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資料毀了ERP,基礎資料收集8個步驟!

天行健精益生產發表於2021-09-08

為了幫助企業更有效地實施ERP,下面談一下如何快速、低成本、低錯誤率地完成基礎資料準備。

第一步:確定工作範圍

首先根據ERP專案範圍確定哪些資料需要準備,然後確定參與部門和人員配備,進而確定工作計劃,切記不可將所有工作只交給一個部門甚至一個人做,必須對此項工作的艱難程度有充分的認識。工作計劃中還要注意安排定期的會議,以方便工作人員之間溝通。

第二步:建立必要的編碼原則

ERP軟體對資料的管理是透過編碼實現的,編碼可以對資料進行唯一的標識,並且貫穿以後的查詢和應用,建立編碼原則是為了使後面的工作有一個可以遵循的原則,也為龐雜的資料確定了資料庫可以識別的唯一標識方法,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大家切不可急於求成,忽略了這些重要的工作。

另外,編碼原則的制定屬於企業級標準的建立,應該按照ISO9000的標準制定和管理,尤其對於量大的基礎資料(如物料主檔案的編碼)必須由多個部門共同確定方案。

第三步:建立公用資訊

建立的公用資訊包括公司、子公司、工廠、倉庫、部門、員工資訊、貨幣程式碼等基本資訊。這些資料會在其他基礎資料中被引用,並且資料量不大,可以利用較少的時間和人力完成。如果整理其他資料的時候發現缺少公用資訊再補的話,整體效率和進度會大打折扣。

第四步:BOM結構的確定(根據企業情況可選)

如果企業應用生產系統、計劃或產品研發模組,BOM就是必須的基礎資料。這裡首先應該明確原料到半成品、半成品到產品的級次關係,這步工作的難點是半成品設定的問題。如果半成品設定層次少或層次不設定,今後的統計分析就不能細化;如果半成品設定多,就會大大增加資料量。如果遇到下列情況,那麼半成品要設定編碼管理:對半成品建立庫存賬、或者採用安全庫存管理、半成品對外銷售或用於售後服務,除此以外半成品儘量不用編碼,也不用錄入軟體系統,BOM 每多一層,相應增加BOM資料量的同時還會增加物料資訊的資料量,我個人的觀點是儘量少的BOM階次可以使這項工作處於可控狀態。

第五步:收集第一手資料,將原來的離散資料從不同部門集中

在這些離散資料中,僅物料基本資訊一項,欄位就包括生產、採購、銷售、庫存、財務的資訊。在這步中,應利用統一格式的表格在各個部門間交叉流轉,讓各部門將與自己相關的資料填入表格,完成後傳遞給下個部門,以此類推,直到完成此步工作。在工作中應注意傳遞的安排,傳遞路徑需提前確定。為了保證工期,可以讓不同部門同時開始,然後交叉傳遞,或者一個部門完成一小部分後就傳遞給下個部門。同時,將每張發出的表格統一編號(唯一),並在部門間交接時作好記錄,這樣不僅可以控制進度,還能避免資料丟失。

第六步:資料檢查

(1)完整性檢查:完整性即記錄數量是否完整。可以請企業中有經驗的人員複查或計算一下總數,將其和歷史資料比較。同時還要檢查欄位的完整性,所有的ERP軟體都有必須輸入的欄位,如果缺少這些欄位就會造成系統的不穩定,如物料的提前期、預設倉庫等。另外還有一些非軟體要求的必須輸入的欄位,對企業今後的業務和統計分析有用的欄位也要列入檢查範圍,例如客戶分類和所屬地區等。

(2)正確性檢查:正確性的範圍很廣,這裡不做一一說明,可以由企業自己根據需要制定檢查原則。有些錯誤如會計科目是資產型別的,但是因為人為錯誤輸入成負債型別的,再比如有的物料是採購來的,但是錄入成自制件,這樣的錯誤在系統上線前必須發現並改正。

(3)唯一性檢查:資料的唯一性應該從兩個角度檢查,常見錯誤有多個實物編成同一個編碼,如果以後錄入系統,成熟的ERP軟體會提示編碼已經存在,並拒絕接受。同時一個實物對應多個編碼的現象也必須杜絕,這種錯誤ERP軟體是發現不了的,必須利用人工查詢,否則在上線後會發生多個賬務錯誤。

在改正錯誤的同時,要做好資料版本的控制,這個工作在多部門參與的資料整理工作中尤為重要。曾經有個客戶,多個部門都在同時修改一份相同的資料,修改之後的文件中只有自己的一部分資料是正確的,其他部門資料還是錯誤的。在錄入資料時,無論以誰的資料為準都是不行的,必須用正確的資料替換錯誤資料後進行合併才行。由此可見,針對每類資料都應該設定負責部門和負責人員,每次修改後由負責人員將文件的版本更新,同時舊版本資料也要儲存。這樣做可將誤操作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第七步:將資料錄入軟體系統

錄入前應該將基礎資料原始檔案歸檔,對於以電子文件儲存的資料,應該將資料備份好,並註明整理人員、完成時間和最後版本,如果是列印的紙介質,應該將其儲存在專門的檔案櫃中,作為重要文件管理。

接下來的的錄入工作是艱鉅而枯燥的重複工作。通常的錄入方法有手工錄入和利用工具匯入這兩種。這些方法各有利弊。

(1)所有軟體都提供錄入介面,可以調集人員將資料逐條錄入,或者利用軟體的複製功能複製類似的資料,然後進行關鍵欄位的修改。這種方法比較安全,完善的ERP軟體會在錄入的同時自動查錯,大多數前期未查出的錯誤可以在錄入時被系統提示並禁止錄入,由此保證資料的準確性。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工作量大,完成時間和記錄條數是倍數的關係。如果資料量不大,推薦利用此方法,安全、可靠,事後檢查工作量也小。

(2)如果專案組中有資料庫高手,並且用人工錄入在人力和時間上都不能實現,可以採用直接匯入資料庫的方法,這樣做的優點是效率高,完成時間與資料表個數成倍數關係。缺點是隱含錯誤多,不易檢查,曾經有個客戶在上線幾個月後發現有問題,反覆檢查後發現是資料中有個欄位空缺造成的,但是錄入的資料是可以由系統自動填寫預設值的。如果採用此方法,應該在前面的檢查工作中設定嚴格的檢查步驟,尤其在正確性檢查中,對重要欄位要逐個檢查,這項工作可以利用各種軟體技術輔助人工進行。

(3)另外一種方法結合了以上兩種方法的優點。曾經有一個客戶開發了一個程式模擬人工工作,基本原理是首先從電子表格中讀一條記錄的第一個欄位(模仿人眼看資料的功能),然後在ERP錄入介面中的相應欄位錄入該資料(模擬人手的操作),再次讀下個欄位,再次錄入程式……此記錄完成後轉下一條記錄。此方法利用程式的錄入介面錄入,繼承了介面錄入的差錯功能,同時和資料匯入相比,不需要人工干預,可以一天24小時的工作,速度也是很高的,不過需要高水平的程式設計師,至今還只見過一個客戶成功採用過此方法。

第八步:系統檢核

完成錄入工作後仍然不能徹底放鬆,必須再次檢查,此時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軟體程式測試資料,例如將資料庫備份成一個新的資料庫,將企業常用的流程在新資料庫中做一遍,透過檢查結果的正確性來驗證基礎資料的正確性。

在收集和整理這兩個步驟中,各企業根據自身員工的技術和特長,通常會用一些工具軟體輔助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常用的有Excel、SQL server等。利用工具軟體不僅能大大提高收集和整理的效率,更大的優勢是能夠查錯,下幾條簡單指令就可以發現大部分錯誤,如果依靠人工比對檢查,所需的時間和工作量都是企業無法承受的。

ERP基礎資料準備這項工作的重點不是在資料本身,嚴密的計劃和合理的組織才是完成這項艱鉅工作的最好手段。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5298/viewspace-279108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