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但道路坎坷不平

通脹正在緩慢下降,但經濟增速仍處於歷史低位,金融風險已經上升

全球經濟正持續從新冠疫情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中逐步復甦。中國經濟在重新開放後正在強勁反彈。供應鏈擾動正在緩解,戰爭導致的能源和糧食市場混亂正在消退。與此同時,大多數央行同步大幅收緊貨幣政策的成效應將開始顯現,通脹將逐漸迴歸目標水平。

我們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經濟增速今年將在2.8%的水平上觸底回升,明年將小幅上升至3%——1月份的預測值低0.1個百分點。全球通脹率將從去年的8.7%降至今年的7.0%2024年的4.9%,儘管下降速度比最初預期的要慢。

今年的經濟放緩主要集中在發達經濟體,尤其是歐元區和英國,預計二者今年的增速將分別降至0.8%-0.3%,並於2024年回升至1.4%1.0%。相比之下,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正在加快,按年末同比計算的增長率從2022年的2.8%上升至2023年的4.5%,儘管預測值下調了0.5個百分點。

風險

然而,最近的銀行業動盪提醒我們,形勢仍然脆弱。下行風險再度佔據主導地位,全球經濟前景的灰霧瀰漫。

首先,與哪怕僅幾個月前的預期相比,目前的通脹問題已變得棘手得多。儘管全球通脹率有所下降,但這主要反映了能源和糧食價格的大幅回落。許多國家的核心通脹(不包括能源和糧食價格)尚未見頂。我們預計,按年末同比計算的核心通脹今年將降至5.1%,與我們1月份預測相比大幅上調了0.6個百分點,遠高於目標水平。

此外,經濟活動呈現出韌性跡象,因為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依然十分強勁。在當前的緊縮週期階段,我們本預計產出和就業會出現更多的走弱跡象。然而,過去兩個季度的產出和通脹估計值均已被上調,表明總需求強於預期。因此,可能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或是在更長時間內保持緊縮。

我們是否應該擔心工資與價格螺旋式上升失控的風險?從當前來看,我還不確信存在這種情況。名義工資增長仍滯後於價格上漲,這意味著實際工資在下降。有些矛盾的是,這發生在勞動力需求非常旺盛(企業登出大量空缺職位)、而勞動力供應依然疲軟(許多工人在疫情後還沒有完全重新就業)的情況下。這表明實際工資應當增加,我的預期也是如此。然而,企業利潤率近年來大幅上升,這是因為價格急劇上漲但工資僅略有增長。平均來看,這應能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只要通脹預期繼續得到良好錨定,這一過程應不會失控,但很可能比預期經歷更長時間。

前路料難一帆風順

更令人擔憂的是,去年貨幣政策的大幅收緊正開始對金融部門產生副作用,正如我們一再警告的那樣。也許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是,這種副作用過了這麼長時間才顯現出來。

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期的低通脹和低利率之後,金融部門對期限和流動性錯配問題過於掉以輕心。去年貨幣政策的快速收緊引發了長期固定收益資產的大幅損失並提高了融資成本。

任何一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都取決於其在不依賴納稅人資金的情況下吸收損失的能力。去年秋天,英國的金邊債券市場出現了短暫動盪。最近,美國的銀行體系經歷了波動。這些情況表明,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都存在著巨大的脆弱性。英國和美國當局都採取了迅速而有力的行動,目前來看防止了動盪進一步蔓延。

我們的《世界經濟展望》探討了這樣一種情景,即銀行在融資成本上升、需要更謹慎開展業務的情況下,會進一步削減貸款規模。這將導致今年的產出再減少0.3%

然而,金融體系很可能受到進一步的考驗。緊張的投資者往往會尋找下一個最薄弱的環節,就像瑞信銀行(一傢俱有全球系統性但陷入困境的歐洲銀行)曾發生的情況。如果一家金融機構的槓桿率、信用風險或利率風險過高,過度依賴短期資金,或是所處轄區財政的空間有限,那麼其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經濟基本面較弱的國家也是如此。

全球金融環境急劇收緊(一個所謂的避險事件)可能對信貸環境和公共財政產生巨大影響,這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尤其如此。這會引起資本大量外流,風險溢價突然上升,資金湧向安全資產從而導致美元升值,全球經濟活動因信心下降、家庭支出收縮和投資減少而顯著下滑。

在這種嚴重的下行情景中,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放緩至1%,這意味著人均收入增長几乎停滯。我們估計出現這種結果的機率約為15%

因此,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棘手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經濟增速按歷史標準看持續不振,金融風險有所上升,但通脹形勢尚未徹底轉危為安。

政策

政策制定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沉穩應對,清晰溝通。

在金融動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應繼續以降低通脹為重心,但同時需要隨時準備根據金融形勢的變化快速做出調整。烏雲之下的一絲希望是,銀行業的動盪將促使總體經濟活動放緩,因為銀行會縮減貸款。就其本身而言,這在一定程度上應能降低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必要性但同時能達到相同的政策效果。但任何關於央行將過早停止對抗通脹的預期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其將降低收益率,為經濟提供過度的支援,並最終使貨幣當局的工作變得更加複雜。

財政政策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財政政策的收緊可以使經濟活動降溫,從而支援貨幣政策,使實際利率更快回歸較低的自然利率水平  設計合理的財政整頓也有助於重建亟需的財政緩衝,並有助於加強金融穩定。許多國家財政政策的擴張性今年都有所減弱,但可以採取更多措施來重建財政空間。

監管機構現在就應採取行動,透過加強監管和積極管理市場壓力,確保仍然存在的金融脆弱性不會演變成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對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而言,這也意味著要確保其能夠適當使用全球金融安全網(包括IMF的預防性安排);同時,還應確保它們能夠使用美聯儲為外國和國際貨幣當局提供的回購工具,或是在存在央行互換安排的情況下予以使用。根據我們的綜合政策框架,匯率應在最大程度上作出調整,除非這樣會增加金融穩定風險或威脅價格穩定。

我們的最新預測還顯示,中期增長將總體放緩。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速預測值已從2011年的4.6%連續下降至2023年的3.0%。這種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韓國等一些過去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增長的放緩。這是可以預見的:在有關國家實現趨同的過程中,經濟增速將放緩。但最近經濟增長的放緩也可能反映了一些更為不利的因素:疫情給經濟帶來了長期創傷;結構性改革步伐放慢;地緣經濟割裂的威脅不斷增加且日益嚴峻,引發了更多的貿易矛盾; 直接投資減少 ;全球分裂為不同的集團,且在這種環境下開展創新和採用技術的速度放慢。在一個相互割裂的世界中,我們將很難實現惠及所有人的進步,或是成功應對氣候變化或疫情防範等全球性挑戰。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走上那條道路。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