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協議學習系列(請求頭---Request Headers)

李學凱發表於2016-08-09

HTTP最常見的請求頭如下:

l         Accept:瀏覽器可接受的MIME型別;

l         Accept-Charset:瀏覽器可接受的字符集;

l         Accept-Encoding:瀏覽器能夠進行解碼的資料編碼方式,比如gzip。Servlet能夠向支援gzip的瀏覽器返回經gzip編碼的HTML頁面。許多情形下這可以減少5到10倍的下載時間;

l         Accept-Language:瀏覽器所希望的語言種類,當伺服器能夠提供一種以上的語言版本時要用到;

l         Authorization:授權資訊,通常出現在對伺服器傳送的WWW-Authenticate頭的應答中;

l         Connection:表示是否需要持久連線。如果Servlet看到這裡的值為“Keep-Alive”,或者看到請求使用的是HTTP 1.1(HTTP 1.1預設進行持久連線),它就可以利用持久連線的優點,當頁面包含多個元素時(例如Applet,圖片),顯著地減少下載所需要的時間。要實現這一點,Servlet需要在應答中傳送一個Content-Length頭,最簡單的實現方法是:先把內容寫入ByteArrayOutputStream,然後在正式寫出內容之前計算它的大小;

l         Content-Length:表示請求訊息正文的長度;

l         Cookie:這是最重要的請求頭資訊之一;

l         From:請求傳送者的email地址,由一些特殊的Web客戶程式使用,瀏覽器不會用到它;

l         Host:初始URL中的主機和埠;

l         If-Modified-Since:只有當所請求的內容在指定的日期之後又經過修改才返回它,否則返回304“Not Modified”應答;

l         Pragma:指定“no-cache”值表示伺服器必須返回一個重新整理後的文件,即使它是代理伺服器而且已經有了頁面的本地拷貝;

l         Referer:包含一個URL,使用者從該URL代表的頁面出發訪問當前請求的頁面。

l         User-Agent:瀏覽器型別,如果Servlet返回的內容與瀏覽器型別有關則該值非常有用;

l         UA-Pixels,UA-Color,UA-OS,UA-CPU:由某些版本的IE瀏覽器所傳送的非標準的請求頭,表示螢幕大小、顏色深度、作業系統和CPU型別。

csdn,本網站的截圖如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