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延年益壽一直是我們的追求,但其實長壽的最簡單方式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AHA)提出的理想心血管健康(ICH)標準就包含(不吸菸、鍛鍊、健康體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指標,這些行為和因素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心血管健康和壽命。不過目前針對該指標與亞洲人群健康之間的研究幾乎空白。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的潘安團隊聯合了多家單位共同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這項研究發表在《中華醫學雜誌》(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上,題目為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mortality: pooled results of three prospective cohorts in Chinese adults,研究結果表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臟代謝狀況可以幫助延長壽命。
研究人員將三項中國人群佇列研究中(時間跨越2004年至2019年)的198,164名無癌症且無心血管疾病(CVD)的參與者納入研究。並將四種行為(吸菸、體育活動、飲食、體重指數)和三種醫學因素(血壓、血糖、血脂)進行評級,分為較差、中等和理想水平(即分別對應0分、1分、2分)。行為部分佔8分,醫學部分佔6分,ICH評分佔14分。並使用薈萃分析的隨機效應模型彙總了三個佇列的Cox迴歸結果。
從基線特徵統計來看(如下表),在Kailuan研究中,參與者更年輕,女性只佔參與者的一小部分,因此飲酒較普遍。ICH得分較高的參與者更可能是年輕、女性、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和戒酒者,而理想的ICH指標水平在心血管健康狀況最佳的人群中更為普遍。
圖注:三項中國人群佇列的基線特徵。(來源:Zhang, Y., et al. 2023)
在研究的隨訪期間記錄了20,176例死亡,8,164例死於心血管疾病(2,565例IHD死亡和4,662例中風死亡),3,289例死於癌症,1,112例死於呼吸道疾病。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外,所有ICH指標均與全因死亡率相關。不過,LDL-C與死亡率的相關性強於其他脂質標記物。
將心血管健康狀況最佳與不良的參與者進行比較,全因死亡率下降52%,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0.44%,呼吸系統死亡率下降0.54%(如下表)。較高的ICH評分與較低的癌症死亡率、較低的缺血性心臟病和較低的卒中死亡率相關。
圖注:ICH評分與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之間的相關性:中國成人三個前瞻性佇列的彙總結果。(來源:Zhang, Y., et al. 2023)
劑量反應薈萃分析顯示,ICH評分越高,全因、缺血性心臟病和呼吸系統死亡率越低。考慮到因果關係,如果所有個體都為最佳心血管健康(即ICH評分10–14),則可避免25.0%的全因死亡、31.9%的心血管疾病死亡、24.8%的呼吸系統死亡。
行為和醫學評分越高,則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越低,且它們獨立相關。與呼吸系統和癌症死亡率相關的只有較高的行為評分(如下圖所示)。在行為和醫學評分之間沒有發現顯著的相互影響。在所有醫療評分組中,低行為評分的參與者比高行為評分的參與者全因死亡率高,各組風險比如下圖所示。
圖注:中國成年人三個前瞻性佇列的彙總結果。上圖:行為評分和醫學評分與全因(A)、心血管疾病(B)、呼吸系統疾病(C)和癌症死亡率(D)的獨立關聯。中圖:不同醫學評分參與者的行為評分與ABCD的關係。下圖:不同行為評分參與者的醫學評分與ABCD的關係。(來源:Zhang, Y., et al. 2023)
在所有行為評分組中,更高的醫學評分與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關,缺血性心臟病和卒中死亡率的結果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結果相似。與≥60歲的人群相比,<60歲人群中ICH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間的相關性更強。
綜合這些分析,研究人員總結道,在這三個隨訪了約20萬中國人的佇列中,最佳心血管健康與較低的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死亡率相關。此外,行為健康和醫療健康都有助於降低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不過,只有行為健康才能降低癌症和呼吸系統死亡率。行為健康與醫療健康之間沒有顯著的相互影響。
可見,無論處在哪個年齡段、哪種健康狀況下,我們都應始終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臟代謝狀況,因為這些因素都與降低各種死亡率相關。
從今天起,開始戒菸、鍛鍊、健康飲食吧!
參考來源:
Zhang, Yanbo, et al.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mortality: pooled results of three prospective cohorts in Chinese adult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23): 10-1097.
來自: 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