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實踐篇 | 基於Kubernetes 1.61的Kubernetes Scheduler 排程詳解
關鍵字標籤:騰訊雲,效能最佳化,Github
說明:該文轉載自騰訊雲技術社群騰雲閣,已徵求作者本人同意。
原始碼為 k8s v1.6.1 版本,github 上對應的 commit id 為 b0b7a323cc5a4a2019b2e9520c21c7830b7f708e
本文將對 Scheduler 的排程演算法原理和執行過程進行分析,重點介紹 Scheduler 演算法中預選和優選的相關內容。
先來過一下Kubernetes Scheduler的基本功能
Kubernetes
Scheduler 的作用是根據特定的排程演算法將pod排程到指定的工作節點(Node)上,這一過程也叫繫結(bind)。Scheduler 的輸入為需要排程的 Pod 和可以被排程的節點(Node)的資訊,輸出為排程演算法選擇的 Node,並將該 pod bind 到這個 Node 。
Kubernetes
Scheduler中排程演算法分為兩個階段:
預選 : 根據配置的 Predicates Policies(預設為 DefaultProvider 中定義的 default predicates policies 集合)過濾掉那些不滿足Policies的Nodes,剩下的Nodes作為優選的輸入。
優選 : 根據配置的 Priorities Policies(預設為 DefaultProvider 中定義的 default priorities policies 集合)給預選後的Nodes進行打分排名,得分最高的Node即作為最適合的Node,該Pod就Bind到這個Node。
預選規則詳細說明
預先規則主要用於過濾出不符合規則的Node節點,剩下的節點作為優選的輸入。在1.6.1版本中預選規則包括:
詳細的規則說明:
(1) NoDiskConflict : 檢查在此主機上是否存在卷衝突。如果這個主機已經掛載了卷,其它使用這個卷的Pod不能排程到這個主機上。GCE 、Amazon EBS 和 Ceph RBD 使用的規則如下:
1. GCE 允許同時掛載多個卷,只要這些卷都是隻讀的。
2. Amazon EBS 不允許不同的 Pod 掛載同一個卷。
3.
Ceph RBD 不允許任何兩個 pods 分享相同的 monitor,match pool 和 image。
注:ISCSI 與 GCE 一樣,在卷都是隻讀的情況下,允許掛載兩個 IQN 相同的卷。
(2) NoVolumeZoneConflict : 檢查在給定的 zone 限制前提下,檢查在此主機上部署 Pod 是否存在卷衝突,目前指對 PV 資源進行檢查(NewVolumeZonePredicate物件predicate函式)。
(3) MaxEBSVolumeCount : 確保已掛載的 EBS 儲存卷不超過設定的最大值。預設值是39。它會檢查直接使用的儲存卷,和間接使用這種型別儲存的 PVC 。計算不同卷的總目,如果新的 Pod 部署上去後卷的數目會超過設定的最大值,那麼 Pod 就不能排程到這個主機上。
(4) MaxGCEPDVolumeCount : 確保已掛載的 GCE 儲存卷不超過設定的最大值。預設值是16。規則同MaxEBSVolumeCount。
(5) MaxAzureDiskVolumeCount : 確保已掛載的Azure儲存卷不超過設定的最大值。預設值是16。規則同MaxEBSVolumeCount。
(6) CheckNodeMemoryPressure : 判斷節點是否已經進入到記憶體壓力狀態,如果是則只允許排程記憶體為0標記的 Pod。
(7) CheckNodeDiskPressure : 判斷節點是否已經進入到磁碟壓力狀態,如果是則不排程新的Pod。
(8) PodToleratesNodeTaints : Pod 是否滿足節點容忍的一些條件。
(9) MatchInterPodAffinity : 節點親和性篩選。
(10) GeneralPredicates : 包含一些基本的篩選規則(PodFitsResources、PodFitsHostPorts、HostName、MatchNodeSelector)。
(11) PodFitsResources : 檢查節點上的空閒資源(CPU、Memory、GPU資源)是否滿足 Pod 的需求。
(12) PodFitsHostPorts : 檢查 Pod 內每一個容器所需的 HostPort 是否已被其它容器佔用。如果有所需的HostPort不滿足要求,那麼 Pod 不能排程到這個主機上。
(13) 檢查主機名稱是不是 Pod 指定的 HostName。
(14) 檢查主機的標籤是否滿足 Pod 的 nodeSelector 屬性需求。
優選規則詳細說明
優選規則對符合需求的主機列表進行打分,最終選擇一個分值最高的主機部署 Pod。kubernetes 用一組優先順序函式處理每一個待選的主機。每一個優先順序函式會返回一個0-10的分數,分數越高表示主機越“好”,同時每一個函式也會對應一個表示權重的值。最終主機的得分用以下公式計算得出:
finalScoreNode = (weight1 priorityFunc1) + (weight2 priorityFunc2) + … + (weightn * priorityFuncn)
詳細的規則說明:
(1) SelectorSpreadPriority
: 對於屬於同一個 service、replication controller 的 Pod,儘量分散在不同的主機上。如果指定了區域,則會盡量把 Pod 分散在不同區域的不同主機上。排程一個 Pod 的時候,先查詢 Pod 對於的 service或者 replication controller,然後查詢 service 或 replication controller 中已存在的 Pod,主機上執行的已存在的 Pod 越少,主機的打分越高。
(2) LeastRequestedPriority : 如果新的 pod 要分配一個節點,這個節點的優先順序就由節點空閒的那部分與總容量的比值((總容量-節點上pod的容量總和-新pod的容量)/總容量)來決定。CPU 和 memory 權重相當,比值最大的節點的得分最高。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優先順序函式起到了按照資源消耗來跨節點分配 pods 的作用。計算公式如下:
cpu((capacity – sum(requested)) 10 /
capacity) + memory((capacity – sum(requested)) 10 / capacity)
/ 2
(3) BalancedResourceAllocation : 儘量選擇在部署 Pod 後各項資源更均衡的機器。BalancedResourceAllocation 不能單獨使用,而且必須和 LeastRequestedPriority 同時使用,它分別計算主機上的 cpu 和 memory 的比重,主機的分值由 cpu 比重和 memory 比重的“距離”決定。計算公式如下:score = 10 – abs(cpuFraction-memoryFraction)*10
(4) NodeAffinityPriority : Kubernetes 排程中的親和性機制。Node Selectors(排程時將 pod 限定在指定節點上),支援多種運算子(In、 NotIn、 Exists、DoesNotExist、 Gt、 Lt),而不限於對節點 labels 的精確匹配。另外,Kubernetes 支援兩種型別的選擇器,一種是 “ hard(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選擇器,它保證所選的主機滿足所有Pod對主機的規則要求。這種選擇器更像是之前的 nodeselector,在 nodeselector 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合適的表現語法。另一種 “ soft(preferres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選擇器,它作為對排程器的提示,排程器會盡量但不保證滿足 NodeSelector 的所有要求。
(5) InterPodAffinityPriority : 透過迭代 weightedPodAffinityTerm 的元素計算和,並且如果對該節點滿足相應的PodAffinityTerm,則將 “weight” 加到和中,具有最高和的節點是最優選的。
(6) NodePreferAvoidPodsPriority(權重1W) : 如果 Node 的 Anotation 沒有設定 key-value:scheduler. alpha.kubernetes.io/ preferAvoidPods = "...",則該 node 對該 policy 的得分就是10分,加上權重10000,那麼該node對該policy的得分至少10W分。如果Node的Anotation設定了,scheduler.alpha.kubernetes.io/preferAvoidPods = "..." ,如果該 pod 對應的 Controller 是 ReplicationController 或 ReplicaSet,則該 node 對該 policy 的得分就是0分。
(7) TaintTolerationPriority : 使用 Pod 中 tolerationList 與 Node 節點 Taint 進行匹配,配對成功的項越多,則得分越低。
另外在優選的排程規則中,有幾個未被預設使用的規則:
(1) ImageLocalityPriority : 據主機上是否已具備 Pod 執行的環境來打分。ImageLocalityPriority 會判斷主機上是否已存在 Pod 執行所需的映象,根據已有映象的大小返回一個0-10的打分。如果主機上不存在 Pod 所需的映象,返回0;如果主機上存在部分所需映象,則根據這些映象的大小來決定分值,映象越大,打分就越高。
(2) EqualPriority : EqualPriority 是一個優先順序函式,它給予所有節點一個相等的權重。
(3) ServiceSpreadingPriority : 作用與 SelectorSpreadPriority 相同,已經被 SelectorSpreadPriority 替換。
(4) MostRequestedPriority : 在 ClusterAutoscalerProvider 中,替換 LeastRequestedPriority,給使用多資源的節點,更高的優先順序。計算公式為:(cpu(10 sum(requested) / capacity) + memory(10sum(requested) / capacity)) / 2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483116/viewspace-214396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資深實踐篇 基於Kubernetes 1.61的Kubernetes Scheduler 排程詳解
- kubernetes實踐之三十八:Pod排程
- 8月最新基於kubernetes的應用編排實踐
- Kubernetes 排程器實現初探
- kubernetes實踐之四十九:Scheduler原理分析
- Crane-scheduler:基於真實負載進行排程負載
- 基於 eBPF 的 Kubernetes 可觀測實踐eBPF
- 利用 Kubernetes 降本增效?EasyMR 基於 Kubernetes 部署的探索實踐
- Kubernetes Pod排程:從基礎到高階實戰技巧
- kubernetes實踐之四十三: Service詳解
- kubernetes負載感知排程負載
- 基於 Kubernetes 實踐彈性的 CI/CD 系統
- 基於Azkaban的任務定時排程實踐
- 基於Kubernetes和OpenKruise的可變基礎設施實踐UI
- kubernetes實踐之四十四:Ingress詳解
- 乾貨|EasyMR 基於 Kubernetes 應用的監控實踐
- Kubernetes 資源拓撲感知排程優化優化
- Kubernetes排程流程與安全(七)
- 改造 Kubernetes 自定義排程器
- 基於kubernetes自研容器管理平臺的技術實踐
- TKE 使用者故事 | 作業幫 Kubernetes 原生排程器優化實踐優化
- goroutine 排程器(scheduler)Go
- kubernetes排程概念與工作流程
- 進擊的 Kubernetes 排程系統(一):Kubernetes scheduling frameworkFramework
- 5、基礎篇-資源排程
- 構建與定製:唯品會PaaS基於Kubernetes的實踐
- Pod的排程是由排程器(kube-scheduler)
- Kubernetes scheduler學習筆記筆記
- 詳解 MySQL 用事件排程器 Event Scheduler 建立定時任務MySql事件
- 詳解MySQL用事件排程器Event Scheduler建立定時任務MySql事件
- kubernetes實踐之六十:Cabin-Manage Kubernetes
- 基於事件的排程事件
- Kubernetes監控實踐
- Serverless Kubernetes 落地實踐Server
- Kubernetes Deployment 最佳實踐
- VPGAME的Kubernetes遷移實踐GAM
- VPGAME 的 Kubernetes 遷移實踐GAM
- 華為雲的Kubernetes實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