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力分析7

redufa發表於2024-10-07

目錄
  • 3.1 幾個基本概念
  • 3.3 任意斜截面上的應力
  • 3.4 主應力及應力(張量)不變數
  • 3.5 最大、最小正應力和最大剪應力

3.1 幾個基本概念

• 外力
外力指的是我們熟知的機械力、電磁力等,物體因外力作用而變形。作用於物體的外力可分為體積力和表面 力,它們分別簡稱為體力和麵力。

體力是分佈在物體體積內的力,例如重力和慣性力。一般來說,物體內各點所受體力是各不相同的。

面力 是分佈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如流體壓力和接觸力等。物體內各點所受面力一般也是各不相同的。

為了表述物體表面某一點 P 所受面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包含點 P 的一微小表面區域,它的面積為\(\Delta s\) 。設作 用於上的面力為$ \overrightarrow {\Delta T} $ , 則稱 $ \overrightarrow {\Delta T} / \Delta S$為 面力的平均集度 。設面力為連續分佈,命 無限減小而趨於點 P P ,則 $ \overrightarrow {\Delta T} / \Delta S$ 將趨於一極限,即

\[\vec{P}=\lim_{\Delta S\to0}\frac{\overline{\Delta T}}{\Delta S}=T_{i}\vec{i}_{i}=T_{x}\vec{i}+T_{y}\vec{j}+T_{z}\vec{k} \]

式中 \(T_x,T_y,T_z\) 為面力沿三個座標軸分量。規定面力沿三個座標軸分量與座標軸的正向相同時為正,反之為 負。

物體由於外力的作用,內部將產生抵抗外力的力,即 內力 。通常用 應力 這個概念來描述內力的大小。

物體內一點 P 的 全應力 定義為:

\[\vec{p}=\lim_{\Delta S\to0}\frac{\overrightarrow{\Delta P}}{\Delta S} \]

通常,我們 將全應力分解成兩個分量 :一個是沿截面法線 v 方向,該方向的分量稱為 正應力 並用\(\sigma\) 表示; 另 一個是位於截面上的分量,稱為 剪應力( ( 或切應力) ) 用\(\tau\)表示。

3.2 一點的應力狀態與應力張量• 點 P 的應力與透過該點的截面方位相關,透過點 P 的截面不同,按定義所確 定的應力也將不同。要確定點 P 的應力,需要確定過點 P 所有截面上的應力。• 一點的應力狀態就是指透過物 體內一點的所有截面上的應力集合。

為確定一點的應力狀態,透過該點擷取一個微小的正六面體,研究表明:只要該正六面體六個面上的應力已 知,過該點其它任意方向截面上的應力均可以確定下來。

正應力和剪應力的表示,例如\(\sigma_x\tau_{xy}\)

正應力與剪應力的正負號規定 :

如果某一個截面的外法線方向與座標軸的正方向一致,這個截面稱為 正面 , 正面上的應力正負號規定為與坐 標軸的正方向一致時為正,反之為負;相反,如果某一個截面的外法線方向與座標軸的正方向反向,這個截 面稱為 負面 , 負面上的應力正負號規定。

image-20240721005131414

描述一點應力狀態的九個應力分量

\[\sigma_x,\quad\tau_{xy},\quad\tau_{xz},\quad\sigma_y,\quad\tau_{yx},\quad\tau_{yz},\quad\sigma_z,\quad\tau_{zx},\quad\tau_{zy} \]

可用矩陣形式表達為

\[\begin{bmatrix}\sigma_x&\tau_{xy}&\tau_{xz}\\\tau_{yx}&\sigma_y&\tau_{yz}\\\tau_{zx}&\tau_{zy}&\sigma_z\end{bmatrix} \implies \begin{bmatrix}\sigma_{xx}&\tau_{xy}&\tau_{xz}\\\tau_{yx}&\sigma_{yy}&\tau_{yz}\\\tau_{zx}&\tau_{zy}&\sigma_{zz}\end{bmatrix} \implies \begin{bmatrix}\sigma_{xx}&\sigma_{xy}&\sigma_{xz}\\\sigma_{yx}&\sigma_{yy}&\sigma_{yz}\\\sigma_{zx}&\sigma_{zy}&\sigma_{zz}\end{bmatrix} \]

採用張量下標記號,可表示成

\[\left(\sigma_{ij}\right)=\left(\begin{array}{ccc}\sigma_{11}&\sigma_{12}&\sigma_{13}\\\sigma_{21}&\sigma_{22}&\sigma_{23}\\\sigma_{31}&\sigma_{32}&\sigma_{33}\end{array}\right) \]

研究表明,\(\sigma_{ij}\) 的九個分量構成二階張量,我們稱之為應力張量

六個剪應力並不都是獨立的,它們之間具有一定的互等關係。

\[\tau_{yz}=\tau_{zy}\quad\tau_{zx}=\tau_{xz}\quad\tau_{xy}=\tau_{yx} \]

剪應力之間的這種兩兩相等的關係,稱為剪應力互等定理

3.3 任意斜截面上的應力

設透過點 P 並平行於座標面的三個微分面上的應力為巳知,現在來確定透過該點的某一斜微分面上的應力點 P 附近取一斜微分面 abc ,其外法線 v 與各座標軸的方向餘弦為:

\[\cos(\vec{\nu},x)=l\\\cos(\vec{\nu},y)=m\\\cos(\vec{\nu},z)=n \]

image-20240721005829863

列出 x 、y 和 z 三個方向上的平衡方程可得

\[T_{x}=\sigma_{x}l+\tau_{xy}m+\tau_{xz}n\\T_{y}=\tau_{yx}l+\sigma_{y}m+\tau_{yz}n\\T_{x}=\tau_{zx}l+\tau_{zy}m+\sigma_{z}n \]

採用張量下標記號法,有

\[T_i=\sigma_{ij}l_j \]

根據張量判別定理,即知 \(\sigma_{ij}\) 為二階張量.

\(T_x\)\(T_y\)\(T_z\)投影到法線\(\nu\)上,可得斜微分面上的正應力為:

\[\begin{aligned} &\sigma_\nu=T_xl+T_ym+T_zn \\ &=\sigma_{x}l^{2}+\sigma_{y}m^{2}+\sigma_{z}n^{2}+2\tau_{xy}lm+2\tau_{yz}mn+2\tau_{zx}nl \end{aligned} \]

斜微分面上的剪應力由下式求出

\[\tau_\nu^2=(T_x^2+T_y^2+T_z^2)-\sigma_\nu^2 \]

3.4 主應力及應力(張量)不變數

若經過物體內某點的某一個斜截面上的剪應力等於零,則該斜截面上的正應力稱為該點的一個主應力,該面稱為該點的一個應力主面,該面的法線方向稱為該點的一個應力主向。

現在取物體內任意一點例如點 P 來研究。設點 P 有一個應力主面存在,則在該應力主面上剪應力為零,該面上的全應力就應等於該面上的正應力,用\(\sigma\) 表示該面上的正應力,有:

\[\begin{aligned} &\sigma l=\sigma_xl+\tau_{xy}m+\tau_{xz}n \\ &\sigma m=\tau_{yx}l+\sigma_{y}m+\tau_{yz}n \\ &\sigma n=\tau_{zx}l+\tau_{zy}m+\sigma_zn \end{aligned} \]

\[\boxed{T_{x}=\sigma_{x}l+\tau_{xy}m+\tau_{xz}n\\T_{y}=\tau_{yx}l+\sigma_{y}m+\tau_{yz}n\\T_{x}=\tau_{zx}l+\tau_{zy}m+\sigma_{z}n} \]

用張量下標記號表示,上式可表示成:

\[\begin{aligned}(\sigma_{ij}-\sigma\delta_{ij})l_j&=0&\text{(a)}\\\textbf{另有:}\quad l_il_i&=1&\text{(b)}\end{aligned} \]

滿足式 (b) 的條件,求式 (a) 的非全零解,則式 (a)的係數行列式必須等於零,即

\[\left.\left|\begin{array}{ccc}\sigma_{11}-\sigma&\sigma_{21}&\sigma_{31}\\\sigma_{12}&\sigma_{22}-\sigma&\sigma_{32}\\\sigma_{13}&\sigma_{23}&\sigma_{33}-\sigma\end{array}\right.\right|=0 \]

展開上式得的三次方程:

\[\sigma^3-J_1\sigma^2-J_2\sigma-J_3=0 \]

\[\begin{aligned} &J_{1} =\sigma_{11}+\sigma_{22}+\sigma_{33}=\sigma_{x}+\sigma_{y}+\sigma_{z}=\sigma_{kk} \\ &J_{2} =-\sigma_x\sigma_y-\sigma_y\sigma_z-\sigma_z\sigma_x+\tau_{xy}^2+\tau_y^2 =-\begin{vmatrix}\sigma_{11}&\sigma_{12}\\\sigma_{21}&\sigma_{22}\end{vmatrix}-\begin{vmatrix}\sigma_{22}&\sigma_{23}\\\sigma_{32}&\sigma_{33}\end{vmatrix}-\begin{vmatrix}\sigma_{33}&\sigma_{31}\\\sigma_{13}&\sigma_{11}\end{vmatrix} & \\ &=-\frac12(\sigma_{ii}\sigma_{kk}-\sigma_{ik}\sigma_{ki}) \\ &J_{3} =\begin{vmatrix}\sigma_{11}&\sigma_{12}&\sigma_{13}\\ \sigma_{21}&\sigma_{22}&\sigma_{23}\\ \sigma_{31}&\sigma_{32}&\sigma_{33}\end{vmatrix}=\epsilon_{ijk} \sigma_{i1}\sigma_{j2}\sigma_{k3} \end{aligned} \]

\(J_{1}、J_{2}\)\(J_{2}\)為應力或應力張量的三個不變數

研究表明,一點有三個主應力,對應也就有三個應力主面和三個應力主向。用\(\sigma_1\)\(\sigma_2\)\(\sigma_3\)表示三個主應力,\(\vec{n}_1\)\(\vec{n}_2\)\(\vec{n}_3\)表示它們對應的主方向,有:

(1) 當\(\sigma_1\neq\sigma_2\neq\sigma_3\)時,\(\vec{n}_1\perp\vec{n}_2,\vec{n}_2\perp\vec{n}_3,\vec{n}_3\perp\vec{n}_1\)

(2) 當有一個重根時,如 \(\sigma _1= \sigma _2\neq \sigma _3\) ,則法線與 \(\vec{n}_3\)垂直的平面上的所有正應力方向均為應力主方向,且所有這些平面上正應力或主應力\(\sigma\) 為一常量,\(\sigma=\sigma_1=\sigma_2;\)

(3)當\(\sigma_1=\sigma_2=\sigma_3\),任意方向均為主方向,這種應力狀態稱為球應力或靜水應力狀態。

3.5 最大、最小正應力和最大剪應力

將座標軸的方向設定成與一點的三個主應力方向相同,三個主應力用\(\sigma_1、\sigma_2\)、和 \(\sigma_3\) 表示,軸x對應 \(\sigma_1\), 軸y對應 \(\sigma_2\),軸z對應 $\sigma_3 $,

image-20240721011558416

\[ \]

參考文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