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備份≠容災備份

曼妥思小丸子發表於2015-01-06
  

  資料安全一說出,大家立馬想到的是網路安全---如何防止駭客攻擊等。而對於資料的完整性、可用性卻重視不足。分享一些有關資料災難恢復依靠備份的問題。


  其實資料備份並不等於資料容災,有了備份不等於萬事大吉。因為備份的資料可以還會有其他因素造成的資料損壞,如地震、火災等,對於這些企業應該在資料容災方面提升能力,來進一步應對資料抵抗潛在不安全因素的能力。


  這樣來說,會有人問何為“容災”?其實簡單的說就是儘量減少和避免災難發生所造成的資料損失。備份和恢復是這個“容災”中最重要的部分,提供資料的恢復和保管能力。另外,還要有提高資料可用性的能力,以及預防自然災難所造成的對系統儲存資料的影響和損失。


  提到容災,可能會想到資料備份,到底資料備份和容災是怎樣的關係?對於企業來說,這種關係體現在什麼方面才是最關心的。企業資料丟失無疑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業務發展,同時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但是很多企業至今都沒有理解容災,認為簡單的建立備份系統之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容災系統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其相互關係可以說明容災系統的重要性。


  資料備份可以說是企業資料可用性的最後一道防線,其目的為了在系統崩潰時能夠快速的恢復資料。儘管這也是體現容災的一種形式,但是能力有限。因為如今傳統的備份還是採用資料內外磁帶機進行冷備份,備份機制也統一在機房中管理,一旦機房陷入災難,備份磁帶上的資料也將毀壞,起不到有效保護資料安全作用。


  資料備份還是最基礎的形式,沒有資料備份任何容災都沒有現實意義。但是光有備份是不夠,真正的資料容災就是能夠彌補傳統備份不足,在災難發生時可以及時恢復整個系統。所以,容災對於IT而言就是提供一個能夠防止各種災難的計算機資訊系統。


  可見,瞭解到容災真正目的後,對於企業來說,如何在資料備份上避免在容災恢復所出現的問題,就需要企業明確資料容災的真正意義和相關手段。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資料進行備份僅僅是整個容災工作的開始,備份目的就是為了能在系統故障的時候進行有效恢復。但對於很多企業來講,特別是中小企業,資料備份只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對於容災計劃方面沒有弄清楚真正的意義,根本沒有把資料容災放在首要位置,所以會導致在容災恢復上出現問題。


  企業對於容災沒有進行效果方面的評估,認為花費巨大的精力和財力在資料備份方面,最終在問題出現時候就是簡單的覆蓋恢復,沒有真正的感受到效果方面的實際意義。甚至缺乏完全的文件化恢復計劃和措施。到了災難發生一日,根本就起不到足夠的容災作用,資料根本沒有辦法有效恢復。


  對於大型企業而言,在容災備份方面有著專業的IT人才,並不缺乏相關的經驗和手段。但是,對於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沒有對於當前系統配置和相關檔案的必要存檔。在進行容災恢復時,找不到相應的原始系統配置文件,導致給災難恢復帶來不必要的困難。


  許多企業的IT人員通常對於資料存放介質和配置系統文件簡單的存放,如櫃子中、書架上,忽略這些資料所需的存放條件和所需要的安全防範保障措施,直接導致的後果是資料文件會因潮溼變質,配置文件丟失等情況,讓企業在資料方面受到損失。


  對於容災備份,許多企業僅僅對於一些需要長期儲存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季度備份、年度備份,特別是一些文件資料。由於時間過長,難免會出現資料文件因潮溼變質不能使用,而企業這個時候沒有對這類文件進行有效的多份備用策略,致使一旦出現類似問題資料造成丟失。


  所以,對於這類需要長期儲存的關鍵備份,可以採用不同地方儲存至少2個以上的備份應用。這裡提一下市面上的一款備份應用-多備份,資料自動備份到多個雲端上並壓縮加密,把資料丟失的風險降到最低。輕鬆實現容災備份。其高價效比,簡單操作及快速備份優點深得企業喜愛,為企業資料保駕護航。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0068578/viewspace-139178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