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自助裝置核心技術近乎被國外廠商壟斷

atmmall發表於2015-02-02

銀行業作為我國資訊化前沿的關鍵核心行業,基礎設施中核心硬體幾乎全部由像IBM這樣的大牌國外廠商壟斷,這將影響銀行業資訊化建設的長遠發展。

目前國內銀行90%的核心繫統都是IBM的,主要在於金融業對核心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在國內銀行業核心系統中IBM的確處於壟斷地位,市場份額佔比超過70%。由於銀行業的核心資訊系統,都採用國外知名廠商的軟硬體構架,存在不少“後門”隱患。儘管去年開始銀行行業去“IOE化”的呼聲漸起,但是銀行核心系統,IBM佔比那麼大,即使要更換也非一朝一夕。而且金融機構對核心系統的要求非常高,也使得銀行對國外廠商系統依賴性更大。儘管銀行深知其中的隱患,但從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以及更換成本三方面因素來考慮,銀行也並不會輕易對核心系統進行更換。

銀行對境外軟體的深度依賴

目前,我國金融軟體系統對外依存度比較高的有:外匯交易平臺,以英國路透社的Dealing3000和德意志銀行的EBS為主;債券交易平臺,以美國彭博社的終端為主;市場報價資訊系統,以路透3000Xtra為代表;風險管理系統,如路透Kondor+Murex等。除了銀行業,重要的證券、期貨、投資機構、科研院所包括國家外匯管理局、銀監會、財政部等國家部委,也都在使用其中的部分產品。對境外軟體的高度依賴,使國內銀行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使用費,即使中小銀行為了擴充業務需要也不得不投入鉅額資金,儘管使用頻率並不高,而且國內銀行還必須忍受國外軟體的霸王條款。

像國內銀行使用的境外的外匯、債券交易平臺及風險控制軟體等,終端機與其後臺伺服器、資料庫都是相連的,儘管大多數銀行採用了單向接入、物理隔離等措施,但仍不能排除對方獲取中方金融資訊。交易系統提供商還可以獲取所有的交易資料和資訊,如果這些資訊被境外機構獲取,將導致災難性後果。而風險控制軟體更是銀行“請進來的風險”,做風控軟體的境外機構,往往需要找銀行座談,瞭解銀行實際風險控制情況,再形成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樣就給境外機構瞭解中國銀行風控問題的機會,一旦在系統內留下漏洞或後門,則隨時可以對我國的銀行進行攻擊。

金融自助裝置核心技術近乎被國外廠商壟斷

目前在硬體裝置領域,國產化唯一落實較好的領域是金融自助裝置,國內廠商的市場佔有率超過60%。但儘管在這樣國產化較高的金融自助裝置領域,核心技術仍然近乎被國外廠商所壟斷。

據有關資料顯示,國產機芯在整個ATM裝置市場的佔比不到11%,進口機芯佔據了近90%的市場份額。在存取款一體機裡,接近87%的份額由日系品牌佔據。而存取款一體機的核心部件是“迴圈機芯”,其中最核心的技術則是鈔票識別模組,人民幣的核心識別技術更是關於國家金融安全。

應用及資料安全性存在風險

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建立了完備的網路安全制度及體系,但最近越來越多的報導指出,部分國家及外國企業依靠技術優勢及硬體、軟體漏洞進行對中國網路的滲透並獲取網路資訊。目前我國的網路及資訊保安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歸結原因就是我國銀行系統、政府部門、商業機構等過於依賴國外裝置及服務。近年來,針對我國的網路安全事件不斷增加,網路安全風險也隨之不斷加大。

有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的基礎網路、重要資訊系統的軟硬體裝置產品大部分是舶來品,可能會被預置“機關”,存在巨大資訊保安隱患。實際上在金融自助裝置領域,國外廠商完全可以借用維護之便,使用專用工具,利用故障分析獲取銀行的最高系統許可權或相關的敏感資訊。畢竟透過裝置的硬體控制板加裝程式是十分便利的,對於自助裝置可能存在的風險,銀行需要時刻保持著警惕。

        金融自助裝置核心技術近乎被國外廠商壟斷轉自ATM匯通網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975488/viewspace-142410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