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NDK

livedba發表於2011-04-18

1、前言
6月26日,Google Android釋出了NDK,引起了很多發人員的興趣。NDK全稱:Native Development Kit。下載地址為:http://developer.android.com/sdk/ndk/1.5_r1/index.html

[@more@]

2、誤解
新出生的事物,除了驚喜外,也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迷惑、誤解。

2.1、誤解一:NDK釋出之前,Android不支援進行C開發
在Google中搜尋“NDK”,很多“Android終於可以使用C++開發”之類的標題,這是一種對Android平臺程式設計方式的誤解。其實,Android平臺從誕生起,就已經支援C、C++開發。眾所周知,Android的SDK基於Java實現,這意味著基於Android SDK進行開發的第三方應用都必須使用Java語言。但這並不等同於“第三方應用只能使用Java”。在Android SDK首次釋出時,Google就宣稱其虛擬機器Dalvik支援JNI程式設計方式,也就是第三方應用完全可以透過JNI呼叫自己的C動態庫,即在Android平臺上,“Java+C”的程式設計方式是一直都可以實現的。

當然這種誤解的產生是有根源的:在Android SDK文件裡,找不到任何JNI方面的幫助。即使第三方應用開發者使用JNI完成了自己的C動態連結庫(so)開發,但是so如何和應用程式一起打包成apk併發布?這裡面也存在技術障礙。我曾經花了不少時間,安裝交叉編譯器建立so,並透過asset(資源)方式,實現捆綁so釋出。但這種方式只能屬於取巧的方式,並非官方支援。所以,在NDK出來之前,我們將“Java+C”的開發模式稱之為灰色模式,即官方既不宣告“支援這種方式”,也不宣告“不支援這種方式”。

2.2、誤解二:有了NDK,我們可以使用純C開發Android應用
Android SDK採用Java語言釋出,把眾多的C開發人員排除在第三方應用開發外(注意:我們所有討論都是基於“第三方應用開發”,Android系統基於Linux,系統級別的開發肯定是支援C語言的。)。NDK的釋出,許多人會誤以為,類似於Symbian、WM,在Android平臺上終於可以使用純C、C++開發第三方應用了!其實不然,NDK文件明確說明:it is not a good way。因為NDK並沒有提供各種系統事件處理支援,也沒有提供應用程式生命週期維護。此外,在本次釋出的NDK中,應用程式UI方面的API也沒有提供。至少目前來說,使用純C、C++開發一個完整應用的條件還不完備。


3、NDK是什麼
對NDK進行了粗略的研究後,我對“NDK是什麼”的理解如下:

1、NDK是一系列工具的集合。

•NDK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幫助開發者快速開發C(或C++)的動態庫,並能自動將so和java應用一起打包成apk。這些工具對開發者的幫助是巨大的。
•NDK整合了交叉編譯器,並提供了相應的mk檔案隔離CPU、平臺、ABI等差異,開發人員只需要簡單修改mk檔案(指出“哪些檔案需要編譯”、“編譯特性要求”等),就可以建立出so。
•NDK可以自動地將so和Java應用一起打包,極大地減輕了開發人員的打包工作。
2、NDK提供了一份穩定、功能有限的API標頭檔案宣告。

Google明確宣告該API是穩定的,在後續所有版本中都穩定支援當前釋出的API。從該版本的NDK中看出,這些API支援的功能非常有限,包含有:C標準庫(libc)、標準數學庫(libm)、壓縮庫(libz)、Log庫(liblog)。

4、NDK帶來什麼
1、NDK的釋出,使“Java+C”的開發方式終於轉正,成為官方支援的開發方式。

•使用NDK,我們可以將要求高效能的應用邏輯使用C開發,從而提高應用程式的執行效率。
•使用NDK,我們可以將需要保密的應用邏輯使用C開發。畢竟,Java包都是可以反編譯的。
•NDK促使專業so元件商的出現。(樂觀猜想,要視乎Android使用者的數量)
2、NDK將是Android平臺支援C開發的開端。

NDK提供了的開發工具集合,使開發人員可以便捷地開發、釋出C元件。同時,Google承諾在NDK後續版本中提高“可調式”能力,即提供遠端的gdb工具,使我們可以便捷地除錯C原始碼。在支援Android平臺C開發,我們能感覺到Google花費了很大精力,我們有理由憧憬“C元件支援”只是Google Android平臺上C開發的開端。畢竟,C程式設計師仍然是碼農陣營中的絕對主力,將這部分人排除在Android應用開發之外,顯然是不利於Android平臺繁榮昌盛的。

本文來自CSDN部落格,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hhao137/archive/2009/06/28/4304664.aspx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5261409/viewspace-104880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