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熵減,見字如面。
在軟體開發中,設計一個好的架構是非常重要的,好架構能夠影響整個系統的質量和可維護性。
而要設計出好架構,就需要遵循一些設計原則。
其中,架構設計的4C原則是一種常用的架構設計基礎原則,4C原則強調架構設計的清晰性、簡潔性、一致性和可改性。
這些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評估和最佳化架構,使系統更具可維護性、可擴充套件性和適應性。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4C原則的具體內容,並瞭解它的價值和應用,以便在軟體開發中設計出更加優秀的架構。
什麼是架構設計的4C原則
架構的4C原則指的是架構設計中要遵循的四個核心的基礎性原則。
它們分別是:
1. 清晰性(Clarity);
2. 簡潔性(Conciseness);
3. 一致性(Consistency);
4. 可改性(Changeability)
4C原則具體如下:
- 清晰性(Clarity):架構應該易於理解和溝通,可以避免歧義和誤解。架構師應該採用簡單明瞭的術語和符號,使得整個架構可以被各種人員所理解。
- 簡潔性(Conciseness):架構應該簡單明瞭,沒有冗餘或不必要的複雜性。簡潔的架構設計可以使得架構更容易理解和實現,同時也更容易維護和更新。
- 一致性(Consistency):架構應該在整個系統中保持一致,遵循相同的規範和標準。這可以使得整個系統更加穩定,易於維護和更新。
- 可改性(Changeability):架構應該易於修改和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這可以保證系統具有更長久的生命週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變化。
這些原則可以幫助架構師在設計架構時,保持系統整體的清晰、簡潔、一致和可改性,設計出高效、靈活、易於維護的架構,從而提高架構的質量和穩定性。
架構的清晰性
要做到架構設計的清晰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落地:
- 使用約定的術語和符號:架構師應該使用約定的簡單、明確的術語和符號來描述系統中的各種元件、介面和資料流。這可以幫助所有相關人員更好地理解架構設計。
- 設計成果的文件化:架構設計需要進行充分的文件化,包括各種圖表和說明文件。這可以幫助其他人員更好地理解和維護架構。
- 方案的審查和反饋:架構師應該與其他相關人員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審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任何不清晰的問題。此外,架構師應該積極收集來自其他人員的反饋和意見,以不斷改進架構設計。
- 組織結構邊界明確:架構應該按照邏輯結構和業務需求進行組織。不同的元件應該具有明確的職責和功能,並且應該清晰地分層和分工。架構設計時,要始終關注康威定律的隱形力量。
- 有效的使用工具:架構師可以使用各種工具來輔助架構設計,例如UML建模工具、架構設計工具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架構師更好地組織和表達架構設計。
要做到架構的清晰性,需要充分考慮語言、組織結構、文件化、審查反饋和工具支援等因素。
架構的簡潔性
要做到架構設計的清晰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踐:
- 簡化設計:架構師應該儘可能簡化架構設計,去除不必要的複雜性。例如,可以避免使用過多的元件或技術,儘可能減少元件之間的互動和依賴關係。
- 模組化設計:架構師應該採用模組化的設計思路,將複雜的系統拆分為較小的模組,並確保模組之間的介面簡潔明瞭。這可以使得整個架構更加靈活和易於維護。
- 重用元件:架構師應該儘可能地重用現有的元件和技術,而不是重新開發或引入新的元件。這可以減少複雜性,並提高整個架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 最佳化效能:架構師應該考慮到系統的效能需求,並儘可能地進行最佳化。例如,可以採用快取、負載均衡等技術來提高系統的效能,而不是透過增加複雜性來實現效能最佳化。
- 遵循標準:架構師應該遵循業界標準和最佳實踐,避免採用過於複雜或不必要的技術或元件。這可以使得整個架構更加簡潔和易於維護。
要做到架構的簡潔性,需要充分考慮設計的簡化、模組化、重用、效能最佳化和標準遵循等因素。
架構的一致性
要做到架構設計的一致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踐:
- 規範化設計:架構師應該制定統一的規範和標準,以確保所有元件和介面的設計都符合一致性要求。例如,可以規定統一的命名規則、編碼風格、介面定義等。
- 統一技術棧:架構師應該儘量避免使用不同的技術棧來實現相似的功能,以確保整個架構的一致性。例如,可以採用相同的程式語言、框架和庫來實現相似的功能。
- 統一資料格式:架構師應該統一資料的格式和資料結構,以確保不同元件之間的資料互動是可靠和一致的。例如,可以採用統一的資料編碼方式,如JSON或XML。
- 保持文件一致性:架構師應該確保所有文件的格式和內容都是一致的,以便所有相關人員都能夠理解和使用文件。例如,可以採用相同的文件模板和結構。
- 審查和反饋:架構師應該與其他相關人員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審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任何不一致的問題。此外,架構師應該積極收集來自其他人員的反饋和意見,以不斷改進架構設計。
要做到架構的一致性,就需要充分考慮規範化設計、統一技術棧、統一資料格式、保持文件一致性和審查反饋等因素。
架構的可改性
要做到架構設計的可改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踐:
- 松耦合高內聚:架構師應該儘可能地採用松耦合的設計思路,使得各個元件之間的依賴關係儘量少。這樣,當需要修改一個元件時,就不會對其他元件產生太大的影響。
- 模組化設計:架構師應該採用模組化的設計思路,將整個系統拆分為多個小模組,使得每個模組都可以單獨修改和更新。這樣,當需要修改一個模組時,就不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其他部分。
- 設計模式:架構師應該熟悉和使用設計模式,以便在需要修改系統時,能夠快速地應對和調整。例如,可以採用觀察者模式、裝飾器模式等來實現系統的可擴充套件性和可修改性。
- 服務化/元件化:架構師可以將整個系統拆分為多個服務,並透過服務之間的介面進行互動。這樣,當需要修改一個服務時,就只需要修改該服務的程式碼,而不會影響到其他服務。
- 持續整合和持續交付:架構師應該採用持續整合和持續交付的開發模式,以便能夠快速地部署和更新系統。這樣,在需要修改系統時,就能夠快速地釋出新版本,而不會對整個系統造成過多的影響。
要做到架構的可改性,需要充分考慮松耦合、模組化設計、設計模式、服務化以及持續整合和持續交付等因素。
只有做到了設計上的可改性,才能保證系統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並保持高度的靈活性和可維護性,增加系統腐化的半衰期。
寫在最後
在系統架構設計中,4C原則是基礎性的原則。
4C原則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評估和最佳化架構,使系統更具可維護性、可擴充套件性和適應性,而且也能夠提高開發效率和降低維護成本。
設計優秀的架構需要遵循4C原則,清晰易懂、儘可能簡單、保持一致性和具備良好的可改性,從而使整個系統更加協調和高效。
因此,在軟體開發中,有效實踐4C原則,透過優秀的架構設計,來有效提的高軟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