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風險偏好者還是風險厭惡者?

post200發表於2021-09-09

—1—

有這樣一個實驗:A.你一定能得到10萬元;B.你有80%的可能得到15萬元,20%的可能什麼也得不到。你選擇哪一個?

實驗結果是:大部分人選擇A。

但是基於傳統經濟學中“理性人”假設: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選A是錯的,B的期望值大於A(B的期望值:15*80%=12萬),更符合“理性人”的利益,應該選B。

為什麼實驗結果與傳統經濟學理論出現背離?

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在處於收益狀態時,往往小心翼翼、厭惡風險、喜歡見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潤,稱為確定效應。


所謂確定效應,就是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多數人選擇確定的收益,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落袋為安,即處於收益狀態時,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


“確定效應”表現在交易中就是交易者有強烈的獲利了結傾向,喜歡將正在盈利的股票賣出,而多數人的表現也正是“虧則等,贏必走”,也就是交易者賣出正在盈利股票的意向,要遠遠大於賣出虧損股票的意向,這與“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的交易理念背道而馳。


—2—


還有這樣一個實驗:A.你一定會賠2萬元;B.你有80%的可能會賠3萬元,20%的可能不賠錢。你會選擇哪一個?

實驗結果是:只有少數人願意“破財免災”選擇A,大部分人願意和命運拼一下,選擇B。

傳統經濟學“理性人”假設會告訴你,兩害相權取其輕,B的風險要大於A(B的風險:3*80%=2.4萬),選B是錯的。

實驗結果怎麼又於傳統經濟學理論出現了背離?

現實是,多數人處在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搏一把。也就是說,處於虧損時,大多數人變得甘願冒險,稱為反射效應。

所謂反射效應,就是當一個人在面對兩種都損失的抉擇時,會激起他的冒險精神,在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即處於損失狀態時,大部分人是風險偏好者。

“反射效應”是非理性的,表現在交易中就是將虧損的股票繼續持有,不肯接受已有的虧損,對虧損的股票總是懷有希望,覺得股價未來還會反彈上來,但事實是大部分股票只會越虧越多。

統計資料也證明,多數交易者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遠長於持有獲利股票的時間,同時交易者長期持有的股票多數是不願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


—3—


仔細對比上述兩個實驗,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確定的收益和大機率的更多收益面前,大部分人選擇確定收益,是風險厭惡者;

但在確定的損失和大機率的更多損失面前,大部分人選擇搏一把,是風險偏好者。

如果你是風險厭惡者,你應該由始自終都是風險厭惡者;如果你是風險偏好者,你應該由始自終都是風險偏好者,為什麼大部分人在不同場景中既可以是風險厭惡者,又可以是風險偏好者?

在收益和損失面前,人的心是偏的。面對收益時,大部分人是風險厭惡者,他們要的是確定性的收益,一絲一無所獲的可能都不能有;面對損失時,他們是風險偏好者,他們要的是一點損失都不能有,哪怕機率很小都值得一搏。



作者:頑強的韭菜哥
連結: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249/viewspace-282157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