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行業的---中國國家地理【轉載】

renegade發表於2006-11-30

【轉載】中國軟體地理
在《程式設計師》雜誌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覺得對我的觸動比較大,覺得自己光是學了課堂的內容,卻沒有關心過更多的東西。在招聘大戰即將開始之際,將此文轉載至此與大家共賞。也希望對文章內容有感觸或者有不同觀點的同志們都來發表自己的感想。

中國軟體地理

節選自《程式設計師》雜誌(有刪改)

軟體業崛起兩大集團軍
中國國內的軟體產業,根據規模與發達程度,目前確實形成了兩大集團軍的群體趨勢,第一集團以北京、上海、珠三角(廣州、深圳、珠海)為代表,經濟發達、軟體企業聚集密度較高,實力較強。而第二集團,以重點城市或二級城市為代表,以行業或某一領域帶動整體軟體業。相比第一集團,第二集團的產業規模和企業規模稍低,但是比中國其它省市,仍然處於軟體業較為發達的地區,代表性地市如大連、西安、杭州、武漢、成都等。

三方爭霸的第一集團軍

1.資訊化的北京
北京是軟體業綜合實力第一,無論是從約佔全國22.6%的軟體產業營收比例數目上,還是從佔據國內20%左右的,全國認定的2300家軟體企業數,以及佔據中國海關出口總額39%的出口量,都無法再為這個中國的首都成為軟體業較為發達的地方而更添一筆。
資訊之外,由北京市政府推動的開源軟體發展也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再在成為亞洲開源軟體研發的推廣的重點城市。在相繼與各大IT公司成立合作關係後,中、日、韓三國Linux聯盟在北京成立,2005年又進一步將Linux聯盟發展推到了一個新階段。

2.遵守規則的上海
2001年10月,上海微軟亞洲技術中心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中心,又其業績效率和人才的綜合實力與學習能力打動了全球第一的軟體人才——比爾•蓋茨。從這個時候開始,上海就已經邁入與國際軟體業互動的位置,此後,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透過設點、培訓、研發三步驟,在上海設立軟體陣地。
也就是從2001年刊,上海軟體業連續4年保持5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準在整個中國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除外包外,上海的中介軟體、工具軟體形成一定的優勢。應用軟體以傳統的管理類軟體居多,行業管理軟體佔據了全國31%的第一位置。浦東軟體園、張江高科技等各級軟體產業基地則聚集了上海市60%以上的軟體企業。
3.互為關聯的珠三角
整個廣東省或珠三角的軟體業,以深圳和廣州為代表,其中尤以深圳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深圳這個新興的城市,歷來以製造業發達而聞名國內,因此很自然成為目前嵌入式軟體最為集中的地區,相關汽車、數碼、通訊。電子等高階嵌入式產品佔據市場,且取得了一定的規模和效果。
此外,珠三角的軟體產業基地較有特色,其中廣州天河軟體園和珠江軟體園最有代表性。該園於1999年成立,目前廣州市認定的75%左右的軟體企業都落戶於此。而深圳透過CMM5經以上的企業4家,4級以上4家,具有相當的產業規模。

異軍突起的第二集團軍

1. 杭州:做實實在在的企業資訊化

杭州市有29家軟體企業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12家企業入圍2004年中國軟體產業最大規模前100名,全市有14家上市企業,整體實力較強。
同比而言,整個浙江省的電子政務在全國都是走得比較靠前。網上辦公的使用率非常高,政府也投入更多的成本和力量來蓋住軟體,形成了一個比較好的產業氛圍。其次,浙江省的民企資訊化程式走得很快很踏實,民企的ERP/CRM都注重實效,不像很多國企那樣走過場做形式。這種注重實效的整體氛圍對於企業和個人提高技術都很有幫助。
和杭州一貫的經商意識相匹配——但求利,不求名--的經營方式與北京、上海有些企業喜歡鼓吹概念遠景,特別是摻雜著政績工程,而並不真正從實用出發的區別甚大。在這種氣候下,杭州最多的公司是做系統整合的。此為,杭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多軟體公司的核心一定和浙大有某種關係。

2.大連:形成完整的外包產業鏈
大連是一個旅遊城市,再加上地理上的優勢,外包成為了軟體業的最大特色。大連450家軟體企業,其中33%從事外包業務。
除了外包業務本身外,大連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有體系的、以外包為核心的軟體生態鏈。首先,在大連落戶了很多軟體生產企業,如GE(通用電器)、索尼、松下、愛立信、諾基亞等。這些企業在大連直接將產品外包給大連本地的外包企業。一方面節省了溝通成本與交流成本;另一方面,外包的軟體公司能夠很快地響應企業業務發展的需求。
其次,外包企業造就了技術諮詢業。外包軟體企業需要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整體解決方案。單憑自身的技術實力是不夠的。大型軟體公司看到這個市場的潛力,從而進駐大連,形成另一條產業鏈。
第三,大連的軟體專案主要是對日外包,由於日本客戶的硬性要求,以及大連軟體企業不失為數量的激增和對人才的要求,造成了一種非常強烈的日語學習氣氛。除了軟體技能方面的培訓外,大連的日語培訓市場當屬全國之首。
但是,繁華的外包後面,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大連絕大多數的對日外包專案,都屬於二次甚至三次外包。國內軟體公司所做的工作就是最簡單的編碼,對於技術的創新、團隊的創造力是一個很大的制約,這對大連的長期發展不利。

3.西安:第三個黃埔軍校

西安最大的特色在於擁有像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的人才與科研優勢,其擁有的高校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國第三;此外,西安民辦院校也具有相當的規模。2004年陝西省有近300項軟體產品取得著作權證照,是全國擁有自主產權軟體產品較多的省份。做得較好的軟體企業也多以高校背景為資源,具有相當的技術創新與科研實力。

4.成都:尋求新模式
成都的軟體企業大都是本土四川開辦的。由於成都的生活比較安逸,很少有人願意離開這個城市。再加上成都的高校較多,形成了一定的人才基礎優勢,這種優勢一直都推動著成都的軟體發展而不至於落後過多。
隨著國內大環境的變化以及軟體業的高速發展,成都的人才及地理優勢,使得很多外地企業將分支機構部署到成都,這都給成都的企業帶來了更多競爭,同時也帶來了更多更新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小作坊式的本地軟體公司管理模式承受著變化和衝擊,於是,更適合成都的發展模式也在不斷的出現。軟體外包就給成都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成都運作的低成本,人才的基礎優勢,都適應了軟體外包的需求。從2001年開始,成都的企業開始承接其它地區過來的外包專案。2004年開始,很多歐美的企業也開始把外包的目標投向西部成都。

軟體地理折射產業格局

1.軟體出口四大基地:
北京、上海、珠三角、大連。
據IDC最近的市場調查統計,全球外包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而從中國目前的軟體出口額以及從事軟體出口的企業兩方面來看,對日出口仍佔據主導地位。約為60%。
軟體出口包括四個型別: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軟體出口、嵌入式軟體出口、軟體外包服務以及全球業務流程外包(BPO)。國內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中國軟體出口的地區中,北京佔據38%,上海為19%,廣東為18%,遼寧為12%,其它地區合計13%;顯然,北京、上海、廣東和遼寧這四個地區,佔據著中國軟體出口的大璧江山。
四個軟體出口基地的形成,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⑴地理和經濟發達程度。大連的地理因素以及對日的淵源關係,成為日本外包的第一聯絡地。北京、上海以其資訊後經濟發達特性,吸引著國外的軟體專案進入中國。
⑵打造了軟體產業的完整生態鏈。具備一定的基礎設施,吸引了跨國企業及研發力量,打造了軟體出口的骨幹企業,具備人才、企業以及政策的優勢,形成群體優勢。
⑶地方政府對軟體外包的支援,各種優惠措施,吸引著兩方企業從事軟體外包。

2.嵌入式軟體三大基地:

珠三角、杭州、青島
2004年,國內嵌入式軟體發展非常迅速,系統總產值達到600億元。在通訊、工業控制以及消費電子等領域取得了廣泛應用。其中,珠三角、杭州、青島為代表,形成了三大嵌入式軟體基地,僅這三個地區,就佔據著國內嵌入式市場份額的64%。
珠三角主要以通訊和消費電子類應用為主。國外數碼產業發展速度快,普及程度高,市場空間更大。從2002年開始,國內的數碼業起步,但立刻迅速發展壯大,2003年更是呈現出井噴之勢。國內市場面臨數碼風暴的席捲,而這場風暴最先登陸的地方就是深圳。深圳的經濟發展狀況很好,特別是電子類產品研發和硬體加工製造很發達,資訊與世界同步,數碼、通訊類產業的高速發展為通用軟體的生存發展提供了相當大的空間。同時,深圳彙集了各種人才,既有注重智慧財產權的消費者、佔有的管理人員、出色的技術人才、精明的投資商,還有很多的電子類、數碼類以及通訊類的、在深圳尋找合作機會的廠商。由此,公司最終;選擇了深圳作為國內戰略計劃的司令部,還可以同時兼顧國內外市場以及方便與合作伙伴的交流溝通。其次,深圳的經濟發展狀況比較好,周邊軟體產品的需求也比其它城市來得更強烈,這對數碼/通訊類的軟體企業發展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隨著杭州資訊化與傳統產業日益結合,被廣泛應用於資訊家電、通訊產業及工業控制等眾多領域,嵌入式軟體收入佔純軟體產品的比例不斷提高,還有智慧卡、公交卡、一卡通等產品隨著智慧技術水平與產品智慧化應用的提高,增長很大。佔據很大份額的青島嵌入式產品銷售收入,主要來自於海爾、海信等電子產品製造中的嵌入式產品銷售,在此不再多說了。

3.遊戲開發四足鼎立:

上海、北京、成都、珠三角
隨著網路遊戲的巨大沖擊,遊戲開發在中國也蔚然興起。目前國內研發基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以及珠江三角洲,四足鼎立的格局逐漸形成。
作為裝貨與資訊中心,北京一直具備設定遊戲開發基地的優勢,政府的支援與扶持讓遊戲公司以此落地生根。從盛大運營《傳奇》以來,越來越多的遊戲運營和開發商向上海遷移。盛大公司市場部的負責人李黎君說,“遊戲公司從一開始就有在上海聚焦的趨勢,國內80%以上的遊戲企業都選擇落戶上海或在上海設立分公司。”一方面藉助上海在支援互動娛樂產業發展方面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另一方面上海經濟中心地位所彙集的大量軟體人才,也對遊戲公司產生了吸引力。
成都掌握老牌的遊戲雁基地,至今仍然是國內遊戲開發商最為垂青的城市之一。2004年,成都正式建立數字娛樂軟體園,吸引了很多國內外遊戲軟體企業入駐。包括微軟Xbox、Intel和金山亞丁工作室的遊戲開發團隊都選擇了成都數字娛樂軟體園。在軟體園區,遊戲開發商的密度非常高,有時甚至在一棟寫字樓高達28家遊戲軟體公司。
珠三角地區的政策,無論從遊戲軟體公司建立研發基地的土地優惠,還是到開發人才的個人稅收優惠,都非常到位,吸引了網易、騰迅等國內比較知名的遊戲開發商在此建立自己的遊戲研發基地。

軟體人潮的地理擇業
--人才流動在各大城市間展開競爭

有開發人員講,做軟體開發和所在地區其實沒太大關係,因為在技術上和感受上都一樣,但將目前中國的現狀來說,在哪裡做,還是有著很大的差異,因為不同,外部的環境差異太大。
從最近一個月51Job網站的招聘資料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五地對於軟體人才的需求遠遠大於其它城市,但同時,北京、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的軟體人才供給數量去也明星高於國內其它地區,甚至北京某外企的應招聘比例高達250:1,嚴重供大於求。

北京適合學習,廣州適合創業
廣州某軟體公司副總經理 羅加久
城市與城市都是一樣的鋼筋和水泥,不同的是人文環境。廣州就是一個大的鎮。廣州的軟體開發水平與北京相比相差兩三年。在北京非常多的紅紅火火的各類培訓和IT溝通,在廣州就非常少見。在北京,設計模式天天講天天念,而廣州的開發人員還在萌芽狀態。
我的感覺是北京適合學習,廣州適合創業。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廣州 的創業成本低。150元在廣州棠下(離天河軟體園很近)就可以租一個單間,而在北京三百元卻只能租一張床位。此外,廣州有許多企業在這兒辦廠和駐紮,所以較容易找到企業客戶群,適合創業。
從企業角度講,華南業界的成本低,容易低水平起步是個優勢。但同樣,眼光的侷限性和交流的渠道不暢,使得華南業界整體提升不足,大部分是小公司,堅持過幾年往往就會倒掉,能成長為大型公司的較少。廣州的丁磊在創業之初受惠於張靜君,透過網際網路做了起來。深圳有個騰迅,也做了起來。但提到華南,除了丁磊的網易、馬化騰的騰迅,還有做管理軟體的金蝶和速達外,華南其他的IT公司並無多大知名度。與北京和上海的各類公司整體蓬蓬勃勃發展相比,華南業界還比較欠缺整體成長。這也許跟廣州企業比較務實和低調有關。比如以前的騰迅,不論網際網路低潮高潮與否,都在堅持默默無聞做即時通訊,實在是很難得的。但是過於務實,實質是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作為軟體開發人員來講,廣州工資並不高,而且大型企業不多,並不是一個好的工作城市。我認識 的許多1973年轉1978年出生的人,應該算是軟體業的前輩了吧,每個月的工資,也有4k到7k的,感覺上與畢業兩三年的人差別不大,實在是讓他們非常失望乃至絕望。而且,相當多的人才集中在廣州,造成了廣州的就業工資比深圳,甚至比東莞還要低些。我經常笑稱在東莞工作可以獲得“野外津貼”,工資反而比廣州高一點。

與大連的是是非非
支援中心技術經理 孫澤俊

大連軟體公司的辦公環境一流,女性程式設計師比例少。出來她的美麗之外,軟體外包就是她的第二張名片,在全國範圍內放射著璀璨的光芒。
大連的外包質量非常好,東軟、華信、海輝代表著國內對日、歐美的最高標準。
在外包中,我學習到幾點:第一,日企的詳細設計做的極其完備,而且是用最簡單的工具(Excel、Word)做的。你可能想象不到:日本外包的詳細設計說明書中,用Excel畫出了介面佈局,也用Excel說明資料庫設計。日本的外包文件,最多的是Office,而從來沒有見過Rose、Case或者Erwin這類資料庫建模工具的文件或者其他型別的文件。第二,日本人一絲不苟的精神最讓中國程式設計師震撼。第三,日本人不用盜版軟體,非常自覺。對日外表還造成了日語學習的熱潮。此外,大連的工資水平比不上北京和上海,但外企稍微好些。
大連的軟體業正在高速變化中,隨著大量外企的進入,新技術,新管理思想,必然使大連的軟體業飛速發展。但除了東軟外,很多公司都輕研發 ,重專案。大連很少有做產品,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產業發展首先要謀求經濟發展,而後謀求拘束獨立,如果我們總是做編碼,而不上升到設計層面,那最多也竟是二流企業。
不過,無論如何,大連的美麗,就足夠你愛上它了!

大連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差沙(網名)

大連軟體公司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外企在大連的子公司,實際上也是在做一些總公司的專案,另一種是專門接包做的本地公司。比較來說,像SAP、松下、IBM、之類的外企門檻較高,而本地東軟、華信等外包為主的公司,對本科生的程式設計技術要求不高,因為培訓體系比較健全,入職以後公司安排的基礎培訓比較少,多數是對公司的技術框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另一方面,這些公司對外語的要求很高,出來日語培訓外,經常看見員工拿著日語書苦讀,公司還會安排不定期的外語水平考試,而且與工資掛鉤。
大連高校的計算機教育比較偏重基礎知識,而軟體外包要求JAVA的居多,但學校的JAVA課程多數是選修課,這是比較脫節的。滿天的J2EE招聘資訊,令計算機的本科生欲哭無淚。大連理工大學的畢業生留在大連的佔多數,一方面是環境不錯,佔有地域和機會優勢,找工作方便且風險小,另外一個原因也可能是能力或信心不足吧。而更有自信者,中希望進入北京、上海等城市尋找機會。

昆明不是我的家
華為前技術員工 劉金雨

家在北京,昆明上的大學,畢業最早去了深圳。感覺深圳炒得很熱,機會也很多,因此慕名而去。可到了之後才發現,情況自從深圳失去了特區待遇後開始下滑,在軟體開發方面並不理想。後來,因為在昆明讀書的緣故,對當地的環境、市場情況比較熟悉,而且有一些合作伙伴和客戶關係都在昆明,因此我嘗試在昆明創業,做企業專案。但後來的情況,以失望居多,所以一年後還是回了北京。
在不同的地區作開發,有很大的區別。
1.從創業做公司角度來講,這是把雙刃劍。相比深圳和北京,昆明市場有很大空白,競爭相對較小。對於一個基礎不是很好的小公司,選擇稍微寬鬆點的市場環境是比較適合的。但這同時也存在另一個問題:由於當地的物價指數比較低,做同樣專案,報價也會很低。舉個例子,北京可以談到10萬的專案,昆明卻只能談到1萬左右。
2.從開發人員的角度來說,昆明不是很適合發展。,軟體企業少,涉及到的專案基本上都是MIS系統。其次,當地開發人員的技能普遍不高,對於個人成長不利。第三,待遇無法跟大城市相比,昆明開發人員的待遇一般在1500-3000之間。

中國特色的軟體地理的產生緣由

採訪中,多位專家,當前的軟體地理格局是經濟、政治以及自然地理社會主義國家的合力所決定,是帶有中國特色的軟體地理。
首先,經濟與資訊化的發展,給了軟體業一個較高的起點;另外,軟體地理的形成,與中國政府的整治措施關係很大,政府的政策傾斜會給一個地區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此外,地區的歷史積累、人才環境和產業、社會環境,也會對當地軟體業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經濟文化地理是第一要素

第一梯隊的形成是由其特殊的經濟、政治文化和資訊位置決定的。軟體業發端於歐美,很多技術都是從國外引入,可這些外資和海歸們通常都把眼光放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這基本上和經濟發展的地理格局相似,以北京、上海、深圳為龍頭,各牽一方,呈發散狀分佈。北京作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對軟體技術和資訊的宣傳與推動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吸引了大批公司在此設立中國公司或研發中心。上海掌握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對人才和商業資訊發展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眾多外企和海歸將此作為軟體業的發展點。廣州和深圳則因為歷史和積累,作為沿海發達地區,自然是資訊化的第一入口,有著無比的優越性。

政府力量是中國軟體地理格局產生的最直接因素

軟體地理的整體格局,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政府的力量,其次才是地區的優勢。全國軟體產業集中地,基本上都是以科技部1995年開始組建至今的29家軟體園,國家計委與信產部2001年認定的11個國家軟體產業基地,以及多家政府機構聯絡認定的6家國家軟體出口基地為整體佈局。

以大連和瀋陽為例,日企因為地理原因以及歷史傳統,與東三省有著很近的聯絡。大連一方面具備地理優勢,再加上軟體園區的政策傾斜,優美的生活環境,以及當地科研與政要的見識,迅速躍起為東三省的一顆軟體明星。而瀋陽雖然身為省會,但在軟體業的發展中卻滯後很多。
西安、成都和武漢有共同點,都是省會城市,歷史悠久,更重要的是擁有多所著名院校所積累的技術、人才與科研實力。對比鄭州,同樣為歷史悠久的省會城市,甚至地處交通樞紐,但後者的軟體業卻落後更多,這就不是簡單的地理元素所決定了。

中國軟體產業地域佈局的兩條發展路線

對於軟體地理的進一步發展,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軟體產業的地域特色將越來越明顯,差異化越來越明顯。同時,地域產業帶之間的分工合作也越來越緊密,從而形成完整清晰的軟體產業鏈。發達城市將繼續成為軟體行業的領頭者,發揮著重要的國際對外。而第二經城市將在軟體的研發、生產以及行業軟體中有所作為,並出鮮明的特色。此外,有些二三級城市將成為外包專案的實際開發者。
青潤認為,無論地域特色將引發職能繼續分化。北京將成為資訊中心,成為軟體業技術諮詢、顧問的培訓企業與技術人員的集中地。上海以其外向型經濟的濃厚商業氣氛,逐漸成為海外外專案的大陸集散地,承擔分包發包的管理的角色。南京、武漢、廣州、深圳因為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一定的人才優勢,將成為國內廠商成長壯大階段最好的駐留地,同時部分地承擔外包專案的開發。而西部的成都、西安等地將成為外包專案的實際開發承擔者。
事實上,從中國軟體產業整體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發展符合資源配置的最最佳化,也有助於充分發揮整體優勢,把軟體企業做大做強。
然而,如果政府不能夠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規劃,任由各地方政府畫地為牢,各自為戰,零散發展;那麼一方面,各地方的格局差距會越來越少,越來越模糊,形成一大批依賴本地市場、本地產業的小型企業,很難長大。
目前的軟體產業究竟會沿著哪條路線發展,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在整個的過程中,政府所起到的作用當然是不可忽視的。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政府已經越來越瞭解如何發展軟體業。在接受本刊採訪時,普元軟體董事長劉亞東說,政府對於軟體產業的介入,應當是戰略上加強,戰士上削弱,既要有建立強大民族軟體產業的規劃和政策,又不能親自介入,與民爭利。如果政府能夠以科學的態度引導軟體產業的發展,我們將會看到中國軟體地理格局的持續的良性變遷。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43614/viewspace-88079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