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習linux命令(1)

前進的菜鳥發表於2013-05-28
1.ls命令

命令格式:

ls [選項] [目錄名]

命令功能:

列出目標目錄中所有的子目錄和檔案。

常用引數:

      -1   每列僅顯示一個檔案或目錄名稱。
  -a或--all   下所有檔案和目錄。
  -A或--almost-all   顯示所有檔案和目錄,但不顯示現行目錄和上層目錄。
  -b或--escape   顯示脫離字元。
  -B或--ignore-backups   忽略備份檔案和目錄。
  -c   以更改時間排序,顯示檔案和目錄。
  -C   以又上至下,從左到右的直行方式顯示檔案和目錄名稱。
  -d或--directory   顯示目錄名稱而非其內容。
  -D或--dired   用Emacs的模式產生檔案和目錄列表。
  -f   此引數的效果和同時指定"aU"引數相同,並關閉"lst"引數的效果。
  -F或--classify   在執行檔案,目錄,Socket,符號連線,管道名稱後面,各自加上"*","/","=","@","|"號。
  -g   次引數將忽略不予處理。
  -G或--no-group   不顯示群組名稱。
  -h或--human-readable   用"K","M","G"來顯示檔案和目錄的大小。
  -H或--si   此引數的效果和指定"-h"引數類似,但計算單位是1000Bytes而非1024Bytes。
  -i或--inode   顯示檔案和目錄的inode編號。
  -I<範本樣式>或--ignore=<範本樣式>   不顯示符合範本樣式的檔案或目錄名稱。
  -k或--kilobytes   此引數的效果和指定"block-size=1024"引數相同。
  -l   使用詳細格式列表。
  -L或--dereference   如遇到性質為符號連線的檔案或目錄,直接列出該連線所指向的原始檔案或目錄。
  -m   用","號區隔每個檔案和目錄的名稱。
  -n或--numeric-uid-gid   以使用者識別碼和群組識別碼替代其名稱。
  -N或--literal   直接列出檔案和目錄名稱,包括控制字元。
  -o   此引數的效果和指定"-l" 引數類似,但不列出群組名稱或識別碼。
  -p或--file-type   此引數的效果和指定"-F"引數類似,但不會在執行檔名稱後面加上"*"號。
  -q或--hide-control-chars   用"?"號取代控制字元,列出檔案和目錄名稱。
  -Q或--quote-name   把檔案和目錄名稱以""號標示起來。
  -r或--reverse   反向排序。
  -R或--recursive   遞迴處理,將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檔案及子目錄一併處理。
  -s或--size   顯示檔案和目錄的大小,以區塊為單位。
  -S   用檔案和目錄的大小排序。
  -t   用檔案和目錄的更改時間排序。
  -T<跳格字元>或--tabsize=<跳格字數>   設定跳格字元所對應的空白字元數。
  -u   以最後存取時間排序,顯示檔案和目錄。
  -U   列出檔案和目錄名稱時不予排序。
  -v   檔案和目錄的名稱列表以版本進行排序。
  -w<每列字元數>或--width=<每列字元數>   設定每列的最大字元數。
  -x   以從左到右,由上至下的橫列方式顯示檔案和目錄名稱。
  -X   以檔案和目錄的最後一個副檔名排序。
  --block-size=<區塊大小>   指定存放檔案的區塊大小。
  --color=<列表格式>   培植檔案和目錄的列表格式。
  --full-time   列出完整的日期與時間。
  --help   線上幫助。
  --indicator-style=<標註樣式>   在檔案和目錄等名稱後面加上標註,易於辨識該名稱所屬的型別。
  --quoting-syte=<引號樣式>   把檔案和目錄名稱以指定的引號樣式標示起來。
  --show-control-chars   在檔案和目錄列表時,使用控制字元。
  --sort=<排序方式>   配置檔案和目錄列表的排序方式。
  --time=<時間戳記>   用指定的時間戳記取代更改時間。
  --version   顯示版本資訊。

2.cd命令

命令格式:

cd [目錄名]

命令功能:

切換當前目錄至dirName

3.cd命令

命令格式:
pwd [選項]

命令功能:
檢視”當前工作目錄“的完整路徑

常用引數:
一般情況下不帶任何引數
如果目錄是連結時:
格式:pwd -P  顯示出實際路徑,而非使用連線(link)路徑

4.mkdir命令

命令格式:

mkdir [選項] 目錄...

命令功能:
通過 mkdir 命令可以實現在指定位置建立以 DirName(指定的檔名)命名的資料夾或目錄。要建立資料夾或目錄的使用者必須對所建立的資料夾的父資料夾具有寫許可權。並且,所建立的資料夾(目錄)不能與其父目錄(即父資料夾)中的檔名重名,即同一個目錄下不能有同名的(區分大小寫)。 

命令引數:
  -m, --mode=模式,設定許可權<模式> (類似 chmod),而不是 rwxrwxrwx 減 umask
  -p, --parents  可以是一個路徑名稱。此時若路徑中的某些目錄尚不存在,加上此選項後,系統將自動建立好那些尚不存在的目錄,即一次可以建立多個目錄; 
  -v, --verbose  每次建立新目錄都顯示資訊
      --help   顯示此幫助資訊並退出
      --version  輸出版本資訊並退出

5.rm命令

命令格式:
rm [選項] 檔案… 

命令功能:
刪除一個目錄中的一個或多個檔案或目錄,如果沒有使用- r選項,則rm不會刪除目錄。如果使用 rm 來刪除檔案,通常仍可以將該檔案恢復原狀。

命令引數:
    -f, --force    忽略不存在的檔案,從不給出提示。
    -i, --interactive 進行互動式刪除
    -r, -R, --recursive   指示rm將引數中列出的全部目錄和子目錄均遞迴地刪除。
    -v, --verbose    詳細顯示進行的步驟
      --help     顯示此幫助資訊並退出
      --version  輸出版本資訊並退出

6.rmdir命令

命令格式:
rmdir [選項]... 目錄...

命令功能:
該命令從一個目錄中刪除一個或多個子目錄項,刪除某目錄時也必須具有對父目錄的寫許可權。 

命令引數:
- p 遞迴刪除目錄dirname,當子目錄刪除後其父目錄為空時,也一同被刪除。如果整個路徑被刪除或者由於某種原因保留部分路徑,則系統在標準輸出上顯示相應的資訊。 
-v, --verbose  顯示指令執行過程 

7.mv命令

命令格式:
    mv [選項] 原始檔或目錄 目標檔案或目錄

命令功能:
視mv命令中第二個引數型別的不同(是目標檔案還是目標目錄),mv命令將檔案重新命名或將其移至一個新的目錄中。當第二個引數型別是檔案時,mv命令完成檔案重新命名,此時,原始檔只能有一個(也可以是源目錄名),它將所給的原始檔或目錄重新命名為給定的目標檔名。當第二個引數是已存在的目錄名稱時,原始檔或目錄引數可以有多個,mv命令將各引數指定的原始檔均移至目標目錄中。在跨檔案系統移動檔案時,mv先拷貝,再將原有檔案刪除,而鏈至該檔案的連結也將丟失。

命令引數:
-b :若需覆蓋檔案,則覆蓋前先行備份。 
-f :force 強制的意思,如果目標檔案已經存在,不會詢問而直接覆蓋;
-i :若目標檔案 (destination) 已經存在時,就會詢問是否覆蓋!
-u :若目標檔案已經存在,且 source 比較新,才會更新(update)

   -t  : --target-directory=DIRECTORY move all SOURCE arguments into DIRECTORY,即指定mv的目標目錄,該選項適用於移動多個原始檔到一個目錄的情況,此時目標目錄在前,原始檔在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