幻想”之中?

   又過了5年,從2018年開始到2021年,企業家和風投專家Chris Dixon又對Web3進行了新的概括。

   Dixon的核心思想,主要體現在“Web3為什麼重要”等幾篇文章中,內容包括把Web3描述為建設者和使用者共同擁有網際網路,數字資產是連線建設者和使用者的紐帶等。儘管對中本聰的思想做出了比Wood更高層次的概括,但在技術控的眼裡卻貶低了區塊鏈,引起了很大爭議,比如原推特CEO傑克·多西等就反對。

中本聰思想精髓難以領悟?Web3實際上還在“幻想”之中?

   在迪克森的基礎上,研究機構Messari的研究員Eshita把從Web1到Web2再到Web3的演變描述為:Web1為“可讀”→Web2為“可讀+可寫”→Web3則是“可讀+可寫+可擁有”。雖然這個定義直觀簡單,逐漸成為主流,但仍不是完整準確的中本聰思想。

    因此,只有將已有的Web3概念與比特幣生態比較,發現其中的差異性,才能真正理解中本聰的思想並弄清Web3究竟如何發展。

中本聰思想精髓難以領悟?Web3實際上還在“幻想”之中?

   透過分析上述定義,可以發現“擁有”是個關鍵詞。注意“擁有”可以很實,可以很虛,但它不等於控制,因此比特幣系統逐漸進化到了社群控制。

   社群的控制形式很關鍵,社群應該是所有利益相關方協調和決策的最高機構。社群不是什麼新玩意,在Web2的專案裡也有,比如微信的社群和臉書的社群。也許這種類似性,使得Dixon沒有把中本聰的社群思想作為一個主要特點,是一個定義上的遺憾。

中本聰思想精髓難以領悟?Web3實際上還在“幻想”之中?

   此外,“公開透明”是作為比特幣白皮書的第一引文,是中本聰一貫的核心思想,理解這一點才能理解比特幣以及Web3的定義。那麼現在全球對加密貨幣的政策制定,是否做到了利用社群的形式,做到公開透明,平等參與,協商一致?

   事實上並沒有,美國對虛擬資產與Web3的監管不清晰始終為外界所詬病,其面向大公司的嚴格執法行動也使得眾多知名加密機構不得不降低在美國的存在感而將目光轉向其他地區。無論是美國、香港還是新加坡,監管對於加密規則的制定仍然是Web1的模式,全球參與者完全沒有對話的權力。然而在比特幣社群,中本聰直接傾聽意見和解決問題,當系統基本穩定後才離開。

中本聰思想精髓難以領悟?Web3實際上還在“幻想”之中?

總結

   不過,過去探索Web3的實驗不是沒有意義的,它讓我們認識到了去中心化不是終極目的,區塊鏈不是終極手段,Web3的競爭對手不是Web2。

   Web3可以是部分中心化的,並不一定非要“去中心化”,而是應該用中本聰思想改造中心化機構、結構和體系,使之符合Web3的新定義等等,只有理解這些,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從Web2到Web3的躍遷。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1802/viewspace-295254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