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視覺GPU推理服務部署架構最佳化實踐
面對線上推理服務使用的GPU資源不斷增加、GPU利用率普遍較低的挑戰,美團視覺研發團隊決定透過模型結構拆分和微服務化進行最佳化,他們提出了一種通用高效的部署架構,來解決這種常見的效能瓶頸問題。
以“影像檢測+分類”服務為例,最佳化後的服務壓測效能指標GPU利用率由40%提升至100%,QPS也提升超過3倍。本文將會重點介紹推理服務部署架構最佳化的工程實踐,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或啟發。
0. 導讀
美團視覺面向本地生活服務,在眾多場景上落地應用了文字識別、影像質量評價、影片理解等視覺AI技術。此前,線上推理服務使用的GPU資源不斷增加,但服務GPU利用率普遍較低,浪費大量計算資源,增加了視覺AI應用成本,這是美團也是很多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美團視覺智慧部透過實驗分析發現,造成視覺推理服務GPU利用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模型結構問題:模型中預處理或者後處理部分CPU運算速度慢,導致推理主幹網路無法充分發揮GPU運算效能。基於此,視覺研發團隊透過模型結構拆分和微服務化,提出一種通用高效的部署架構,解決這種常見的效能瓶頸問題。
目前,該解決方案已經在多個核心服務上成功應用。以“影像檢測+分類”服務為例,最佳化後的服務壓測效能指標GPU利用率由40%提升至100%,QPS提升超過3倍。本文將會重點介紹推理服務部署架構最佳化的工程實踐,希望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同學們有所幫助或啟發。
1. 背景
隨著越來越多的AI應用進入生產應用階段,推理服務所需要的GPU資源也在迅速增加。調研資料表明,國內AI相關行業推理服務的資源使用量佔比已經超過55%,且比例未來還會持續升高。但很多公司面臨的實際問題是,線上推理服務GPU利用率普遍較低,還具備很大的提升空間。
而造成服務GPU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推理服務本身存在效能瓶頸,在極限壓力情況下也無法充分利用GPU資源。在這種背景下,“最佳化推理服務效能、提高GPU資源使用效率、降低資源使用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介紹如何透過架構部署最佳化,在保證準確率、推理時延等指標的前提下,提升推理服務的效能和GPU利用率。
2. 視覺模型服務的特點與挑戰
近年來,深度學習方法在計算機視覺任務上取得顯著進展,已經成為主流方法。視覺模型在結構上具有一些特殊性,如果使用現有推理框架部署,服務在效能和GPU利用率方面可能無法滿足要求。
2.1 模型最佳化工具與部署框架
深度學習模型部署前通常會使用最佳化工具進行最佳化,常見的最佳化工具包括TensorRT、TF-TRT、TVM和OpenVINO等。這些工具透過運算元融合、動態視訊記憶體分配和精度校準等方法提高模型執行速度。模型部署是生產應用的最後一環,它將深度學習模型推理過程封裝成服務,內部實現模型載入、模型版本管理、批處理以及服務介面封裝等功能,對外提供RPC/HTTP介面。業界主流的部署框架有以下幾種:
TensorFlow Serving:TensorFlow Serving(簡稱TF-Serving)是Google釋出用於機器學習模型部署的高效能開源框架,內部整合了TF-TRT最佳化工具,但是對非TensorFlow格式的模型支援不夠友好。
Torch Serve:TorchServe是AWS和Facebook聯合推出的Pytorch模型部署推理框架,具有部署簡單、高效能、輕量化等優點。
Triton:Triton是Nvidia釋出的高效能推理服務框架,支援TensorFlow、TensorRT、PyTorch和ONNX等多種框架模型,適用於多模型聯合推理場景。
在實際部署中,無論選擇哪種框架,需要同時考慮模型格式、最佳化工具、框架功能特點等多種因素。
2.2 視覺模型特點
與傳統方法不同, 深度學習是一種端到端的方法,不需要單獨設計特徵提取、分類器等模組,用單個模型取代傳統方法多模組任務。深度學習模型在分類、檢測、分割、識別等視覺任務上呈現出巨大優勢,做到了傳統方法無法達到的精度。常用的視覺分類模型(如ResNet、GoogleNet等)和檢測模型(如YOLO、R-FCN等)具有如下特點:
網路層數多(適合用GPU運算):以ResNet-50為例,網路包含49個卷積層和1個全連線層,引數量高達2千5百萬,計算量達到38億FLOPs(浮點運算數)。模型推理包含大量矩陣計算,適合用GPU並行加速。
輸入影像尺寸固定(需要預處理):同樣以ResNet-50為例,網路的輸入是影像浮點型別矩陣,尺寸大小固定為224x224。因此二進位制編碼圖片在送入網路前,需要做解碼、縮放、裁切等預處理操作。
2.3 視覺推理服務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由於視覺模型存在的上述特點,導致模型在部署和最佳化上存在2個問題:
模型最佳化不徹底:TensorRT、TF-TRT等工具主要針對主幹網路最佳化,但忽略了預處理部分,因此整個模型最佳化並不充分或者無法最佳化。例如分類模型中ResNet-50所有網路層都可以被最佳化,但預處理中的影像解碼(通常是CPU運算)操作"tf.image.decode"會被TF-TRT忽略跳過。
多模型部署困難:視覺服務經常存在組合串接多個模型實現功能的情況。例如在文字識別服務中,先透過檢測模型定位文字位置,然後裁切文字所在位置的區域性圖片,最後送入識別模型得到文字識別結果。服務中多個模型可能採用不同訓練框架,TF-Serving或Troch Serve推理框架只支援單一模型格式,無法滿足部署需求。Triton支援多種模型格式,模型之間的組合邏輯可以透過自定義模組(Backend)和整合排程(Ensemble)方式搭建,但實現起來較為複雜,並且整體效能可能存在問題。
這兩點常見的模型部署問題,導致視覺推理服務存在效能瓶頸、GPU利用率低,即便Triton這種高效能部署框架也難以解決。
通用部署框架重點關注的是“通訊方式、批處理、多例項”等服務託管方面的效能問題,但如果模型本身中間某個部分(如影像預處理或後處理)存在瓶頸,最佳化工具也無法最佳化,就會出現“木桶效應”,導致整個推理過程效能變差。因此,如何最佳化推理服務中的模型效能瓶頸,仍然是一件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3. GPU服務最佳化實踐
分類和檢測是兩種最基礎的視覺模型,常應用在影像稽核、影像標籤分類和人臉檢測等場景。下面以兩個典型服務為案例,單個分類模型和“分類+檢測”多模型組合的使用情況,來介紹具體效能的最佳化過程。
3.1 影像分類模型服務最佳化
美團每天有千萬量級的圖片需要稽核過濾有風險內容,人工稽核成本太高,需要藉助影像分類技術實現機器自動稽核。常用的分類模型結構如圖1,其中預處理部分主要包括“解碼、縮放、裁切”等操作,主幹網路是ResNet-50。預處理部分接收影像二進位制流,生成主幹網路需要的矩陣資料Nx3x224x224(分別代表圖片數量、通道數、影像高度和影像寬度 ),主幹網路預測輸出圖片分類結果。
圖1 影像分類模型結構示意圖
模型經過TF-TRT最佳化後的實際結構如下圖2所示,主幹網路ResNet被最佳化為一個Engine,但預處理部分的運算元不支援最佳化,所以整個預處理部分仍然保持原始狀態。
圖2 影像分類模型TF-TRT最佳化結構圖
3.1.1 效能瓶頸
模型經過TF-TRT最佳化後使用TF-Serving框架部署,服務壓測GPU利用率只有42%,QPS與Nvidia官方公佈的資料差距較大。排除TF-TRT和Tensorflow框架等可能影響的因素,最終聚焦在預處理部分。Nvidia進行效能測試的模型沒有預處理,直接輸入Nx3x224x224矩陣資料。但這裡的線上服務包含了預處理部分,壓測指標CPU利用率偏高。檢視模型中各個運算元的執行裝置,發現模型預處理大部分是CPU運算,主幹網路是GPU運算(具體細節參見圖1)。
如下圖3所示,透過NVIDIA Nsight System(nsys)工具檢視模型執行時的CPU/GPU執行情況,可以發現GPU執行有明顯間隔,需要等待CPU資料準備完成並複製到GPU上,才能執行主幹網路推理運算,CPU處理速度慢導致GPU處於飢餓狀態。結合服務壓測的CPU/GPU利用率資料可以看出:預處理部分CPU消耗高、處理速度慢,是推理服務的效能瓶頸。
圖3 分類模型nsys效能診斷圖
3.1.2 最佳化方法
如下圖4所示,針對預處理CPU消耗過高影響推理服務效能的問題,提出幾種最佳化方法:
圖4 最佳化方法對比
增加CPU:增加機器CPU數量是最簡單的做法,但是受限於伺服器硬體配置,1個GPU通常只配置8個CPU。所以增加CPU的方法只能用於效能測試資料對比,無法實際應用部署。
前置預處理:大尺寸圖片的解碼、縮放操作CPU消耗較高,相較而言小尺寸圖片的處理速度會快很多。因此考慮對輸入圖片提前進行預處理,將預處理後的小圖再送入服務。經過驗證Tensorflow中縮放、裁切操作具有疊加不變性,即多次操作和單次操作對最終結果沒有影響。預處理後的小影像經過編碼後,再送入原始分類服務。需要注意的是影像編碼必須選擇無損編碼(如PNG),否則會導致解碼資料不一致,引起預測誤差。前置預處理方式的優點是不需要修改原始模型服務,可操作性高、預測結果沒有誤差。缺點是需要重複預處理,導致整體流程時延增加、CPU資源浪費。
分離預處理:另外一種思路是將模型預處理部分和主幹網路拆分,預處理部分單獨部署到CPU機器上,主幹網路部署到GPU機器上。這種做法讓CPU預處理服務可以水平無限擴容,滿足GPU處理資料供給,充分利用GPU效能。更重要的是將CPU和GPU運算進行解耦,減少了CPU-GPU資料交換等待時間,理論上比增加CPU數量效率更高。唯一需要考慮的是服務間的通訊效率和時間,裁切後影像大小為224x224x3,採用無符號整型型別資料大小是143KB,傳輸時間和頻寬在1萬QPS以下沒有問題。
3.1.3 最佳化結果
如下圖5所示,我們利用NVIDIA Nsight System,對比上述幾種方法最佳化後的模型執行情況。增加CPU和前置預處理的方法都可以縮短CPU預處理時間,減少GPU資料等待時間,提升GPU利用率。但相較而言,分離預處理的方法最佳化更加徹底,CPU到GPU的資料複製時間最短,GPU利用最為充分。
圖5 最佳化方法nsys效能診斷對比圖
各種方法最佳化後的線上服務壓測效能結果見下圖6(其中前置預處理和分離預處理中的CPU預處理服務額外使用16個CPU),機器配置的CPU型號是Intel(R) Xeon(R) Gold 5218 CPU@2.30GHz、GPU型號是Tesla T4。從壓測結果可以看出:
圖6 最佳化結果效能對比
1. 服務CPU增加到32核,QPS和GPU利用率(透過nvidia-smi命令獲取的GPU-Util指標)提升超過1倍,GPU利用率提升至88%;
2. 前置預處理方法最佳化後服務QPS提升超過1倍,略優於增加CPU的方法,但從GPU利用率角度看仍有較大最佳化空間;
3. 分離預處理方法最佳化後QPS提升2.7倍,GPU利用率達到98%接近滿載狀態。
增加CPU並不能完全解決服務效能瓶頸問題,雖然GPU利用率達到88%,但是CPU-GPU資料傳輸時間佔比較大,QPS提升有限。前置預處理方法也沒有完全解決預處理效能瓶頸問題,最佳化並不徹底。相較而言,分離預處理方法充分發揮了GPU運算效能,在QPS和GPU利用率指標上都取得了更好的最佳化效果。
3.2 影像“檢測+分類”模型服務最佳化
在一些複雜任務場景下(如人臉檢測識別、影像文字識別等),通常是檢測、分割、分類等多個模型組合實現功能。本節介紹的模型便是由“檢測+分類”串接而成,模型結構如下圖7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圖7 原始模型結構示意圖
預處理:主要包括影像解碼、縮放、填充等操作,輸出Nx3x512x512影像矩陣,大部分運算元執行在CPU裝置上。
檢測模型:檢測網路結構是YOLOv5,運算元執行裝置為GPU。
檢測後處理:使用NMS(非極大值抑制)演算法去除重複或誤檢目標框,得到有效檢測框,然後裁切目標區域子圖並縮放,輸出Nx3x224x224影像矩陣,檢測後處理大部分運算元執行在CPU裝置上。
分類模型:分類網路結構是ResNet-50,運算元執行裝置為GPU。
其中檢測和分類兩個子模型是單獨訓練的,推理時合併成單個模型,部署框架採用TF-Serving,最佳化工具採用TF-TRT。
3.2.1 效能瓶頸
模型中預處理和檢測後處理大部分是CPU運算,檢測和分類模型主幹網路是GPU運算,單次推理過程中需要進行多次CPU-GPU之間資料交換。同樣地,CPU運算速度慢會導致GPU利用率低,推理服務存在效能瓶頸。
實際線上服務壓測GPU利用率68%,QPS也存在較大最佳化空間。服務配置為1GPU+8CPU(機器CPU型號是Intel(R) Xeon(R) Gold 5218 CPU@2.30GHz,GPU型號是Tesla T4)。
3.2.2 最佳化方法
仍然採用模型拆分的思路,將CPU和GPU運算部分單獨部署微服務。如下圖8所示,我們將原始模型拆分為4個部分,預處理和檢測後處理部署成CPU微服務(可根據流量大小動態擴容),檢測模型和分類模型部署成GPU微服務(同一張GPU卡上)。為了保持呼叫方式簡單,上層採用排程服務串接各個微服務,提供統一呼叫介面,對上游遮蔽呼叫差異。拆分後的檢測模型和分類模型經過TensorRT最佳化後採用Triton部署。
圖8 模型最佳化部署結構示意圖
3.2.3 最佳化結果
如下圖9所示,除了原始服務和微服務拆分,另外還對比了增加CPU和Triton Ensemble兩種方式的效能測試結果。Triton Ensmeble方式將所有子模型(包括預處理和後處理)部署在一個機器上,實現多模型流水線排程。對比可以看出:
圖9 最佳化結果效能對比
原始服務CPU增加到32核,GPU利用率提升到90%,但QPS提升只有36%;
Triton Ensemble方式與原始TF-Serving服務相比效能差距不大;
模型拆分微服務方式最佳化後QPS提升3.6倍,GPU利用率達到100%滿載狀態。
增加CPU的方法對服務GPU利用率提升較大、QPS提升不明顯,原因在於CPU預處理和後處理時間縮短,但CPU-GPU資料傳輸時間在整個推理過程中仍然佔比較大,GPU運算時間較少。
將模型拆分使用Triton Ensmeble方式部署實現多模型排程流水線,效率並不比模型拆分前高。因為多模型流水線是在同一臺機器上,CPU和GPU相互影響的問題並沒有解決,GPU處理效率受CPU制約。模型拆分微服務部署方式在服務層面實現了呼叫流水線,CPU預處理和後處理微服務可以根據流量動態增加資源,滿足GPU模型微服務吞吐需求,實現了GPU/CPU處理解耦,避免了CPU處理成為瓶頸。
總而言之,拆分微服務的方式充分發揮了GPU運算效能,在QPS和GPU利用率指標上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4. 通用高效的推理服務部署架構
除了上述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推理服務最佳化案例,視覺其它很多服務也採用了這種最佳化方式。這種最佳化方式具有一個核心思想:在CPU運算是瓶頸的推理服務中,將模型的CPU和GPU運算部分拆分,單獨部署成CPU/GPU微服務。
根據這種思想,我們提出一種通用高效的推理服務部署架構。如下圖10所示,底層使用通用的部署框架(TF-Serving/Triton等),將模型中CPU運算部分如預處理、後處理拆分單獨部署成CPU微服務,主幹網路模型部署成GPU服務,上層排程服務串聯模型微服務實現整體功能邏輯。
圖10 通用服務部署架構示意圖
這裡需要解釋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這種部署架構是高效的?
首先在宏觀層面,模型拆分部署成微服務,透過排程服務實現了子模型流水線處理。拆分的子模型CPU微服務可以根據流量和處理能力動態擴容,避免模型預處理或後處理CPU運算能力不足成為效能瓶頸,滿足了GPU模型微服務的吞吐需求。
其次在微觀層面,如果模型包含多個CPU/GPU運算部分,那麼GPU運算之間會存在間隔。如下圖11所示,單次推理過程中兩次GPU運算之間需要等待CPU後處理部分完成,CPU預處理也會影響GPU運算。模型拆分後,預處理和後處理部分獨立部署成CPU服務,GPU服務中推理過程僅包含兩個子模型運算部分,並且子模型間運算相互獨立無資料關聯,CPU-GPU資料傳輸部分可以與GPU運算過程並行,理論上GPU可以達到100%執行效率。
圖11 推理過程對比示意圖
另外,在時延方面,拆分微服務的部署方式增加了RPC通訊和資料複製時間開銷,但從實踐來看這部分時間佔比很小,對端到端的延遲沒有顯著影響。例如對於上面3.1節中的分類模型,最佳化前服務的平均耗時是42ms,最佳化後微服務形式(RPC通訊協議為Thrift)的服務整體平均耗時是45ms。對於大部分視覺服務應用場景而言,這種級別的延遲增加通常並不敏感。
5. 總結與展望
本文以兩個典型的視覺推理服務為案例,介紹了針對模型存在效能瓶頸、GPU利用率不高的問題進行的最佳化實踐,最佳化後服務推理效能提升3倍左右,GPU利用率接近100%。根據最佳化實踐,本文提出了一種通用高效的推理服務部署架構,這種架構並不侷限於視覺模型服務,其它領域的GPU服務也可參考應用。
當然,這種最佳化方案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最佳化過程中模型如何拆分比較依賴人工經驗或者實驗測試,沒有實現最佳化流程的自動化與標準化。後續我們計劃建設模型效能分析工具,自動診斷模型瓶頸問題,支援自動拆分最佳化全流程。
6. 本文作者
| 張旭、趙錚、岸青、林園、志良、楚怡等,來自基礎研發平臺視覺智慧部。
| 曉鵬、駃飛、松山、書豪、王新等,來自基礎研發平臺資料科學與平臺部。
來自 “ 美團技術團隊 ”, 原文作者:張旭 趙錚 岸青等;原文連結:http://server.it168.com/a2023/0210/6788/000006788940.shtml,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
- 美團配送系統架構演進實踐架構
- 全面超越ViT,美團、浙大等提出視覺任務統一架構VisionLLAMA視覺架構
- 搜狐服務架構優化實踐架構優化
- 技術架構分享:美團配送系統架構演進實踐架構
- 美團容器平臺架構及容器技術實踐架構
- 美團實時數倉架構演進與建設實踐架構
- 視覺化服務編排在金融APP中的實踐視覺化APP
- 微服務架構最佳實踐微服務架構
- 高德服務單元化方案和架構實踐架構
- 車聯網服務non-RESTful架構改造實踐REST架構
- Serverless 架構下的服務優雅下線實踐Server架構
- vivo 服務端監控架構設計與實踐服務端架構
- Kubernetes 節點彈性擴充套件實踐元件 Amazon Karpenter:部署 GPU 推理應用套件元件GPU
- 美團外賣基於GPU的向量檢索系統實踐GPU
- 乾淨架構在 Web 服務開發中的實踐架構Web
- 基於 RocketMQ 的 MQTT 服務架構在小米的實踐MQQT架構
- 資料中臺:資料服務的架構設計實踐架構
- 美團DB資料同步到資料倉儲的架構與實踐架構
- 前端黑科技:美團網頁首幀最佳化實踐前端網頁
- 將微服務部署到 Azure Kubernetes 服務 (AKS) 實踐微服務
- Java系列 | 遠端熱部署在美團的落地實踐Java熱部署
- 微服務架構十條最佳實踐微服務架構
- vivo 海量微服務架構最新實踐微服務架構
- 架構設計:分散式結構下,服務部署釋出架構分散式
- Kubernetes 服務部署最佳實踐(二) ——如何提高服務可用性
- 應用部署引起上游服務抖動問題分析及最佳化實踐方案
- 多智慧體架構Insight-V來了!突破長鏈視覺推理瓶頸智慧體架構視覺
- [翻譯] NVIDIA HugeCTR,GPU 版本引數伺服器 --(10)--- 推理架構GPU伺服器架構
- 異構廣告混排在美團到店業務的探索與實踐
- 單體架構&微服務架構&中臺服務架構架構微服務
- 美圖大資料平臺架構實踐大資料架構
- 短視訊 SDK 架構設計實踐架構
- 視訊:豆瓣資料架構實踐DX架構
- 工商銀行基於 Dubbo 構建金融微服務架構的實踐-服務發現篇微服務架構
- 微服務架構知識及工程實踐微服務架構
- 架構設計:服務自動化部署和管理流程架構
- TensorFlow在美團外賣推薦場景的GPU訓練優化實踐GPU優化
- 簡單實現微服務架構的實踐分享微服務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