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為什麼大力推進IPv6的部署和建設?

youbingke發表於2021-03-10

2017年11月26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推進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截至2020年7月,我國IPv6活躍使用者數為3.62億,佔比達40.01%。截至2020年7月,我國已申請IPv6地址資源總量達到50209塊(/32),位居世界第二;我國已在網際網路中通告的AS數量為609個。在已通告的AS中,支援IPv6的AS數量為325個,佔比53.4%。

 

為什麼我國要大力推進IPv6工作的部署和普及呢?

主要的原因是當前全球IPv4地址資源已經枯竭,已無法滿足越來越多使用者的接入,儘快更新、過渡直到完成IPv6改造不僅是我國而是全球網際網路應用的基本發展方向之一。與IPv4相比,IPv6的地址容量要大得多,IPv4的地址池是約42.9億,IPv6能達到多少呢?2的128次方,等於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6個,這個數量,即使是給地球上每一顆沙子都分配一個IP,也是遠有剩餘的。當然除了地址容量之外,IPv6在技術上也有了許多進步,安全性方面也要遠高於IPv4。

 

為什麼IPv6沒有迅速取代IPv4?

IPv6自上個世紀90年代問世以來已經20多年了,為什麼一直沒有完全取代IPV4呢?尤其是2019年11月26日全球43億個IPv4地址全部用盡,更應該加快這種替代速度才對。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IPv4仍是當前網際網路協議的主流,使用者也並沒有因為IPv4地址的枯竭而無法上網,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除了IPv6之外,我們還有一些技術,可以變相地緩解地址不足。例如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路地址轉換)。NAT是什麼意思?當我們在家裡或公司上網時,你的電腦肯定有一個類似192.168.0.1的地址,這種地址屬於私網地址,不屬於公共的網際網路地址。

 

公網和私網

每一個小的區域網,都會使用一個網段的私網地址,在與外界連線時,再變換成公網地址。這樣一來,幾十個或幾百個電腦,都只需要一個公網地址。甚至還可以私網套私網,NAT套NAT,一層一層套。這樣一來,大大節約了公網IP地址數量。正因為如此,才讓我們“續命”到了今天,不至於無法上網。但是,NAT這種方式也有很多缺點,雖然私網地址訪問網際網路地址方便,但網際網路地址訪問私網地址就困難了。很多服務,都會受到限制,你只能透過複雜的設定才能解決,也會影響網路的處理效率。

 

推進IPv6的部署才是未來趨勢

由此可見NAT技術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地址難題,但並非長久之計,IPv6的改革和推薦才是未來的主流方向。

我國發布各項政策法規推進IPv6的部署,除了與當前v4地址枯竭這一客觀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推動我國通訊基礎裝置的標準化建設,為5G打基礎,為物聯網打基礎,為工業4.0打基礎,為全面實現“中國製造2025”做好充分的準備。

尤其是物聯網,現在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地址需求非常大(根據預測,2025年,物聯網的連線數將超過270億),迫切需要IPv6。如果幾十億人口還可以勉強用IPv4的話,物聯網一旦上來,IPv4肯定是無法滿足的。除此之外,IPv6還涉及到國家的網路安全和網路主權。

 

當前IPv6/v4轉換技術有幾種?

IPv4/IPv6轉換技術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1)雙棧:雙棧方法是IPv4和IPv6的協議棧在網路裝置上的共同實現。這裡的裝置包括了路由器和其他的基礎裝置、應用伺服器、終端使用者裝置,它們均需支援同時接入兩種協議網路層的技術。這些裝置都應被設定IPv4和IPv6兩種協議地址,或者透過管理員授權對應不同協議以不同途徑獲得這些地址。

(2)隧道:IPv4/IPv6共存技術的第二個主要類別是隧道技術,目前已經支援的有在IPv6上的IPv4和在IPv4上的IPv6等模式。這些技術總體看來可分為手工配置隧道或自動配置隧道兩種方式。手工配置隧道是預先定義的,而自動配置隧道(也被稱為“軟線隧道”)的建立和拆除則是動態進行的。

(3)轉換:透過IPv6與IPv4的網路地址與協議轉換,實現了IPv6網路與IPv4網路的互聯互通。與不修改傳輸資料包而僅是新增報頭的隧道技術不同,協議轉換做的恰恰是修改。也就是說,將IP報文在IPv4和IPv6之間進行轉化。中科三方IPv6轉換技術可有效解決IPv6和IPv4互聯互通問題,部署靈活,成本低,可完美解決天窗問題。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6004/viewspace-276211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