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阿里去IOE一週年

billyren發表於2014-06-10

【文/ 任英傑】

去年5月17日,阿里巴巴支付寶最後一臺IBM小型機在下線,標誌著阿里完成去IOE。隨後一場去IOE運動不斷髮酵,甚至傳聞IBM中國去年損失了20%的合同額。

去了IOE,奔向何方?
阿里的去IOE一聲吆喝引來眾多附和必有原因。從當前大背景看,經過二十年的資訊化建設浪潮,國內市場逐漸成熟了,客戶經過多輪教育也覺悟了,就不當冤大頭了,亂花錢的現象少了。IOE的產品價格卻一直不菲,兩頭一夾,國內應用整合和解決方案廠商日子就不太好過了。其實即便阿里不喊去IOE,國內的軟體廠商們也早就開始嘗試採用開源技術了,腳踩兩隻船,大專案仍然和IOE合作,採用其商用產品,利薄的小專案就基於划算的開源軟體開發了。

去IOE的本質是拋棄專有商用軟體,奔向開源技術和服務。採用開源策略還是閉源策略是每一個平臺級廠商都需要仔細權衡的。採用開源策略更容易構建大生態系統,凝聚社群資源,降低研發成本;採用閉源策略的公司往往佔據技術優勢,憑藉技術和產品壁壘收取高昂的費用。有的公司對不同產品分別採用開源和閉源策略,IOE三巨頭不僅擁有專有商用軟體,在開源技術和產品上也有佈局,Java和MySQL受Oracle控制,OpenStack以前隸屬於EMC。是用商用軟體還是用基於開源產品的服務選擇權完全在客戶手中,阿里一邊在大喊去IOE,一邊仍在使用Java、MySQL讓IOE三巨頭一肚子苦水而又無可奈何。和在IBM的同事聊天,他們已被告知不要對外評論此事。

去IOE誰高興?誰難過?
開放和自由是時代的主旋律,開源模式和服務模式在勢頭上必然壓過閉源模式。IT產業鏈中對去IOE的態度如何?問過幾個大客戶的CTO,都是不差錢的主,人家關心的是服務質量,只要能把活兒幹漂亮了,多點少點不是事兒,關鍵是不能耽誤業務賺錢。IOE的軟硬體雖然貴,但效能可靠、服務體系完善、更新補丁及時,兼有利弊,去IOE去到什麼程度需要慎重,通常客戶都是不具備駕馭開源軟體的能力的,不找幫手的話搞不定。

二線中介軟體廠商挺高興,機會來了,開源中介軟體廠商更高興,以前花了血本推廣但效果不佳,去IOE這一整,搭車佔便宜何樂不為?紅帽全年收入達到13.3億美金,同比增長17%,其中應該也有去IOE運動的貢獻。按需使用的訂閱模式比傳統的許可證模式更靈活,在XaaS模式下更有生命力。

IBM、Oracle和EMC實際上是早有準備的,早有佈局,收購或支援了多個開源專案或技術,形成了專有商用軟體和開源產品並舉的局面。只是以前的許可證+服務費的模式帶來了豐厚收益,要自己拋棄自己的親兒子,心裡怎麼也過不去這個坎兒。

阿里到底想幹啥?
阿里在下一盤什麼樣的棋?按說阿里的營收和利潤不菲,貨真價實的土豪,只要業務系統正常運轉,還會在乎區區幾千萬的服務費?阿里雲已經耕耘了若干年,14年將是它大局擴充的年份。但云計算服務是要靠擴大規模平攤成本來維持運營的,要賺大錢不太容易,與阿里的其他業務比起來利太薄。但為什麼阿里還有投?雲平臺不是目的是手段,是獲取資料的基礎,是未來阿里進軍其他行業的構建新型業務形態的通道。阿里去IOE的實質是想引導市場轉向阿里的公有云服務,這一點在阿里的“去IOE工程師”招聘廣告中可以揣摩得到,當然,Amazon和Azure也可以搭車收益。

-----------------------------------------------------------------

       歡迎關注老任微信公號: IT-Veteran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519/viewspace-118007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