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物聯網將怎樣改變我們的醫療保健生活

李雪薇發表於2018-07-31

  [導讀]從可穿戴裝置到遠端監控和智慧感測器,甚至是醫療裝置整合,物聯網不僅有能力保護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還能提高醫護人員的護理水平。

  從可穿戴裝置到遠端監控和智慧感測器,甚至是醫療裝置整合,物聯網不僅有能力保護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還能提高醫護人員的護理水平。最重要的是,物聯網支援早期干預,可以在家中監測患者和老年人住院後的生命體徵,並自動報告異常事件,從而實現經濟、高效的醫療保健方式。

  以下是物聯網即將徹底改變——在某些情況下,已經徹底改變——醫療保健的三種方式:

   一、可穿戴裝置

  研究表明,佩戴智慧手錶的人數正在逐漸增長。Gartner最近報告表示,2017年全球可穿戴裝置銷售額增長了17%。該機構預測,2020年將是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分水嶺,可穿戴裝置營收將超越智慧手機市場,規模可達617億美元,銷售量可望達到4.7775億件。

  顧名思義,物聯網裝置具備智慧和互聯的特性。它們有多種外形規格,具有最佳化的連線選項和功耗,適用於特定應用。對於醫療保健應用,可穿戴裝置上的感測器以預定時間間隔向雲平臺提供資訊,以分析和搜尋異常事件(例如,高血壓,低氧飽和度,低/高心率,高葡萄糖等)。此外,如果某一種藥物有效,再如果睡眠質量與一個地區糟糕的生命體徵甚至傳染病的跡象有關,這也可以提供反饋。

  雖然總是需要血液檢測,但隨著可穿戴技術變得更加先進和準確,更多的醫療保健測量可以透過這種技術來完成,並且將從侵入性形式轉變為非侵入性形式。

   二、外部感測器

  技術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時期。小的可穿戴裝置——例如智慧手錶、戒指和貼片,可以在低功耗模式下使用,電池可以使用多年。許多人透過藍芽、Wi—Fi甚至蜂窩移動連網來傳送資料。這對患有慢性疾病和健康狀況不佳的患者至關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們重返醫院的可能,現在可以在家中佩戴感測器來監測他們的生命體徵,甚至在資料出現異常或引起關注時提醒醫生。

  今天,無線感測器系統可以收集以前從未獲取過的醫療資料。透過感測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和閘道器,感測器資料被進一步分析併傳送給雲中心,然後再傳送給護理人員。物聯網裝置網路可以直接相互連線,以捕獲和共享重要資料。

   三、主動預防性護理

  可穿戴裝置和感測器可以讓人們管理自己的醫療保健和福祉。對於生病的患者或嘗試預防病情惡化的患者,可穿戴裝置和普通外部感測器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權,同時仍讓醫生控制需要採取的行動。特別適用於老年人或痴呆症患者,它還有一個GPS,可以預先設定安全區域,並可以通知適當的當事人讓他們知道該人處於危險之中。

  此外,從這些物聯網裝置收集的資料不僅可以被醫療服務提供者使用,也可以被保險公司、醫院、健身中心等使用,以得出各種結論。所有這一切都可以透過數百萬人在相對較短時間內以極低成本獲得資料。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得不依靠形成的患者庫來進行各項研究,大多數都是手動進行的。

  傳統上,當人們想到家庭保健時,他們會考慮血壓測量和糖尿病檢測。但是,透過新的物聯網技術,越來越多的事情都可以在家中完成。儘管仍有挑戰需要克服(例如,感測器需要傳送資料,並且需要附近熱點;或者,如果裝置是藍芽連線,它還將需要另一個裝置配合,比如手機),但物聯網仍將會改善醫療保健系統,並徹底改變我們看待健康的方式。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09936/viewspace-216879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