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騰訊雲資料庫的2022年看中國資料庫的現狀和未來

qing_yun發表於2022-12-29

目前,中國資料庫市場熱鬧非凡,百花齊放,據稱有300多家資料庫廠商,而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兩年內,就有數十家新的資料庫創業公司成立。資料庫成為資本追逐的寵兒,新聞的熱點。在這一片熱鬧之中,上雲是比較確定的發展趨勢,雲資料庫早已成為推動中國資料庫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一些雲大廠,有相對完善的資料庫產品線,在Gartner釋出的2022年Gartner雲資料庫管理系統魔力象限中,騰訊雲資料庫的執行力遙遙領先於Niche players和Visionaries中的其他廠商。同時據Gartner雲資料庫管理系統執行用例關鍵功能報告,OLTP(TDSQL/TDSQL-C)及輕量級TP能力(KeeWiDB)得分均為國內第一。[1]

歲末年初是回顧與展望時節,近日,ITPUB&IT168與騰訊雲資料庫總經理王義成展開了一場對話,回顧騰訊雲資料庫的過去一年的發展,聊了聊騰訊雲資料庫的佈局和規劃,希望能從中一窺中國資料庫的現狀和未來。

“自研+融合”戰略深入雲時代

2022年對於騰訊雲資料庫而言是一個開花結果之年,如入選Gartner雲資料庫管理系統魔力象限,騰訊Q2財報首次披露了騰訊雲資料庫收入增幅,同比增長超過30%,TDSQL在網際網路、金融、政企、能源等領域不斷落地。

王義成強調,不同的業務場景對資料庫的需求並不相同,不存在一款資料庫通吃所有場景的情況,資料庫只有透過自研和融合才能滿足更為多元的業務場景需求,“自研+融合”戰略是騰訊雲資料庫的發展方向。

今年,騰訊雲資料庫在產品層面不斷自研創新,陸續釋出了騰訊雲資料庫備份服務DBS(Database Backup Service),釋出全新NoSQL資料庫KeeWiDB,自研TDSQL下一代Spanner架構的原生分散式資料庫,釋出雲原生資料庫TDSQL-C 新版本,搭載騰訊自研資料庫核心TXSQL,在雲原生架構、基礎硬體能力、自研核心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據悉,目前騰訊雲資料庫主要有三條產品線:

一是關係型資料庫,包括雲託管RDS產品,以及自研核心的資料庫產品,涵蓋集中式部署和分散式架構的相關產品,分散式資料庫既有分庫分表+中介軟體技術路線,也有原生分散式技術路線,包括TDSQL-C,以及下一代原生分散式資料庫。二是NoSQL資料庫,包括Redis、MongoDB、時序資料庫CTSDB、圖資料庫 KonisGraph、KeeWiDB等,支援集中式部署,也支援叢集部署滿足分散式場景需求。其中,KeeWiDB是騰訊雲自研的相容Redis協議的快取資料庫。三是騰訊雲自研的資料庫生態工具,包括資料傳輸服務 DTS、資料庫智慧管家 DBbrain、資料庫管理(Database Management Center,DMC)等,提供資料遷移、資料庫運維、SQL審計等相關服務。

如今,雲與分散式是資料庫發展的兩大重要趨勢,騰訊雲在雲與分散式方面都有很大的投入。王義成介紹,雲資料庫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0階段將開源或商業資料庫的核心搬到雲上利用雲供應鏈的便捷,但是資料庫的部署模式和使用方式並沒有發生本質變化。2.0階段將雲端計算技術與資料庫在技術層面實現整合,利用雲端計算能力升級資料庫的架構更好地發揮雲的價值。像TDSQL-C、KeeWiDB,透過騰訊雲對硬體和資源的把控,透過軟硬結合,存算分離架構,再利用全鏈路RDMA網路去加速,更好地攫取硬體效能,充分利用雲的彈性,發揮資料庫價值。3.0階段隨著人口紅利消失,降本增效的需求更為凸顯,需要輕運維,讓開發者擁有一個隨需使用的資料庫,Serverless資料庫將是未來雲資料庫的發展方向。

在分散式資料庫方面,不同的架構各有特色。以騰訊雲自研的兩種原生分散式資料庫路線為例,TDSQL-C更適用於靈活的擴縮容場景,是騰訊雲內部增速最快的一款產品,不過在存算分離後,需要日誌級別傳輸,對基礎網路環境有較高的需求,騰訊雲使用全鏈路RDMA網路,加上硬體加速,可以實現資料庫的極致效能。share-nothing架構在一些極致的TP場景下由於網路開銷會使得RT過長,騰訊雲透過在存算分離基礎上採用對等架構,將計算與儲存部署在一個物理節點上解決RT過長的問題,Spanner 架構更適合大型企業相對穩態的業務,更多是私有化部署。

王義成認為,在雲時代,企業機構對資料庫的本質需求其實並沒有發生變化,比如資料庫必須要滿足 ACID基本原則。但是在雲時代,資料庫在大規模部署,運維層面的便捷性,以及快速擴縮容等業務場景,更適合雲的特性。騰訊雲始終堅持要根據不同業務場景需求選擇合適的資料庫。

融合是資料庫重要發展趨勢,包括產品層面的軟體、硬體融合,雲與分散式的融合,王義成指出,在資料庫融合方面,HTAP的融合以及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融合是目前有廣泛需求的資料庫融合方向,騰訊雲資料庫能夠很好地支援HTAP場景,支援本地部署、私有云、公有云、混合雲等多種部署模式。其它的融合方向如多模、時序與分析的融合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也許物聯網等機器資料的爆發會帶來更多的融合場景需求。除了資料庫產品層面的融合,生態融合將是資料庫發展的重點,生態融合需要上下游夥伴共同協作,提升中國資料庫產業的服務能力,騰訊雲將在生態層面加大投入推動中國資料庫的發展。

國產化浪潮下誰能笑到最後?

在國產化替換浪潮下,國產資料庫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王義成認為,國產化替換市場更多還是偏私有化部署。“在國產化替換市場上,要解決關鍵兩個問題,誰的交付成本低,誰的服務效率高,誰能把商業模式毛利搞得足夠健康,誰就能活到最後。”解決以上兩個難題,需要資料庫產品能力足夠強,足夠標準化,產品升級效率足夠高。騰訊雲這樣的雲廠商可以利用公有云的優勢,灰度公測,在雲上充分觸達使用者,在廣泛的真實業務場景中試煉打磨產品,在私有部署使用前,很多產品bug都能夠被解決。

在資料庫服務方面,Oracle時代,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服務體系,市場服務格局相對穩定,有的廠商專門圍繞Oracle、DB2等資料庫產品提供實施服務,專門的ISV做整合服務。而如今國產資料庫百花齊放,競爭格局未定,資料庫產品層面還處在跑馬圈地的階段,很多原來圍繞Oracle等做實施服務的廠商和ISV也推出相應的資料庫產品,造成資料庫服務人才的斷檔缺失。王義成認為,未來隨著市場的洗牌,經濟回暖之後,大家會迴歸理性,市場會留下三四家資料庫龍頭廠商,可能其他的廠商更多圍繞著龍頭資料庫廠商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然後借鑑 Oracle服務體系的優勢,進行一級、二級、三級分層服務,目前中國資料庫市場離資料庫分層服務還有點遠。

金融業是國產化替換浪潮下的重要行業,對資料庫的效能、穩定性等有非常高的要求,是國產資料庫爭搶的高地。騰訊雲資料庫在國有大行、中小銀行以及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有廣泛落地,據王義成觀察,目前金融業對資料庫的選型需求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包括大型銀行在內的大型金融機構,有比較強大的IT團隊,能夠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和IT需求選擇合適的資料庫,如面向未來業務發展選擇分散式資料庫替換傳統的IOE架構重構核心系統,在選型時對資料庫基礎能力有嚴苛的要求,騰訊雲會幫助客戶更好使用分散式資料庫,發揮分散式資料庫的架構優勢。據騰訊雲觀察,近兩年大型金融機構以穩態業務替換為主,穩態業務其規模以及QPS、TPS 相對固定,看重OLTP的能力與產品的穩定性,更多會基於分庫分表+中介軟體去進行分散式替換,分庫分表架構已經經過多年的充分驗證,能夠很好支援大型金融機構的資料庫替換需求。

第二類金融機構並不涉及重構核心系統,更多由於監管等原因去替換資料庫,這類替換場景以保險公司或大型資管行業偏多,在資料庫選型時會更看重Oracle相容性,需要更低的替代成本。

第三類如一些中小銀行、中小保險等金融機構。其業務系統多是由神馬、長亮這樣的金融業ISV提供,這類系統在資料庫選型時會更看重國產資料庫與ISV的適配性與相關合作案例,騰訊雲會與行業 ISV 做效能調優方案整合。

騰訊雲在金融業錨定三類不同客戶的需求,加大自研和生態融合來提供更優的服務。據悉,騰訊雲的核心團隊正加強產品的Oracle相容性研發,包括PL/SQL、函式、觸發器等。此外,騰訊雲不斷提升資料庫的效能、易用性,增強標準化和服務能力。

如今國產化替換市場大多是存量市場的國產化替代,大家普遍認為產業升級的邏輯比單純的替換邏輯更為合理。王義成指出,企業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 10 到15年業務發展,去做IT 基礎設施的升級,進行分散式系統改造,這樣的升級邏輯產業全線配合起來效率最高。“明年我們會繼續堅持自研+融合兩大核心戰略,把好的產品推向客戶使用,讓客戶可以越用越好,推動中國資料庫市場更健康地發展。”

標註【1】:資料來自Gartner雲資料庫管理系統執行用例關鍵功能報告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25873/viewspace-293002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