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IPO:達達的負“重”上市之路

liukuang發表於2020-05-15

衝擊IPO:達達的負“重”上市之路

 

魯迅先生曾說,“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放在如今的美股市場而言,敢於面對慘淡的市場逆勢衝擊上市,也稱得上真的勇士。前有疫情的影響,後有瑞幸自爆財務造假引發中概股被眾多做空機構輪番做空,美股市場到如今更是危機四伏,充滿了未知和深淵。

 

然而這充滿挑戰的市場,依舊會湧現出不少勇士敢於直面。上市之後逆勢暴漲40%的金山雲是真的勇士,剛遞交招股書預計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的達達集團也是真的勇士。

 

而達達集團的上市之路,算得上是真正的負“重”前行。

 

左肩重擔:日漸失控的騎手支出

 

高額的騎手支出是預備上市的達達,左肩頭上難以卸下的一個重擔。

 

近三年來,在達達營收一直增加的同時,虧損也一直相伴左右。根據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在2017年—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12.18億元、19.22億元和30.997億元。另一方面,達達集團的淨虧損同樣巨大,三年來,淨虧損分別為14.49億元、18.78億元和16.698億元。

 

虧損的一直存在,與達達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脫不開關係。而運營成本中90%的份額,用來支付騎手交付訂單的報酬和獎勵。

 

根據招股書,三年來公司在運營以及支援方面的成本分別為15.93億元、20.44億元、28.46億元;而其中騎手的支付成本分別為15.267億元、19.183億元和26.791億元,而同期對騎手的獎勵分別為1.274億元、2.237億元和1.922億元。

 

高額的騎手支出,已經讓達達在三年內積累了50億的成本支出,然而達達卻沒有控制這項支出的意願。作為核心業務中最基礎的配置,配送員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隨著達達引入更多的商家資源並滲透到更多城市,騎手數量也會隨之增加。

 

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前12個月,達達共有超過63.4萬活躍騎手,累計完成了8.22億單,平均每日訂單數約為220萬,較上年資料150萬有較大幅增長。而達達快送業務已經覆蓋了全國2400多個縣區市,日單量峰值約1000萬單。

 

但達達對現有的規模並不滿意,在招股書中達達表示,“我們預計隨著業務的擴充套件,騎手成本和運營成本將會增加。”這預示著達達集團在騎手支出方面,短期內依舊要面臨持續的攀升,這也使得達達距離盈利目標,愈發的遙遠。

 

當然,除了左肩,另一個重擔也壓在了達達的右肩頭上。

 

右肩重擔:單一保守的營收來源

 

預備上市的達達,在收入來源上,卻像一個還沒斷奶的孩子。

 

達達集團的營收來源主要有兩點,服務和銷售商品,其中服務業務佔據了絕對的大頭。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一季度,服務業務的營收分別為11.76億元、18.40億元、30.58億元和10.90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6.6%、95.7%、98.6%和99.1%。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為達達貢獻了超過一半的營收。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一季度,達達提供給京東的物流服務收入分別為6.91億元、9.431億元、15.644億元和4.16億元,佔達達服務營收的比例分別為58.76%、51.26%、51.16%和38.17%。

 

另外,沃爾瑪也為達達的營收貢獻了一份力。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達達提供給沃爾瑪的服務收入分別為4.033億元、1.636億元,分別佔據13.2%和15%。

 

然而,這兩位達達營收的主要貢獻者,和達達的關係不只是合作伙伴那樣簡單。在2018年的時候,達達宣佈完成最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分別為沃爾瑪和京東。另外,從招股書披露的股權結構可知,京東佔有達達集團的股權份額高達51.4%。

 

達達作為一家衝擊上市的公司,營收來源卻顯得單調且保守。這並不利於達達集團的未來發展,單拿上市而言,超過五成的關聯易,有可能會影響市場對達達集團的市值評估。同樣,單一保守的營收來源,也讓投資者對達達的抗風險能力表示懷疑。

 

如果未來失去了這些“靠山”,達達很難保證自己的營收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下跌。如何將風險分攤,如何多元化營收來源,如何走出京東的陰影,成為了達達不得不考慮的難題。

 

而京東對達達的影響,並不只存在於營收方面,還有更加深層次的影響隱藏其中。

 

內壓:京東“最後一公里”的重擔

 

達達上市所揹負的,是京東完善自己物流網路的“最後一公里”重擔。

 

自2016年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併成為達達—京東到家之後,京東完善自己物流網路的計劃就愈加明顯。雖然在去年年底達達—京東到家改名為達達集團,但是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依舊是達達集團最主要的兩個組成部分。

 

根據艾瑞諮詢統計的2019年前9個月訂單量和GMV,達達快送已經是中國領先的本地即時配送平臺。而京東到家作為達達集團旗下中國最大的本地即時零售平臺之一,旨在讓消費者、零售商和品牌商共同受益,業務已經覆蓋全國超過700個縣區市。

 

依託達達快送,京東到家為消費者提供了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醫藥健康等海量商品1小時配送到家的極致服務體驗。

 

不難看出,京東在達達的佈局,是想透過達達集團的業務佈局和京東自身的物流來實現優勢互補,藉助達達即時配送的優勢來落實“最後一公里”的佈局,完善自身的物流網路,保證自己的行業地位。

 

畢竟,後起之秀拼多多的市值又一次反超京東,京東電商老二的地位已經懸之又懸。但這份重擔,不免讓達達集團倍感壓力。

 

外壓:擁擠的賽道,競爭對手帶給達達的壓力同樣很重

 

達達集團想要獨佔這“最後一公里”,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競爭對手的重壓。

 

根據艾瑞諮詢的報告,本地零售業仍是中國零售總額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中國本地零售市場的線上到線下滲透率僅為0.6%,這意味著,國內本地零售的市場規模仍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

 

根據預測,到2023年,國內本地零售市場的線上線下滲透率將增加至3.5%。而超市恰恰是國內本地零售市場的最大組成部分,在2019年的佔比已經達到23%,未來還有更大的空間等待開發。

 

但是競爭對手當然不會讓達達獨佔市場。達達集團的競爭對手很多,而且個個都不好對付。

 

2017年,美團上線跑腿業務,開始試水本地即時配送;2018年,美團點評上線閃購業務,涵蓋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鮮花綠植等眾多品類;2019年,美團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同時宣佈開放配送平臺,對便利店、傳統商超、近場零售、寫字樓等不同場景進行連線。

 

2019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口碑宣佈即時物流品牌“蜂鳥”獨立,並將在未來3年建立2萬個全數字化即配站。

 

與此同時,今年3月,菜鳥網路完成對即時物流企業點我達的全資收購;而專注於本地生鮮配送的盒馬鮮生、蘇鮮生等同樣在搶佔著達達的市場;就連送快遞的順豐也有順豐同城業務,在本地零售市場分一杯羹。

 

儘管在更低線的市場中,達達的市場佔有率高於其他平臺。但是在阿里、美團等巨頭企業努力挖掘下沉市場的時候,他們都將給達達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

 

對於達達來說,此番衝擊IPO,一路並不輕鬆。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69229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