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多感測器融合定位方案:GPS +IMU+MM
導讀
高德定位業務包括雲上定位和端上定位兩大模組。其中,雲上定位主要解決Wifi指紋庫、AGPS定位、軌跡挖掘和聚類等問題;端上定位解決手機端和車機端的實時定位問題。近年來,隨著定位業務的發展,使用者對在城市峽谷(高樓、高架等)的定位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別是車機端定位,由於定位裝置安裝在車上,一方面,它可以搭載更豐富的定位感測器來解決特殊場景的問題,另一方面,各個感測器之間相互固連,有利於高精度的演算法設計。這兩點為車機端進一步提高導航精度的提供了可能。
城市峽谷一直是車機端定位的痛點。原因是城市峽谷的環境使使用者無法接收到GPS訊號或GPS訊號受干擾,導致GPS無定位結果或定位精度差。這是“有源定位”固有的缺點,無法從演算法上來克服。
針對這個問題,以GPS+IMU的多感測器融合方案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無源定位”的IMU恰好可以彌補GPS的短板。此外,車機還可以搭載里程計、視覺裝置形成更豐富的多感測器融合方案。
對高德而言,地圖資料是定位業務的靈魂。多感測器融合只是定位業務中的一部分,如何把多感測器與地圖資料結合起來,始終是我們在思考的問題。
針對車機應用,我們使用GPS、IMU、里程計等感測器,結合高德地圖的地圖優勢,提出了一種結合地圖匹配(Map Matching)的多感測器融合演算法——GPS/IMU/MM融合(軟體+硬體的解決方案)。
本文概述了車載多感測器融合定位專案背景,該專案確立是為了向使用者提供好的導航定位服務。為了解決使用者反饋的三大痛點問題:偏航重算、無法定位和抓路錯誤,結合演算法和資料,提出了一套軟體+硬體的解決方案。最後,用實測資料驗證對使用者反饋問題的改善程度。
車載應用的痛點
- 偏航重算:是指在高架或城市峽谷,訊號遮擋引起位置點漂移;
- 無法定位:是指在無訊號區域(停車場、隧道)推算的精度低,導致出口誤差大;
- 抓路錯誤:是指主輔路、高架上下抓路錯誤。
其中,導致偏航重算和無法定位直接原因是GPS定位精度差和DR航位推算精度差。GPS定位精度由觀測環境決定,難以改善;DR航位推算精度與DR演算法效能有關,尤其是里程計系統誤差和陀螺零偏的標定精度。對於抓路錯誤,直接原因是正確道路與誤抓道路相隔太近,受定位精度限制無法區分;根本原因是隻使用位置資訊進行抓路,沒有發揮其它資料的價值。
相關名詞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指美國國防部研製的全球定位系統。使用者裝置透過接收GPS訊號,得到使用者裝置和衛星的距離觀測值,經過特定演算法處理得到使用者裝置的三維座標、航向等資訊。使用不同型別的觀測值和演算法,定位精度為釐米級到10米級不等。GPS的優點是精度高、誤差不隨時間發散,缺點是要求通視,定位範圍無法覆蓋到室內。
IMU(Inertial measurementunit):指慣性測量單元。包括陀螺儀和加速度計。陀螺儀測量物體三軸的角速率,用於計算載體姿態;加速度計測量物體三軸的線加速度,可用於計算載體速度和位置。IMU的優點是不要求通視,定位範圍為全場景;缺點是定位精度不高,且誤差隨時間發散。GPS和IMU是兩個互補的定位技術。
MM(Map matching):指地圖匹配。該技術結合使用者位置資訊和地圖資料,推算使用者位於地圖資料中的哪條道路及道路上的位置。
技術方案
車機融合定位專案解決的是道路級的定位問題,受限於硬體效能,目前市場上通用的技術方案有兩種,如下表1所示:
這兩種技術方案涉及到3種技術手段,在場景覆蓋和精度上,它們各有所長,互相補充。如表2所示:
表1表明,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通用方案並不能完全解決偏航重算、無法定位和抓路錯誤這三個問題,尤其是抓路錯誤。為此,在技術層面上,我們將兩套通用方案進行融合,提出了一套軟+硬(GNSS+MM+DR)方案;在演算法層面上,依靠高德的資料優勢,以資料融合模組為核心,一方面提高定位結果可靠性,彌補硬體效能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對抓路錯誤問題進行專門的演算法設計。
更進一步,將使用者反饋的三個問題解構為演算法上解決的三個問題:器件誤差標定、場景識別和資料融合。如圖所示:
功能模組
車機融合定位包括資料適配層(DataAdaptive Layer)、演算法支撐層(Aided Navigation Layer)和融合層(NavigationLayer)。資料適配層負責將不同輸入標準化、將訊號同步;演算法支撐層計算中間結果,為融合層服務;融合層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它負責融合演算法支撐層輸出的資料,得到可靠的導航資訊。圖3列出了各層所處位置及每個層的具體功能模組:
下面,將功能模組分為基礎模組和特色功能兩個部分分別進行介紹。
基礎模組
GPS質量評估
GPS質量評估模組的功能是計算GPS位置、速度、航向角和全域性可靠性指標。根據可靠性指標的大小將其投影到狀態空間(GOOD、DOUBT、BAD、ABNORMAL)中,狀態空間的值表徵GPS資料質量的好壞。如圖所示:
評估GPS質量有兩個目的:第一,決定是否使用GPS資料進行器件誤差標定或某些狀態的判斷(如轉彎行為、動靜狀態等);第二,在資料融合模組,為設定GPS觀測量的方差—協方差陣提供參考。
器件補償
無GPS訊號環境時,定位只能依靠DR演算法。DR演算法精度主要取決於IMU(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和測速儀的誤差,陀螺儀誤差將引起位置誤差隨時間的二次方增長,測速儀誤差將引起位置誤差隨時間線性增長,如圖5所示:
為改善無GPS訊號環境的定位精度,必須進行器件誤差補償。
補償模組的主要功能是利用GPS資料來補償速度敏感器誤差引數(比例因子)和IMU的誤差引數(陀螺儀天向比例因子和陀螺儀三軸零偏)。補償的目的是在無GPS訊號或弱GPS訊號的場景,僅靠DR演算法也能得到較為可靠的導航資訊。
DR演算法
DR(DeadReckoning,航位推算)演算法是指已知上一時刻導航狀態(狀態、速度和位置),根據感測器觀測值推算到下一時刻的導航狀態。DR演算法包括姿態編排和位置編排兩個部分。
姿態編排使用的是AHRS(Attitude andheading reference system )融合演算法,處理後輸出車機姿態資訊。姿態編排流程如圖6所示:
位置編排是指結合姿態編排結果,對測速儀觀測值進行積分後得到車機位置。
融合演算法
車機融合定位專案使用了GNSS、MM和DR三項技術,每項技術能夠提供全部或部分車機導航資訊,如表3所示。以位置資訊為例,GNSS、MM和DR都輸出車機位置,但由於不同技術手段有各自的誤差源,致使不同技術的定位結果並不相同。
因此,融合演算法有兩個目的:第一,將不同技術的導航資訊融合成唯一導航資訊,使之可靠性高於未融合前的;第二,估計器件誤差(陀螺儀零偏、測速儀尺度誤差和導航誤差等)。
融合演算法基於Kalman濾波實現,其關鍵在於模型建立和模型引數設定。Kalman濾波模型由狀態轉移方程和觀測方程構成。狀態轉移方程表示相鄰導航狀態之間的轉移關係,它透過構建導航誤差微分方程實現;模型引數是指狀態轉移噪聲和觀測噪聲,觀測噪聲的設定與GPS質量評估模組相關。
經Kalman濾波處理後,得到導航誤差的最優估值,如圖7所示。即經過補償得到了導航資訊的最優估值。
特色功能
主輔路識別
以往的主輔路識別策略是透過DR輸出的位置和方向與兩條候選路的關係,選擇最接近的候選路作為輸出。但對於道路級定位系統而言,DR輸出誤差與兩條路的差異在同一量級,誤判的機率較高,所以,需要從一些駕駛特徵來解決此問題,例如,路口附近的轉彎、變道等。
如圖所示,具體步驟為:
- 提取駕駛行為特徵,求特徵資訊的轉移機率;
- 根據DR精度分類計算卷積和,求最終機率。
高架識別
過去,高架識別策略是透過高程積分和閾值法來判斷,識別效果受坡角誤差和速度誤差的影響。其中,速度誤差與高程積分誤差成正比,是影響高架識別準確率的主要原因。為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結合MM技術,計算道路坡度與輸出pitch角的接近程度,以避免引入速度誤差。高架識別流程如圖所示:
停車場識別
停車場識別是新增模組,是停車場定位導航的前置工作。停車場定位導航的主要目的是將車機使用者導航到指定的停車位,其中涉及到室內外場景地圖切換、層與層地圖切換和導航等一系列問題。停車場識別的目的就是為這地圖切換提供支援。
停車場內容包括進出停車場識別和跨層識別。進出停車場識別是指利用停車場無GPS訊號、上下坡、低速、高程變化等一系列特徵判斷車機是否進出停車場。停車場跨層識別是指利用上下坡、高程變化等特徵判斷車機是否在停車場內有跨層行為。識別流程如圖所示:
效果
為驗證本專案演算法的效果,我們採集了實測資料,並從以下兩方面驗證:
- 驗證演算法對使用者痛點問題(偏航重算、無法定位和)的改善程度;
-
與競品及高德手機定位端產品效能的比較。
融合抗漂
針對高架和城市峽谷的偏航重算(位置漂移)問題,車機演算法做了以下兩點改進:
- 多元參考:結合運動趨勢、感測器資訊和地圖資料,將GPS可靠性歸一化;
- 場景分類:參考地圖道路屬性和GPS訊號分佈判斷是否有遮擋。
在高架下采集兩圈資料,使用車機軟體和市場某款同類軟體進行處理,效果如圖14所示。從近半年的測試來看,在GPS受遮擋的場景下,本專案的抗漂能力明顯優於傳統方案。
器件標定
為驗證有無陀螺儀動態零偏估計對DR方向和位置解算精度的影響,本專案採集瞭望京soho停車場的資料,經解算,效果如下。測試表明,經動態零偏補償後,DR精度明顯提高:
- 零偏:動態零偏估計保證陀螺儀誤差量級為0.01度/s;
- 方向:停車場出口出的方向誤差減小至40%以內,方向精度提升2倍以上;
- 位置:停車場出口處的位置誤差減小至25%以內,位置精度提升4倍以上。
主輔路識別
為計算主輔路識別的成功率,統計了近千條主輔路的識別效果,識別率達到90%以上,大於某廠商產品的75%。
橫/縱向對比
最後,我們與市面的中高階競品進行了橫向對比,與高德手機端定位產品進行了縱向對比。橫向對比結果表明,在器件成本不到競品成本10%的情況下,不超過某一閾值的位置誤差、方向誤差和速度誤差的佔比均在90%以上,相對競品,提高了1%~5%。主輔助路識別準確率優於90%,相對於競品提高了15%。
縱向對比結果表明,在不同場景(高架,城市峽谷,環島,停車場出口等)下,不超過某一閾值的位置誤差佔比提升15%~60%不等,這是因為車機演算法對特殊場景(無GPS或弱GPS場景)進行了專門的演算法設計和最佳化。全場景下的位置誤差佔比提升約20%。
小結
針對使用者提出的三大痛點問題,本文結合多感測器融合和地圖匹配,提出了一套車載多感測器融合定位方案,並應用於實際,提高了在城市峽谷中的定位精度,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然而,城市峽谷的定位精度問題很難徹底解決,它似乎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難題。為此,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我們需要不停思考:需要什麼樣的感測器技術、應該設計什麼樣的演算法、如何挖掘資料的最大價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1357/viewspace-265425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INDEMIND:多感測器融合,機器人的必由之路機器人
- GPS車輛定位系統功能概述
- GPS定位
- 劫持GPS定位&劫持WIFI定位WiFi
- 小米8雙頻GPS評測 雙頻GPS和單頻GPS定位的區別
- 臺灣研發智慧感應便利貼:GPS定位老人的位置
- 感測器-雨滴感測器(雨刷)
- Android的GPS定位Android
- win10如何使用gps定位_win10怎麼使用gps定位Win10
- 感測器事件解決方案的必需軟體事件
- 車載T-Box邏輯功能測試方案
- 深入瞭解基於鐳射雷達的機器人定位感測器機器人
- Java socket 獲取gps定位Java
- LBS基站定位和GPS衛星定位對比
- QYT多鏈路融合通訊閘道器(應急通訊、車載通訊、影片傳輸)應用
- android 感測器Android
- 感測器噪聲
- GPS虛擬定位軟體:AnyGo for Mac破解下載 支援M1GoMac
- html5中的GPS定位功能HTML
- 汽車的感測器、線纜、儲存器、聯結器、測試方案…進化成什麼樣了
- iOS 感測器集錦iOS
- FBG感測器模型模型
- 蘋果2項最新專利曝光無人車路線:造車、感測器先行,關注體驗蘋果
- 多感測器融合定位(3-慣性導航原理及誤差分析)3-內參模型與分立級、系統級、迭代優化等標定方法:器件內參標定模型優化
- android開發之GPS定位詳解Android
- android典型程式碼系列(十六)------GPS定位Android
- TI 推動駕駛輔助技術創新,推出全新AWR2944車載毫米波雷達感測器
- 樹莓派-感測器篇樹莓派
- Android感測器完全解析Android
- Android 方向感測器Android
- 乾元通多鏈路融合通訊閘道器在應急通訊、車載通訊、影片傳輸方向的應用
- 智慧駕駛-感知-融合定位IMU
- 使用感測器監控的 Smarter Planet 解決方案,第 1 部分
- 智慧交通與車載資料的聚合路由器通訊方案路由器
- 攀枝花天氣預報一週雲端計算與感測器技術融合發展
- 第三章 板載感測器實驗(4、指南針)
- 輕鬆gps定位:AnyGo最新啟用版中文Go
- 【Android】GPS定位基本原理淺析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