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運用多種語言 為音樂課錦上添花

njfxmxx1981發表於2010-10-20

巧妙運用多種語言 為音樂課錦上添花

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在音樂教學中失去了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得枯燥無味,失去藝術的魅力。

一、巧妙運用音樂語言

音樂語言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有一定指向性的點綴性音樂,其中包括音樂課中的師生問好、鼓勵、過渡、情緒渲染等。教學音樂語言應貫穿於整堂音樂課的始終,使學生一直沉醉在音樂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賞音樂,從中受到教育。讓學生聽著節奏鮮明的音樂旋律進教室;用連續彈奏幾個音區的分解主和絃表示起立和坐下;全體學生有表情地唱師生問好歌,回答問題後,讓學生用鼓掌拍擊節奏表示鼓勵;在學生演唱或演奏前,根據不同的歌曲和樂曲進行不同的前奏提示。經常採用這些方法,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加強節奏觀念。

二、巧妙運用課堂語言

音樂課上,當音樂語言不能指示或表達時就採用課堂語言,即普通話。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應該是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教師在講解和範唱時,如果不能做到語音標準、字正腔圓,就不能準確詮釋歌曲或樂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其美育的功能也將大為削弱。其次,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是組織有序的。一堂好的音樂課,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緊扣教學內容,能夠準確表達音樂作品的創作意圖、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文學語言。而且教師的語言必須要準確有分寸,使學生在正確的思想引導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間,音樂本身具有極強的表現和感染力,因此,教師課堂語言也要相應地生動形象、精闢凝練,把音樂作品中所蘊涵的藝術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

三、巧妙運用表情語言

表情語言是指教師的眼神、口型與面部表情。“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利用眼神與學生交流,是音樂課師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對學生走神、唱歌跑調等不利課堂因素,語言往往會打斷教學環節甚至破壞課堂氣氛,而一個恰到好處的眼神既能提醒學生,保證課堂氣氛的延續性。口型與面部表情是表情語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人說音樂教師應該像一個演員,用自己精湛的技藝牢牢地吸引住每一個學生,而口型和麵部表情就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唱歌過程中,在力度、速度等方面需作出對比時,教師若用有聲語言就可能破壞聲的美,而用無聲的口型加以提示則是一種很好的辦法。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若時時加以解說,有可能會破壞學生欣賞音樂的注意力,這時,豐富的面部表情加上事先準備的解說投影就能避免這種情況了。

四、巧妙運用聲勢語言

聲勢語言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可以發出聲響的人體姿勢,人體的許多部位,乃至全身的自由活動,都可以作出不同的姿勢。最常用的聲勢有:拍手、拍腿、拍肩、跺腳、捻指等。聲勢語言對於鍛鍊學生的聽覺能力、反映能力、記憶能力、音高及力度的辨別能力等都有積極的作用。如在教授歌曲《土耳其進行曲》時,可用聲勢訓練來加強學生對樂曲的感受。教師可先讓學生分別說出表示行進的詞語,(走、跑、跳、奔)既而引出節奏(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配上聲勢練習加深對節奏的印象,再引出打擊樂器(碰鈴、舞板、雙響筒、鈴鼓)進行輪奏、合奏。隨後教師再播放《土耳其進行曲》的樂曲,指揮學生為樂曲進行伴奏。這樣學生對樂曲加深了印象,教師再對樂曲進行分析、講解,學生就會很自然投入,從而提高了學生欣賞樂曲的興趣。

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種語言,使本來就美的音樂錦上添花。只有這樣,音樂課才能夠切實讓學生感受美,才能更有吸引力,使學生愛學、樂學,動情地投入到音樂教學之中。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小滿鎮小滿小學 寧劍峰 宋玉琴

郵編734000 聯絡電話13239360110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81935/viewspace-104008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