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了《微信背後的產品觀 - 張小龍手抄版》,其中有段話如下:
使用者需求是零散的,解決方案是歸納抽象的過程
那如何歸納抽象呢?是否有一定的實踐方法論呢?經過一輪探討和學習,有這些答案:
- 5 Whys 分析法
- U 型思考法
- 等等
二、5 Whys 分析法
5 Whys 法,最初由豐田佐吉開發,並在豐田汽車公司的製造方法演變過程中被使用。它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作為豐田生產系統入門培訓的一部分
5 Whys 法的定義,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索特定問題的潛在因果關係
其核心過程就是不斷的追問。通常情況下,5 次迭代追問足以揭示根本原因。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更多或更少的追問,這取決於問題根本的深度
5 Whys 法,有幾個關鍵點
- 注意因果關係的邏輯,不能因果倒置
- 原因依賴於事實和資料,但資料常常不是唯一依據
- 原因儘可能評估事(比如產品功能、比如某某流程),而不是人
所以如何處理使用者需求,按 5 Whys 法具體歸納總結的過程,可以按如圖所示進行:
1、針對一個需求(表面問題),提出第一個為什麼
2、尋找原因後,會出現多個可能的原因
3、篩選真實的原因
4、迭代並直至找出根因,然後輸出需求對應的解決方案
三、U 型思考法
跟 5 Whys 分析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U 型思考法,我記得沈拓老師有個課程講的就是這個,在這裡我也小結分享下
U 型思考法是一個找準問題和看透本質的思維模型。其核心就是從表象問題不斷的深挖其本質,再基於本質問題,再找出解決方案。主要分為 4 個步驟:
1、定義核心問題
2、發現本質問題
3、找到本質解決方案
4、執行並解決問題
這個通常是打破了見招拆招的直線式思維方式,尤其在複雜問題中,用 U 型思考法,能有效歸納並抽象出解決方案
所以如何處理使用者需求,按 U 型思考法得注意幾點:
- 基於產品事實,提出使用者需求
- 基於使用者需求,提出本質解釋
- 基於本質解釋,提出可能性解決方案
- 執行當下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最後解決使用者需求
四、小結
使用者需求雖然零散,但很重要。只有透過本質,去洞察使用者感受與訴求,才能助力業務增長
可以透過本文分享的這兩種方式進行歸納抽象使用者需求,這樣才能做出更好的產品,終端使用者才會為產品買單
原文連結 https://bysocket.com/5-why/
出處:公號「程式設計師泥瓦匠」
部落格: https://bysocket.com/內容涵蓋 Java 後端技術、Spring Boot、Spring Cloud、微服務架構、運維開發、系統監控等相關的研究與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