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層模型的功能及協議

bzhxuexi發表於2013-11-21
        ISO國際標準組織所定義的開放系統互連七層模型的定義和各層功能。它是網路技術入門者的敲門磚,也是分析、評判各種網路技術的依據—從此網路不再神祕,它也是有理可依,有據可循的。   建立七層模型主要是為解決異種網路互連時所遇到的相容性問題。它的最大優點是將服務、介面和協議這三個概念明確地區分開來;也使網路的不同功能模組分擔起不同的職責。
    網路發展中一個重要里程碑便是ISO(Internet Standard Organization,國際標準組織)對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開放系統互連)七層網路模型的定義。它不但成為以前的和後續的各種網路技術評判、分析的依據,也成為網路協議設計和統一的參考模型。
   建立七層模型的主要目的是為解決異種網路互連時所遇到的相容性問題。它的最大優點是將服務、介面和協議這三個概念明確地區分開來:服務說明某一層為上一層提供一些什麼功能,介面說明上一層如何使用下層的服務,而協議涉及如何實現本層的服務;這樣各層之間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互連網路中各實體採用什麼樣的協議是沒有限制的,只要向上提供相同的服務並且不改變相鄰層的介面就可以了。
       網路七層的劃分也是為了使網路的不同功能模組(不同層次)分擔起不同的職責,從而帶來如下好處
     (1) 減輕問題的複雜程度,一旦網路發生故障,可迅速定位故障所處層次,便於查詢和糾錯;
     (2)在各層分別定義標準介面,使具備相同對等層的不同網路裝置能實現互操作,各層之間則相對獨立,一種高層協議可放在多種低層協議上執行; 能有效刺激網路技術革新,因為每次更新都可以在小範圍內進行,不需對整個網路動大手術; 便於研究和教學。
    (3)網路分層體現了在許多工程設計中都具有的結構化思想,是一種合理的劃分。

  網路七層的功能:
   網路七層包括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其中物理層、資料鏈路層和網路層通常被稱作媒體層,是網路工程師所研究的物件;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則被稱作主機層,是使用者所面向和關心的內容。

具體如下:

應用層 (Application)
: 網路服務與終端使用者的一個介面。協議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資料的表示、安全、壓縮。(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併到了應用層)
會話層(Session Layer):建立、管理、終止會話。(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併到了應用層)
傳輸層 (Transport):定義傳輸資料的協議埠號,以及流控和差錯效驗。 協議有:TCP UDP
網路層 (Network):進行邏輯地址定址,實現不同網路之間的路徑選擇。協議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ARP RARP
資料鏈路層 (Link):建立邏輯連線、進行硬體地址定址、差錯效驗等功能。(由底層網路定義協議)
物理層(Physical Layer):建立、維護、斷開物理連線。(由底層網路定義協議)
圖1顯示了 TCP/IP 層級模型結構,應用層之間的協議通過逐級呼叫傳輸層(Transport layer)、網路層(Network Layer)和物理資料鏈路層(Physical Data Link)而可以實現應用層的應用程式通訊互聯。

七層模型對應層通訊示

七層模型對應層通訊示





         應用層需要關心應用程式的邏輯細節,而不是資料在網路中的傳輸活動。應用層其下三層則處理真正的通訊細節。在 Internet 整個發展過程中的所有思想和著重點都以一種稱為 RFC(Request For Comments)的文件格式存在。針對每一種特定的 TCP/IP 應用,有相應的 RFC 文件。一些典型的 TCP/IP 應用有 FTP、Telnet、SMTP、SNTP、REXEC、TFTP、LPD、SNMP、NFS、INETD 等。RFC 使一些基本相同的 TCP/IP 應用程式實現了標準化,從而使得不同廠家開發的應用程式可以互相通訊。

詳細請參考:http://cisco.chinaitlab.com/colligate/6841.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