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決定三流,三流歸一是庫存

johnchengbj001發表於2016-01-05

3P決定三流,三流歸一是庫存

程曉華

2016-1-5

大家都知道,供應鏈管理有三流之說,所謂資訊流(Information Flow),物流(Materials Flow),現金流(Cash Flow),這個三流最終是,三三得九,九九歸一,這個“一”,就是庫存。

這個道理也可以反過來理解:庫存少了,你斷“物流”,庫存多了,你斷“現金流”,反正是,多了,少了,你都流不起來。

三流決定庫存,而決定三流的則是3P – 流程(Process)、組織(People)與績效(Performance)。

流程不行,組織架構不清晰,績效考核設計不合理,就會導致三流紊亂,三流一亂,庫存控制就會完蛋。

今年二季度,聯想手機一次性清理智慧手機庫存費用就高達3.24億美金,鉅虧7.14億美金!

因為庫存問題而導致的利潤損失佔45%還多!

這個故事,再一次證明了這個道理管你這個流,那個流,最終,流不好,就是個庫存問題。

歷史總是驚人的類似!

大家還記得恰好是10年前,發生在四川長虹的故事嗎?

報載,2005年的319日,“一個爆炸性資訊在業界傳播開來”,“一直贏利”的長虹,一下子為庫存計提虧損高達11億元人民幣!長虹鉅虧37億元!

因為庫存問題而導致的利潤損失佔30%

據當年的資訊,“我們只想為歷史畫一個句號。”面對記者關於為何突然在2004年度大幅計提庫存的疑問,長虹新聞發言人劉海中平靜地表示,“要為長虹下一步發展創造一個好的基礎 …

我當時就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是,《長虹的歷史賬能夠被“一筆勾銷”嗎?》,並於20056月,發表於《機電商報》。

我的問題很簡單,換了個人,而且僅僅是換了個沒用的掌門人,你就敢保證不再吃(庫存的)虧??

回答顯然是否定的!

那麼,10年過去了,四川長虹現在的庫存情況怎麼樣了?

開啟其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我們不難發現:長虹的庫存與銷售額幾乎是同比增長,當年的季度銷售物料成本是不到50億,庫存也是50億左右,現在是季度銷售物料成本大約138億,庫存也是128億左右,年庫存週轉率一直維持在4左右的水平上,並無根本性的改善。

長虹歷史的句號還是沒有畫圓,長虹庫存的歷史賬還是沒有“一筆勾銷”的了。

年前又看到兩篇文章,一篇是《長虹:製造企業用流動倉庫實現“零庫存”》(中國貨架產品網,2015/6/26),另外一篇是《借力智慧化 長虹要做到“零”庫存》(國際商報,2015/11/24)。

扯淡去吧!

都是些換湯不換藥的蛋事。

再回過頭來看聯想。

大約也是10年前,2004年的128日,業界也是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聯想宣佈收購IBM全球PC業務。

我於第二天,也就是2004129日,也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由聯想收購IBM PC業務想到的》,因為那個時候,我本人剛剛經歷了IBM把我們賣給一家芬蘭公司的併購與整合案,並參與其中一年多的時間,我在文章裡面提到“整人-People”、整事-Process”的問題,並在文章結尾說到,(企業收購)最可怕的結果就是,花了很多錢,最後只收購了一堆廢銅爛鐵好人走了,好的東西也沒了 …… “希望結果不是這樣的” ……

看張庭賓先生,中華元(國際金融)智庫創辦人近期剛發表的文章,《聯想鉅虧 vs 華為稱王中國兩條對外開放道路勝負已分》,似乎是在說,聯想的鉅虧在於跟在IBM後面吃土,華為的稱王則是源於自主創新,但我要說的是,張先生千萬不要忘記,究竟是誰先跟在IBM後面吃土的?

誰敢說,華為今天的成功不是當年(1998)任總下定決心,削足適履,“先僵化、後最佳化、再固化”IBMISC(整合供應鏈)、IPD(整合產品研發)的結果?

企業間的競爭,最終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IBMISCIPD對華為的稱王必定是功不可沒!

而這些(流程),都是壘起今天華為王國的

我從07年到12年一直在跟華為人打交道,代工手機,做諮詢,我知道,華為到現在還在“吃土”,而且不僅僅是“IBM的土

反之,聯想到底吃了IBM多少土?

我們不知道, 但似乎是,聯想手機的庫存已經告訴了我們一些資訊。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5447480/viewspace-197178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