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2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發展】即可下載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研究中心於2022年9月28日釋出《激流勇進,曙光在前:中國銀行業2022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系統分析了對標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資產狀況、負債情況和資本實力,並透過剖析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大財富管理及房地產風險,梳理並觀察銀行業業務發展情況、經營模式及監管環境變化。此外,報告還深入分析了多個行業熱點話題,包括“主辦銀行”經營理念轉型、政府引導基金的數智化轉型、銀行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氣候風險管理、商業銀行預期信用損失、信用卡可持續經營、財富管理轉型、智慧合規實踐等。我們相信,這份研究報告將會為國內商業銀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商業銀行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是規避環境和社會風險帶給其資產、聲譽等損失所採取的風險管理措施和手段。自2012年起,一系列監管檔案政策的出臺,推動綠色金融以及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受到越來越多銀行的重視。我國商業銀行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現狀和管理能力近年來有了較大的變化及提升,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銀行環境和社會風險核心驅動力

驅動銀行實施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金融機構對於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考量更多來自政府、社會等外部的要求和壓力。政府已經逐漸意識到銀行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一些國家對金融機構設立一定程度的環境責任,如美國的《超級基金法》,在一定情況下會追究對汙染者提供融資支援的銀行的環境責任。龐大的非政府組織、多元化利益相關方對於金融機構政策及經營的可持續性非常關注,透過定期跟蹤甚至提出了具體改進建議;銀行的利益相關者對金融機構加強環境社會風險也提出很高期望。

第二,銀行逐漸意識到不良的環境與社會表現會引起借款人的盈利能力下降,並最終危及債務安全,增加借款人償還債務的風險。

第三,環境社會風險管理成為金融機構差異化經營的優勢和亮點。國外金融業起步較早,目前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競爭十分激烈。金融機構需要培養和發揮自身優勢,提升在區域甚至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在考慮環境社會風險對其財務或聲譽影響的同時,挖掘環境社會相關的產品服務商機。

銀行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定義及內涵

定義解析

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客戶及其重要關聯方在建設、生產、經營活動中可能給環境和社會帶來的危害及相關風險,包括與耗能、汙染、土地、健康、安全、移民安置、生態保護、氣候變化等有關的環境和社會問題。商業銀行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是銀行從利益最大化出發,為規避環境和社會風險帶給其資產、聲譽等的損失,所採取的風險管理措施和手段。將環境和社會風險視為交易風險評估流程的一部分,將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總體風險敞口,並有利於其長期財務可行性。

管理框架

德勤參考TCFD風險指南、IFC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系統,結合過往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經驗以及對其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理解,總結出瞭如下銀行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及機制框架,涵蓋戰略、政策、組織保障、管理程式、管理工具、激勵約束、對外資訊披露以及能力建設八個部分。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程式應充分納入銀行現有的業務流程、風險管理流程中,並進行有效整合。

國內銀行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德勤綠色金融團隊透過篩選分析,選取了國內20餘家在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較為領先的銀行,透過公開渠道(銀行年報、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環境資訊披露報告、銀行官方網站和公開媒體報導等)獲取有關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資訊,從戰略、政策規範、組織保障、管理程式、管理工具、激勵約束機制、對外資訊披露以及能力建設八個維度進行分析。

隨著國際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體系和方法工具不斷引入到中國,先進的商業銀行開始逐步將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內嵌入信貸管理流程以及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越來越多的國內銀行加入赤道原則、TCFD等國際倡議,正在逐步與國際先進實踐縮小差距。但同時,國內商業銀行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仍然存在較多問題需要提升。

1. 缺少明確的戰略規劃

部分銀行在綠色金融發展戰略中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有所提及,但針對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的戰略定位、目標、發展策略等內容仍不夠明確,部分銀行尚未制定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相關戰略。

2. 管理組織體系需完善

已有部分銀行構建了環境和社會風險組織架構,明確了“治理層-高管層-執行層”相關的職責,部分銀行已設立專職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部門或由綠色金融管理部門作為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統籌管理部門。但是大部分商業銀行還未明確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職責分工,未設定相關管理人員。大部分商業銀行內部未配備專業團隊,對一些環境和社會風險敏感的行業或專業性較強的行業,無法有效識別風險。

3. 缺乏有效的管理或操作工具

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涉及諸多專業學科,包括金融、環境、社會、風險管理等,對銀行一線客戶經理、授信管理部門、風險部門等均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依靠開展培訓的方式不能快速幫助各級人員提高相關知識和技能,建議開發、建立多種操作工作或管理工具。

4. 缺乏環境和社會風險資料庫

銀行所關注的環境和社會風險資料均來源於銀行外部,來源於客戶自身、國家和地方相關監管部門,以及客戶的利益相關方等。風險資料來源豐富且均為銀行外部資訊源,所以銀行及時、準確獲取風險相關資訊存在很大難度。目前缺乏為銀行提供較全面的環境和社會風險資訊資料庫、資料平臺等資訊系統。

5. 風險無法得到有效計量

當前環境和社會風險評估工具介於人為經驗判斷到標準化評估的過渡階段,由於一些基礎資料的缺乏,以及模型技術無法得以應用,環境和社會風險識別與評估的條件不成熟,使得風險難以進行可靠地計量,國內銀行距離風險評估的標準化、資料化和系統化仍存在一定差距。

6. 缺乏激勵約束機制

對標銀行中僅有極少銀行將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納入內控合規檢查範圍、定期的內部審計、績效考核體系中,應加強此方面建設以促進相關風險管理意識的提高及管理措施的落地。

7. 資訊披露不完善

大部分銀行有關環境和社會風險的披露內容還較為簡單,披露內容尚不全面,有待進一步豐富及完善。同時,披露結構應該更加體系化,包括自上而下的戰略制定,落地實施的具體流程、管理措施,以及能力建設情況等進行完整的披露。

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提升建議

針對商業銀行目前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德勤綠色金融服務團隊建議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工作:

01、加強環境和社會風險頂層設計,明確發展戰略、組織管理及政策規範

銀行應加強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重視,識別和評估本行所面臨的環境和社會風險,並將其上升至戰略高度,建立組織管理體系,配備專職人員管理,與專業第三方機構進行合作,並制定配套的政策制度檔案。

02、完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流程,使其與業務流程緊密融合

銀行應按照制定的管理制度檔案,加強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全流程管控,各部門在貸前、貸中、貸後各環節協同把關。同時,在銀行內部建立健全環境和社會風險問責制,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開展自評價,評估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實施情況。

03、開發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工具及系統,支援有效落地管理措施

銀行應加大資金投入,尋求與外部專家如行業協會、監管機構、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專業諮詢公司等的合作,構建有效支援一線業務人員、中臺管理部門高效分析、識別環境與社會風險的工具。同時加大資訊系統研發力度,利用金融科技賦能環境和社會風險的管理。

04、進一步明確披露協同性、資訊公開性和披露框架的一致性

建議相關部委或監管機構充分調研環境和社會風險披露的重點、難點和障礙,對標成熟的國際環境資訊、氣候風險等資訊披露框架,儘可能使披露框架保持一致,使披露方式、披露頻率具有協同性,以免因披露要求差異過大,給銀行帶來較大的資訊披露工作壓力。

05、適時推動建立統一的環境和社會風險資料庫

建議相關部委或監管機構通力合作,並以政府主導方式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共同設計、開發適用於銀行使用的環境和社會風險資料庫或智慧化的資訊系統,幫助銀行及時、準確的獲取相關環境和社會風險資訊。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2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發展】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