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都能自主研發藥物了,全智慧語音還有多久?

發光的房子君發表於2019-07-05

AI是如今科技領域的熱門話題,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充套件人的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不只是企業,高精尖的研究團隊也投身進入,並且有了不少的技術上面突破。


近日,據科技日報報導,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AI技術研製出一種名為“渦輪增壓”的流感疫苗,這種疫苗可以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更多的抗流感病毒抗體。團隊首席專家、弗林德斯大學醫學教授尼古拉·彼得羅夫斯基稱,這是全球首個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的完全由人工智慧研製的流感疫苗。


研究團隊表示,此次改進型流感疫苗的全部工作完全是由人工智慧自主設計和研發的產物。

看過《我不是藥神》的都知道,在通常情況下,要研製一種疫苗,醫藥公司要篩選數百萬種化合物,需要數千人連續工作5年,耗費高達數億美元。並且還需要長達12年的臨床試驗才能上市,並且還不能保證在此後時間突發情況的發生。而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幫助下,彼得羅夫斯基帶領的小型科研團隊只用大約兩年時間就開發出了這種疫苗,大大縮短了藥物所需要的研發週期。


支撐團隊這麼快時間研發出藥物的AI採用的是一套名為“薩姆”的智慧演算法,這套演算法能夠其學習現有成功的疫苗和失敗的案例,以判別疫苗對流感是否有效。然後,他們又建立了另一套能夠創造出數萬億個虛擬化合物的智慧程式,彼得羅夫斯基將其稱作“瘋狂的化學家”。“薩姆”與“瘋狂的化學家”協同工作,提出了最有效的疫苗選項。


對於首次透過人工智慧研發出藥物的看法,研究團隊表示20年內,人工智慧將會成為醫療藥物研究的常用手段,藥物設計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甚至被認為超出了人工智慧的能力。但我們證明了它們可以做到,這代表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人工智慧將在藥物發現和設計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商業化市場化的道路上面會走的更加平穩。


而相較於早已入市已久的智慧語音市場,近年來的變化又有那些進步呢?

我們目前所熟悉的智慧語音系統主要還是一種弱人工智慧的表現,透過核心的關鍵詞反饋,以及演算法得出來的結果實現人機互動,但是侷限性依舊十分的大。對於電話機器人來說主要採用是VAD,又稱為靜音切除,首尾端的靜音切除,下降對後續程式形成的攪擾。


像類似的方案和技術主要還是對應聲音的處理,將聲響切開成一小段一小段,每小段稱為一幀,運用移動窗函式,結合演算法有線性猜測倒譜系數和倒譜系數,意圖是把每一幀波形變成一個包括聲響資訊的多維向量來完成。


如果僅僅侷限於對於聲音的處理方面,那全智慧語音化還遙遙無期,在大方向上面,智慧又劃分為計算智慧、感知智慧和認知智慧。計算智慧上面已經達到,而前面的的兩個坎還有很大的差距。


弱人工智慧已加速滲透,強人工智相信會不遙遠。人工智慧領域雖已迎來新的產業爆發期,雖然經濟呈上升趨勢,但總體來看,人工智慧仍是以特定應用領域的弱人工智慧為主。目前絕大多數的系統,包括深度學習神經網路,機器智慧,仍沒有達到能夠思考的程度。若要繼續攀升進入強人工智慧,解決醫療藥物全自主研發、企鵝電話機器人好不好用、智慧生態化城市等等方面的問題,計算機的認知能力提升是必須的,這也是目前人工智慧在試圖突破的點,AI源於技術,終於場景,工智慧最終需要透過與產業場景的深度融合才能實現真正的落地。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25861/viewspace-264967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