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軟體評測中心專家解讀資訊化

sdstc2014發表於2014-04-11

    什麼是資訊化?

關於資訊化定義很多。國務院資訊化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曲維枝在2004年中國資訊化推進大會上指出:資訊化的實質是資訊科技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是資訊成為資源的被開發、利用和積累的過程,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山東省軟體評測中心)《2006-2020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指出:“資訊化是充分利用資訊科技,開發利用資訊資源,促進資訊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轉型的歷史程式”

簡單的講,可以把資訊化分為三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個層次是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第二個層次是應用的廣泛深入,第三個層次是社會經濟的發展轉型。第一個層次是前提,沒有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就沒有應用的廣泛深入。因此,我們可以把資訊化理解為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並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廣泛深入應用,由此帶來人類社會由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轉變的過程。這裡,我們強調資訊化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固定的目標狀態。由此得出一個推論就是資訊化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說白了,就是資訊化有起點,沒終點。

關於“資訊化”(informatization)的提法,在國外文獻中比較少見,是不是隻有中國才有這個提法?實際上,“資訊化”這個概念應該是日本社會學者梅棹忠夫1963年在其著作《資訊產業倫》中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資訊化是由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演進的動態發展過程,資訊社會是資訊產業高度發達並在產業結構中佔據優勢的社會。

推動資訊革命的基礎技術主要是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軟體技術等,他們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推動者資訊革命的不斷向前,帶動了更大範圍的技術創新和發展。網際網路是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結合的產物,而且已經成為資訊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的普及應用並向各領域深入滲透是資訊化發展的大潮流、大趨勢。

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與政府的管理和服務結合起來,形成了電子政務;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與商務活動結合起來,形成了電子商務;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推廣應用到社群,形成了電子社群;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滲透到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實現了企業的資訊化;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應用到家庭,發展出數字家庭、數字生活……這些都是資訊化的重要內容。

資訊化為什麼重要?

可供人類利用的戰略資源有三種:物質、能源和資訊。人類最初依靠的手工工具(鐮刀、犁等),都是對自然界直觀的物質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隨著蒸汽機的發明,人類懂得了如何利用能源,並把能源和物質結合利用,創造了更強的工具(火車、輪船、機床等);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對資訊資源的認識和利用取得重大進步,資訊科技為人類提供了開發資訊資源的能力。

掌握先進的生產力就是掌握最強競爭力,資訊化是目前最先進的生產力。鴉片戰爭大家都知道,大家可能不瞭解,鴉片戰爭前,中國的GDP佔全世界的1/4還多,英國缺只有6%,。然而英國的7000水兵靠著堅船利炮讓古老的泱泱大國俯首稱臣。彼時,英國代表了最先進的生產力,所以英國建立了“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及全球。

我國已經錯過了工業化的最好機遇,我們今天不得不補上工業化這一課。我們大力推進工業化時,西方已開發國家又開始了資訊化,我們如果不能抓住這個機遇,那麼落後捱打的歷史還會重演,“文明國家”當然不會再用赤裸裸的武裝侵略攫取落後國家資源,利用經濟技術優勢壓榨落後國家的“經濟侵略”正在上演,所以,我們必須推進資訊化,也要兼顧工業化,要“兩化融合”,相互促進和提升。

工業化擴充套件了人的體能,那麼資訊化就是延伸了人的智慧。人的智慧不斷提高,人的思維想象力無限,資訊化也會無限的發展。幾千年前,孫子兵法講“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已經認識到了資訊的價值,在決策過程中,掌握的資訊越多,越全面,所作出的決策也就越接近精確。

在電影《永無止境》中。一位落魄的作家艾迪,服用了一種可以迅速提升智力的神奇藍色藥物,極大得開發了大腦的潛能,在短時間掌握海量資料,透過海量資訊的挖掘、分析,使一切趨勢都在眼前,結果在股票市場10天內他就贏得了200萬美元,神奇的表現讓身邊的職業投資者目瞪口呆。呈現了目前流行的“大資料”應用的“魔力”。未來資訊科技會不會讓人工智慧突飛猛進,《駭客帝國》的場景會不會成為人類真實的境遇?按照未來學家們的演繹,這絕不是杞人憂天,因為雲端計算與大資料、RFID與物聯網、數字地球技術的突飛猛進遠超人類預料。

資訊化建設如何進行?

許多地方領導、企業領導層表示:“我不懂計算機、不懂資訊科技,我只能把資訊化建設的工作交給專家們。”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一個總理叫克里蒙梭,很強勢,人稱“老虎總理”。他有一句名言:“戰爭太重要了,不能交給將軍們。” (山東省軟體評測中心)同樣的,資訊化建設應該是“一把手”工程,因為它太重要了。地方政府一把手可以不懂工業技術管工業,企業一把手也可以不懂資訊科技管資訊化,關鍵是從目的出發,從問題入手,不要掉進技術“陷阱”裡。當然,資訊化有它的規律,每個人都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資訊化發展那麼快,不學習行嗎?資訊化建設過程中,發揮第三方技術專家們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他們不能代替領導們的戰略決策作用。做什麼,不做什麼,達到什麼目的,不是由技術人員決定的。領導們要根據政府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掌握的資源做出合理的決策,資訊化是提升競爭力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幾點經驗,共享一下:

一、大局規劃,小步快跑。

重視規劃,但又不要套死在規劃裡。資訊化建設要有一個大規劃,既要長遠謀劃,又要有戰略定位。資訊科技發展很快,規劃也要修訂,不能保證原來規劃的水平就是最高的。在規劃的框架下,發揮實施過程的創造性很重要。實施要有邊界,要有突破口,從小處起步,貪多求全,則很難成功。小處起步,全力聚焦,容易成功,總結經驗進行推廣,也容易建立信心。而且領導帶頭推廣使用和帶頭建設同樣重要。

二、借鑑經驗,但不迷信經驗。

資訊化建設最容易入門的方法就是學習別人的經驗的做法。但是各個地方和企業的情況不一樣,目的和意圖也不一樣。不能迷信一套軟體,一個系統別人用得好,你也會用得好。

三、充分藉助外腦和外部資源。

沒錢可以融資,沒技術人員可以培養,沒經驗可以找顧問,資訊化是個手段,關鍵是解決只有資訊化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資訊化的路徑有千萬條,“條條大路通羅馬”。當前,軟體外包、運維外包、甚至IT外包漸成趨勢。藉助第三方資訊化服務機構,聘請資訊化專家顧問,協助進行資訊化的規劃和實施是大勢所趨,選擇合適的資訊化解決方案,資訊化建設會事半功倍。

四、應用是主導,面向應用的資源整合是關鍵。

資訊化應用是主導,一切圍繞應用展開。因此業務是第一位的,不要讓技術取代業務的地位,無論建設什麼系統都首先要認真考慮真正是做什麼用的,要解決什麼問題,不要簡單的聽信他人的推銷。

資訊革命浪潮中,適者生存

資訊化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程式,本質是生產力的變革。在工業社會向資訊化社會轉變過程中,資訊化機遇挑戰並存,唯有激流勇進,才有出路。達爾文說:“自然界能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慧的,而是最能適應環境的。”商業界新的說法是:“大魚吃小魚,小(快)魚也可以吃大(慢)魚”。

面對資訊化的浪潮,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是選擇做適應資訊革命的“弄潮兒”,還是墨守陳規,最終被資訊化大浪“拍到沙灘上”。正確的選擇顯而易見。(山東省軟體評測中心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583763/viewspace-114014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