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採購員到底有沒有出路?

johnchengbj001發表於2015-10-08

執行採購員到底有沒有出路?

程曉華

2015-9-30

執行採購員就是天天下單、追料嗎?執行採購員到底有沒有出路?這是我的很多培訓學員、諮詢客戶經常問到我的問題。

 首先,我們搞清楚,什麼叫“執行採購員”。

大家知道,漢語“採購員”這個詞,有兩個對應的英文單詞,一個是buyer,只跟供應商談交付的時間(timing)與數量(quantity),不談價格(pricing)及商務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執行採購員,有些公司叫採購跟單員;還有一個是所謂的sourcer,或者叫sourcing engineer,其實是尋源者或者叫採購工程師,他們往往關注的是商務問題及部分技術問題,工作重點是尋找、認證供應商,並做商務談判。

越是大的公司,越有這種分工,目的是相互交叉制衡(check & balance)。說好聽點叫預防採購腐敗,說難聽點就是進一步提高採購腐敗成本。

其實,我在2014年就曾經發表一篇文章,題目就是《執行採購的三種境界》,可能當時我對執行採購員的職責沒有解釋清楚, 我現在把這個問題上升到理論高度,再詳細談一下。

基於SCOR(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我們可以把供應鏈分成3段、3點、3員,我稱之為為“3.3.3模型”(見文章附圖)

所謂3段就是,外部需求鏈(demand chain),內部供應鏈(internal supply chain),外部供應鏈(external supply chain)

所謂3點就是,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計劃管理(planning ),採購管理(procurement)

所謂3員就是,客戶需求管理員,計劃員,採購員

這裡的採購員就是我們定義的buyer,執行採購員,我把這個職位定義為“供應商的虛擬供應鏈管理經理”。

之所以這麼定義,是因為根據供需鏈管理的需要,我們既要往下游伸,管理好客戶的需求(有關觀點請百度見我的文章,《不管需求,你還做什麼供應鏈管理》及《從客戶需求開始你的供應鏈管理戰略》),這是進入供應鏈的關鍵輸入;我們又要往上游供應商那裡延伸,管好供應商的供應鏈,這是供需鏈的基本保證。

然而,很可惜的是,這幾年由於理論界及諮詢界的一些有意無意的誤導,往下游客戶那裡,很多企業在花大力氣去追求所謂“預測資料的準確性”,忘記了一個基本的現實就是,“預測永遠是錯的”,“所謂的準確,其實都是蒙的”,下功夫去了解、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並加以有效管理,這才是關鍵,但這並等於要求客戶或者銷售給你一個“準確的預測”,抱怨客戶或者銷售的預測不準確,那更是供應鏈管理無能的一種表現。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這二者的區別,但舉幾個例子您就清楚了:

-      對於女人來講,一個長相醜陋但是很誠實的男人,要比一個長相英俊但滿嘴謊言的男人要靠譜的多;

-      對於老闆來講,一個比較笨拙、但踏踏實實做事的員工,要比一個看起來很聰明但總是誇誇其談的員工要有價值的多。

瞭解、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目的就是要想方設法搞清楚客戶的“需求為什麼總是在變”,“到底是怎麼變的”;管理客戶的需求則是,我們應該怎麼樣“以不變應萬變”,哪怕是“以不變,應人家幾次變化”,而不是一有風吹草動,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變”才是正常的,“不變”就不正常了。

我們的執行採購員就是供應商的上游客戶代表,他們的主要責任就是要把我們“不斷變化的需求”有效地傳遞給供應商,輔導供應商瞭解、理解我們的所謂“真實的需求”,並結合供應商的實際情況,幫助供應商設計、實施供應商的供應鏈管理流程、組織、職責、KPI及相應策略,以更好底滿足我們不斷變化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終端客戶。

可惜的是,現實中,很多企業把執行採購員定位為“文員的工作,clerk’s job”,執行採購部就是個垃圾收購站,那些被各個部門淘汰下來的人,都想方設法往採購部裡塞,最終結果就是,垃圾多了,臭烘烘的,好人也被燻壞了,結果就真的成了一堆垃圾。

我總結我實施、輔導S & OP(銷售與運作計劃流程)的一個重要的成功經驗就是,“前看看,後看看,中間看腳下”,整個供需鏈的管理也是這樣,往前看住客戶的需求鏈,往後看住供應商的供應鏈,中間看住自己的計劃。

說起來不難。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5447480/viewspace-181348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