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的基本要素

broadviewbj發表於2011-08-31

智慧應用的基本要素

讓我們再仔細地看看前一節介紹的所謂的智慧應用到底有什麼特點,尤其是如何區分協作與智慧。試想,在某個網站上,使用者可以合作編寫文件。不論怎麼定義“先進”,這樣的網站都應該算得上先進了。它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線上的協作平臺,還有簡單易用的富使用者介面、流暢的工作流程等。但這樣的應用算得上是智慧Web應用嗎?

相對於單個使用者撰寫的文件,多個使用者在該網站上完成的文件的篇幅會更長,內容會更有深度,也有可能會更準確。從這個方面看,這份文件不僅是簡單地把各個作者的知識彙集在一起,同時也受到使用者之間相互交流的影響。用這種方式建立的文件是所有的作者相互協作的產物。

這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例如,在科學和工程領域,行業標準通常都是由一個技術委員會制定的。委員會首先會撰寫一份草案,其中彙集了專家的知識和很多興趣小組的觀點,並試圖滿足整個行業的需求,而不是討好某一個人或某一家企業的需求。接著,第一份草案就會公之於眾,邀請所有的人提供意見和建議。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最終的檔案能代表整個業界的觀點,從而滿足各方面的要求。

回到我們的應用。到現在為止,這個應用只是獲取了集體知識,是多人協作的結果,但這還不是智慧的。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是一個非常流行但常常被誤解的術語。集體智慧需要集體知識,而且是構建在相互協作的基礎之上的,但這僅僅是該軟體系統被視為智慧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為了更好地理解到底什麼是“智慧”,不妨假設我們想象的網站有這樣一個功能:使用者在撰寫文件時,系統會根據當前使用者輸入的內容搜尋與之相關的文件,並將這些文件的摘要顯示在側欄中。這些文件可以是使用者自己收集的文件,也可以是其他合作者所分享的進展中的文件,還可以是其他自由分享的文件。

使用者可以在所處理的文件中標記出一段內容,然後要求系統在網路上發現摘要中有與此相關的文件時就通知使用者;或者更有意思的功能是,根據使用者設定的標準,當社群中對使用者所標記的內容的觀點有變化時提醒使用者。

建立有這些功能的應用所要求的不僅僅是漂亮的使用者介面和一個協作平臺。這樣的應用需要理解使用者輸入的各種文字,要明白在特定語境中使用者輸入的內容的具體含義;要能自動地根據文件的相似性,分門別類地處理自然語言撰寫的文件;需要對整個世界有系統的認識,至少也要有足夠的關於文件所涉及的領域的知識;要能快速地處理符合使用者要求的文件。

這樣,我們就能將維基百科這樣的應用跟Google搜尋、Google AdsNetflix Cinematch這樣的智慧應用區分開了。前一類應用是聚合並維護集體知識的協作平臺。而後一類應用則能根據所收集的知識抽象出模式,進而挖掘出新的機會和價值。

下面總結一下構建智慧Web應用所必需的基本要素。

·    內容聚合(aggregated content):換句話說,就是與具體應用有關的大量資料。聚合的內容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它的來源和存放的地理位置都是分散的,而且這些資訊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

·    參考結構(reference structures):這些結構為內容提供了結構化、語義化的解釋。例如,動態地用標籤註釋內容,並且持續地改進向使用者展示集體知識的方式。有些人將此稱為大眾分類法(folksonomy)。無論是一般的參考結構或是針對某個具體領域的參考結構,都可以分為三種型別:字典、知識庫和本體(ontology)(見本章的參考資料)。

·    演算法:有了演算法,應用才能獲得資料中所隱藏的資訊,並利用這些資訊進行抽象(泛化),然後做出預測,最終提升使用者的互動體驗。演算法的應用物件是聚合的內容,有時候也需要參考結構。

如圖1.1所示,這三者都是智慧Web應用所必需的基本元素。在本書中,我們將其稱為智慧三角(triangle of intelligence)。

要仔細區分這三個部分,並根據具體的需求構建最合適的三者間的互動模型。在本書的其他章節,尤其是第7章,將會繼續討論與此相關的架構設計。

 智慧應用的基本要素

本文節選自《智慧WEB演算法》一書。

圖書詳細資訊:http://space.itpub.net/?uid-13164110-action-viewspace-itemid-705377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3164110/viewspace-70636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