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高手UCloud如何玩轉私有云?

dobigdata發表於2020-11-07

私有云,過去一直都是傳統IT廠商的“地盤”,公有云服務商甚少涉足這個領域。但情況在最近兩年出現了明顯變化,公有云服務商們大軍進入到私有云市場已成大勢所趨,未來會在該域施加更多影響力。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在數字經濟快速崛起的背景下,產業數字化的步伐正在提速,行業使用者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新應用、新場景不斷產生,這些新應用、新場景往往又與雲原生有著緊密整合;另一方面,公有云服務商作為雲原生的天然玩家,非常渴望藉此將雲原生的技術、產品乃至解決方案輸出到更多使用者業務與場景之中,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獲得更多行業使用者。

但擴充私有云市場並不容易,除了傳統IT廠商在該領域依然有著極重的話語權之外,行業使用者已有IT資產、使用模式、人才情況等因素也對公有云服務商提出了更多要求:

  • 其一,私有云市場很散,需要市場參與者有所聚焦,不能在市場中太分散;
  • 其二,技術、產品需要更加具有針對性,以適應私有云使用者的需求;
  • 其三,私有云更加強調生態,需要有意識去構建包含渠道、ISV、SI等在內的生態合作體系。

作為中國雲端計算第一股,UCloud始終在公有云市場開疆拓土,但回顧其近幾年的產品佈局不難發現,UCloud也從未忽略私有云領域。那麼,UCloud此舉是跟風玩票,還是早有謀劃?公有云高手UCloud到底能不能玩轉私有云?

公有云高手UCloud如何玩轉私有云?

對此,在今年2020 UCloud使用者大會上,UCloud以一系列私有云重磅產品作為回應,並帶來了他們對於私有云的思考與答案。

私有云的星星之火

UCloud與私有云緣分頗深。

在成立之初, UCloud也曾接手過部分私有云專案,但經過一系列嘗試與探索之後,UCloud最終決定將公有云定為業務發展主線,並且日後在公有云市場取得輝煌成就。在公有云市場高歌猛進的同時,UCloud也始終關注著私有云行業發展,執著地保留著私有云的火種:一支私有云團隊。

從市場需求來看,私有云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依然有著大量的需求。信通院《2020雲端計算發展白皮書》就透露,2019年中國雲端計算市場整體規模達到了1334億元,增速達到了38.6%,其中,私有云市場規模達到了645億元。面對如此大的市場蛋糕,UCloud想有所作為也就合情合理。

“以公司最早的條件,的確不太適合私有云。不過,UCloud一直沒有放棄這個賽道。”UCloud私有云與容器產品線負責人葉理燈如是說,“UCloud後來也嘗試過OpenStack路線,但一個龐大的開源專案體系,意味著是程式碼量極大,並且是多方協同的結果,很難有一家公司獨立徹底掌握和吃透。哪怕是吃透了,還需要在使用者環境中進行各種適配,在交付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

公有云高手UCloud如何玩轉私有云?

UCloud私有云與容器產品線負責人葉理燈

歸根結底,私有云雖然是按照雲服務的使用模式構建,但是其本質還是產品,需要以產品的方式去交付給使用者,這跟公有云將服務交付給使用者有著本質區別。私有云的這套邏輯決定了公有云玩家如果簡單打包相關產品去交付會碰的頭破血流。葉理燈直言:“公有云產品開發相對是‘割裂’的,在私有云領域交付和部署會牽扯到很多團隊,不符合私有云的規律。”

在現實中吸取教訓之後,另闢蹊徑就成為UCloud必然的選擇。此時的UCloud,其產品、技術在公有云業務上經受住了各種業務的考驗,技術、產品逐漸走向成熟,具備了向私有云輸出產品與技術的強大能力;另一方面,UCloud在2016年、2017年大量接觸了各個行業的使用者,對於使用者私有云的需求進行了大量調研和分析,最終決定在私有云領域開始轉向了敏捷、輕量級的私有云方案。

“將UCloud公有云能力進行敏捷版輸出,一方面提高了交付能力,另一方面UCloud有能力完全掌控產品,為市場需求的響應留足了空間。”葉理燈介紹道。

據悉,UCloud並沒有著急推出私有云產品UCloudStack,經歷了前期大量調研之後,才於2017年正式啟動研發,並且到2019年才正式商用。從商用到現在,UCloudStack已經在政府、運營商、科研、教育等行業積累了大量的使用者,商業化初步取得了成功。

如今,在2020 UCloud使用者大會上,UCloud推出了UCloudStack 2.0,是其輕量化策略的一種延續。這次升級,也意味著UCloud希望在私有云領域有著更大的作為。

UCloudStack切中需求要害

如果說十年前私有云的主旋律還是虛擬化的話,那麼如今的私有云其內涵以及所吸納的新技術都得到了大幅擴充。當下,絕大多數使用者希望私有云:一能很好地與公有云進行連線和互通,方便更好地利用各種資源;二則在業務場景中能夠更好地使用雲原生相關的技術;三則在雲原生技術融入之後,私有云不能失去穩定性和可靠性,且要便於使用;最後是需要更加開放,以滿足各種使用者業務場景對於不同技術的需求。

UCloud認為中國私有云未來演進方向為混合雲、信創雲、高效能和進化能力四個方面:

  • 首先,由於傳統行業考慮到信任、資料安全等問題,混合雲這個中間過程會很長,私有云第一個重要演進方向就是混合雲;
  • 其次,國家更加強調從晶片、作業系統到資料庫等自主可控技術體系的建立,私有云演進方向需要相容這個生態;
  • 第三,高效能、突出的價效比永遠都是使用者商業選擇上考慮的重點;
  • 最後則是進化能力,私有云不再是過去的一錘子買賣,而是需要可進化能力,享受到技術迭代和升級帶來的紅利。

因此,UCloudStack從一開始就秉持了穩定、可控、輕量和開放的四大原則。葉理燈介紹:“UCloudStack所有元件都是源自於久經考驗的公有云場景,所有程式碼都是UCloud自己所掌控;另外,輕量級的設計大幅提升了交付能力;最後則是開放,相容異構硬體,開放API,滿足使用者的定製化需求。”

公有云高手UCloud如何玩轉私有云?

據悉,UCloud 此次推出的輕量級私有云平臺UCloudStack 2.0,一臺物理主機即可搭建試用環境,3臺伺服器即可構建生產環境、2小時可完成部署,同時相容X86和ARM架構,具有統一資源排程和管理。UCloudStack 2.0擁有標準版、快傑版和信創版三個版本,可以提供純軟體、超融合一體機及一體機櫃等多種交付模式。

“UCloudStack 2.0整合了很多優秀的技術,比如分散式儲存RSSD雲盤,基於25G RDMA網路,IOPS可達120萬、延遲低至0.1ms。”葉理燈補充道,“三個版本都能以純軟軟體和超融合的方式交付。”

目前來看,UCloudStack 2.0更像是UCloud對私有云使用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公有云強大能力輸出的一種合力組合,以此來切中當下私有云使用者的強烈需求。

以容器等雲原生技術為例,大部分傳統行業使用者在數字化轉型中渴望使用卻又不敢使用容器等雲原生技術:既希望利用容器的標準化交付、低資源消耗和快速擴容能力等優勢,又被容器複雜的技術所帶來的部署、運維等使用難題所困擾。

為此,UCloud在公有云中為使用者提供了輕量級容器管理服務Cube,可以為使用者帶來自動部署、快速擴容、故障自愈,解決了像Kubernetes強大卻對行業使用者過於複雜的問題。Kubernetes是一個管理分散式的分散式系統平臺,加上其開源屬性,對於行業使用者的使用來說的確不算“友好”。

UCloud產品經理張鵬波介紹:“Cube本質上就是把Kubernetes的複雜性遮蔽了,把Kubernetes在叢集維護、網路方案、日誌採集、監控告警等方面的問題解決了,使用者透過Cube不需要考慮Kubernetes的架構、網路配置等。”

而後續像Cube這種基於公有云客戶需求和場景所打磨的產品,都有可能會移植到UCloudStack,讓私有云使用者也能享受到雲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

對於私有云,UCloud有備而來

私有云是塊難啃的骨頭,市場分散且需求五花八門;另外,市場參與者眾多,競爭也是異常積累。對於UCloud這些過去深耕公有云市場的雲端計算服務提供商,私有云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在產品、方案、生態、服務等方面持續去匹配使用者的需求,迅速適應私有云的規律。

從目前來看,UCloud為私有云市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首先,UCloud對於私有云市場的需求洞察十分準確,自成立以來其實一直沒有遠離過私有云市場。隨著不斷的積累,UCloud對於使用者私有云需求演進的觀察亦在不斷深入,從而為其私有云戰略和產品打磨上確定了正確的方向。

其次,UCloud自身受益於公有云複雜場景的實踐與積累,在計算、儲存、網路等多個領域具備技術領先性,並且私有云和公有云產品採用統一架構和相同體驗,使得私有云產品具備提供持續進化的能力,可以讓傳統使用者在私有云環境中持續享受到技術升級的紅利。

第三,私有云是一個相當複雜、充分競合的市場,除了自身產品需要更加符合使用者實際需求之外,還考驗著市場參與者的生態能力,UCloudStack的開放設計原則有利於其自身生態的構建,以及融入到其他技術生態之中,其輕量級和便捷的特點也對於渠道等合作伙伴更加友好,降低了其在使用者中推廣的門檻與難度。

未來,隨著私有云平臺產品UClouStack不斷成熟,UCloud有望成為私有云市場的一匹黑馬,在私有云領域為使用者帶來更大價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5091/viewspace-273282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