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陝西、山東、雲南等多省市釋出捐精倡議書招募志願者,並向高校大學生髮出呼籲。詞條「志願者精子合格率不到20%」也衝上熱搜,引發廣泛討論。據瞭解,志願者精子合格率低是由於須對捐精志願者進行嚴格篩查、超低溫儲存下精子條件要求較高等原因導致的,除此之外,精子質量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
圖:來源網路
多份倡議書提到,目前國內多個地區不孕不育比例高達15%,其中40%是男性精子問題導致的不孕不育,許多生殖中心用精的夫婦需排隊等待1~2年,捐獻和儲備合格精子迫在眉睫。
由此可見,隨著男性不育症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男性同胞出現了不育的煩惱,除影響生活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精子數量的下降伴隨著雄激素水平的下降及睪丸癌等疾病的高發,並且精子數量及濃度的減少與全因死亡率及發病率的增加有關。目前,關於男性精子的研究多為區域性結果,但全球各大洲男性精子下降的具體趨勢尚無定論。
近日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研究團隊在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雜誌發表一篇題為“Temporal trends in sperm cou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samples collected globally in the 20th and 21st centuries”的研究論文,發現近50年內,男性精子質量堪憂,男性精子濃度(SC)下降51.6%,總精子數量(TSC)下降62.3%!且下降速度不斷加快!
DOI:10.1093/humupd/dmac035
本研究採用薈萃分析,對PubMed/MEDLINE和EMBASE資料庫進行了全面檢索,經過嚴格篩選,共納入 223 項研究的結果,來自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南美洲、亞洲、非洲的53個國家,透過1973-2018 年收集的57168 名男性的精液樣本資料得出 288 個估計值。
研究者根據生育狀況將符合條件的研究分為兩組:(1)對尚未選擇生育的男性的研究,包括不太可能意識到自己生育能力的年輕男性,例如正在服兵役的年輕男性或大學生,下述簡稱“尚未選擇生育組”;(2)伴侶已生孩子或伴侶懷孕的男性的研究,下述簡稱“已生育組”。
資料分析方面,研究者提取了精子濃度和總精子數量(平均值、標準差、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數和百分位數)、精液量(平均值和測量方法)、樣本量、樣本收集年限、協變數資料(生育組、國家、年齡、禁慾時間、精液收集方法、精子濃度和精液量的評估方法、人群選擇、研究排除標準等)等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
圖:在全球範圍內,精子數量正在加速下降(來源:[1])
簡單線性模型結果顯示,男性精子濃度(SC)均出現急劇下降。其中,與已生育組相比,尚未選擇生育組下降趨勢更明顯。調整混雜因素後發現,1973年,尚未選擇生育組平均精子濃度(SC)約為每毫升精液1.01億個精子,到2018年,該資料已降低到4900萬,平均每年下降1.16%,總體下降51.6%,結果令人震驚!
與此同時,男性總精子數量(TSC)變化趨勢類似,同樣出現大幅下降。其中,1973年時,尚未選擇生育組總精子數量(TSC)約為3.357億個精子,到2018年,該資料已下降到1.266億,平均每年下降1.40%,總體下降62.3%!
表:精子濃度(SC)和總精子數(TSC)meta迴歸分析(來源:[1])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隨著時間的推進,精子濃度(SC)的下降速度不斷加速。1973年至2018年統計區間內,尚未選擇生育組男性SC下降速度約為每年1.16%,隨著時間的拉近,2000年至2018年統計區間內,該下降速度已經迅速提高至2.64%。換句話說,2000年以來,精子濃度(SC)下降速度已翻倍!另外,男性總精子數量(TSC)下降趨勢相同,自2000年以來也在加劇下降。
圖:不同時間內尚未選擇生育組男性SC和TSC下降情況(來源:[1])
這項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精子變化趨勢分析研究,向我們發出警告,男性生殖健康對人類存續十分重要,大幅且持續的精子質量下降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研究者指出,須進一步探究持續下降的原因,並立即採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以阻止男性生殖健康的進一步破壞。
據瞭解,精子質量與日常飲食、作息和生活習慣等息息相關,吸菸喝酒、久坐不運動、肥胖、心理壓力大、不健康飲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均是造成精子質量下降的危險因素,因此,為了自己,也為了子孫後代,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合理膳食,積極鍛鍊,放鬆心情,健康生活!
參考文獻:
[1] Levine H, Jørgensen N, Martino-Andrade A, et al. Temporal trends in sperm cou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samples collected globally in the 20th and 21st centuries. Hum Reprod Update. 2022 Nov 15:dmac035.
來自: 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