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死因,約佔總死亡人數的11%[1],倖存者則常伴有身體殘疾和認知障礙等後遺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擔。近年來,卒中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2],與老年群體相比,正處於經濟生產黃金時期的青壯年發生卒中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更為嚴重。

已有多項研究表明,大量飲酒與較高的卒中風險增加有關[3-4]。但既往研究僅考慮了單次的酒精攝入量,並不能區分經常飲酒和短期內過度飲酒,難以準確反映酒精累積攝入量與卒中風險之間的關聯,此外,在青壯年中該關聯如何仍有待探索。

近日,由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Eue-Keun Choi博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Neurology發表了重要研究結果[5]。

他們分析了韓國1536668名年輕受試者連續4年的飲酒資料發現,與連續4年內酒精攝入量均不超過105克/周的受試者相比,有2、3和4年酒精攝入量超過105克/周的受試者的卒中風險分別升高19%,22%和23%,且該關聯由出血性卒中主導

該研究利用連續4次年度健康檢查的資料,評估了韓國百萬年輕人4年內飲酒習慣的變化,明確了在年輕人中累積酒精攝入負擔與新發卒中風險之間的關聯,是第一份報告年輕人飲酒和出血性卒中風險之間關係的研究

文章題圖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研究是如何展開的。

該研究基於韓國國民健康保險服務資料庫,納入了在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間參與檢查、年齡在20至39歲之間、且在4年內連續參加的受試者,並進一步排除了在最後一次檢查前已被診斷為卒中的物件。

研究人群的納入排除過程

該研究將每週105克(相當於每天15克酒精)作為酒精攝入負擔的分界值。據此分界值,將受試者的飲酒量分為4類:① 無;② 輕度(0<每週攝入<105克);③ 中度(105克≤每週攝入<210克);④ 重度(每週≥攝入210克)。並根據此分類,形成了三種飲酒評價方法。

第一種是,將①和②類受試者的酒精負擔分數計為0,③和④類受試者的酒精負擔分數計為1分,四次健康檢查的分數之和被定義為累積酒精負擔評分,其範圍為0-4。

第二種是,受試者每次體檢時的酒精負擔評分有0或1兩種情況,4次年度體檢則共有16種排列組合情況,將每種情況視為一種飲酒模式。

第三種是,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個對應飲酒量分類的酒精攝入半定量評價系統:無=0;輕度=1;中度=2;重度=3。將每次健康檢查的半定量數值相加,其範圍為0-12。

本研究最終共納入1536668名受試者,他們的平均年齡為29.5歲。可以看到,隨著累積酒精負擔評分的增加,研究物件的平均年齡增加,30-39歲的佔比逐漸上升;男性在得分為4的組中有絕對優勢,約佔95%;而低收入群體的佔比逐漸下降。此外,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患病率隨之升高,反之外周動脈疾病、癌症和慢性腎臟疾病的患病率隨之下降

該研究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均隨訪了5.6±1.2年,共有3153例(0.37/1000人年)新發卒中,其中1773例(0.21/1000人年)新發缺血性卒中,1535例(0.18/1000人年)新發出血性卒中。

研究人員使用Cox迴歸發現,與酒精負擔評分為0的人相比,評分為2、3和4的人卒中發生風險分別增加19%、22%和23%而這一趨勢主要是由出血性卒中引起。相應的,評分為2、3和4分別與出血性卒中風險升高30%、42%和36%顯著相關

累積酒精負擔評分與新發卒中發生風險的關係

亞組分析發現,在已經暴露於高血壓和/或肥胖的高風險群體中,累積酒精負擔對卒中的影響減弱。此外,考慮到國際上對男女飲酒界限的建議,在敏感性分析中將女性的適度飲酒定義為男性的一半,即52.5克/周。但以此閾值進行分析時,並未觀察到結果有顯著變化。

使用第二種評價方法時,研究人員發現,與四年均未有中重度飲酒的模式1相比,僅有第4年度中至重度飲酒的模式5與缺血性存在發生風險增加有關。如下圖所示,當酒精負擔評分為3和4時,相應的飲酒模式均與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加相關。

飲酒模式與新發卒中發生風險的關係

而使用第三種評價方法分析發現,隨著酒精攝入累積量的增加,卒中的發生風險隨之增加,且主要是由於出血性卒中引起而非缺血性卒中。

酒精攝入累積量與新發卒中發生風險的關係

這項基於韓國百萬年輕人長期隨訪資料的研究,更準確地表明瞭,在20-39歲的年輕人中,中至重度飲酒與較高的卒中發生風險相關,特別是出血性卒中

由於90%以上的卒中負擔可歸因於潛在的可改變的風險因素,包括飲酒,且青壯年發生卒中限制了他們在最有生產力的年齡段的活動,嚴重影響了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因此,強調有大量飲酒習慣的青壯年減少飲酒,並將此作為預防青壯年卒中策略的一部分,或可對促進個人健康和減少社會整體負擔產生實質性的益處。

參考文獻:

[1] Organization WH. The top 10 causes of death. Accessed July 18, 2021,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he-top-10-causes-of-death

[2] Lindsay MP, Norrving B, Sacco RL, et al. 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WSO): Global Stroke Fact Sheet 2019. Int J Stroke. 2019;14(8):806-817. doi:10.1177/1747493019881353

[3] Zhang C, Qin YY, Chen Q, et al. 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stroke: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Int J Cardiol. 2014;174(3):669-677. doi:10.1016/j.ijcard.2014.04.225

[4] Duan Y, Wang A, Wang Y, et al. Cumulative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stroke risk in men. J Neurol. 2019;266(9):2112-2119. doi:10.1007/s00415-019-09361-6

[5] Chung JW, Lee SR, Choi EK, et al. Cumulative Alcohol Consumption Burden and the Risk of Stroke in Young Adult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Nov 2]. Neurology. 2022;10.1212/WNL.0000000000201473.doi:10.1212/WNL.0000000000201473

來自: 奇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