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談起這個話題。
原因在於最近我在網上很興奮地找到了一些原始wav、APE、FLAC無損格式的音訊,本以為
可以享受一把,結果表現很一般,這讓我大失所望。
細細的想了一把,無損甚至是原始的pcm,wav格式音訊,都有可能質量不高。我們回顧一下整個
音訊採集、壓縮編碼、通道傳輸、解碼、播放的整體流程,如圖1。
圖1
首先看下,音訊的壓縮編碼過程,如圖2所示。
模擬的音訊訊號經過取樣後得到離散的樣本點,接著量化,最後壓縮編碼得到最終呈現給我們的音訊材料,如wav、AAC、mp3、APE、FLAC等。
取樣時鐘越密集(取樣率)、量化位數越高(量化位數),這條離散的曲線,就越接近模擬訊號,接近最真實的聲音。
那有些人會問了,為什麼要用數字訊號,不用模擬訊號。
很簡單,數字訊號,硬體成本低,模擬硬體成本是很大的。
另外,穩定、便於處理、壓縮、傳輸。電腦只能識別0,1的數字訊號。
取樣、量化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數字訊號。
那麼壓縮編碼是為了什麼呢?
打個比方,上飛機時,旅客的行李箱不能超過100cm*100cm*100cm,那麼怎麼辦,用壓縮袋子抽乾空氣,壓縮空間,
摺疊破壞一下物品,甚至丟棄一些不用的小物品,這樣就可以通過了。
壓縮編碼就是為了省下頻寬和儲存空間,網路和硬碟也是有頻寬和儲存量限制的。
一般一首wav歌曲,有50M,那麼mp3壓縮後為原來的1/10,變成5M,那麼硬碟下面可以放更多的歌曲,網路上可以很好的下載這
些歌曲了。
那麼,壓縮編碼會破壞原來的音訊材料的內容質量嗎?
壓縮編碼有兩種:
1.有損格式,像mp3。這就好比摺疊破壞一下物品,甚至丟棄一些不用的小物品,裝入行李箱,壓縮。
到底目的地後,解碼,開啟行李箱,放好各個物品一樣,這個時候,有些物品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有損失,但是基本上不影響使用一樣。
2.無損格式,像APE,FLAC,這就好比抽乾空氣的被子壓縮到行李箱。到底目的地侯,解碼,被子沒有被破壞,和原來的一模一樣,沒有損失。
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儘可能的使用無損格式。壓縮前後,資訊都一樣。
那麼wav、APE、FLAC等格式音質差的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從圖1可以知道,問題出在了壓縮編碼之前的資料,加入壓縮編碼之前的資料就很差,就算是無損
那也是無濟於事的,這就好比你帶入的行李本來就是很破的,二手的,經過壓縮,解壓後,最多恢復
成原來的樣子,不會變成新的。
網上大多數無損格式音訊,大多數是使用者自己轉成的,而音源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mp3轉成的,也可能CD碟子提取轉成的等,所以
質量也無法獲得保證,這也就是為什麼賣的碟子也講究是用原始母帶拷貝過來的,正版的。
所以,要聽好的東西,還是要付出代價的,問題在於這個價格使用者是否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