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專案是面紅旗還是個黑洞 六點建議請參考

terryisme發表於2009-05-05
當選型時ERP廠商間騰騰的殺氣散盡,當啟動大會上領導們鏗鏘的誓言遠去,當系統定義時無盡的爭論被忘卻,當整理資料系統切換的加班加點兌成了獎金,當開機聯線進入系統成為工作習慣,當顧問們的身影不再常見……

  ——“這就是我們的ERP?我們的ERP就是這樣?”好像和我們當初的想象一樣又不太一樣,一種說不清的感覺在人們的心中油然產生,是時候問一聲了,我們的ERP到底怎麼樣?

  投入了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投入了數十數百萬的資金,投入了多少幹部員工的心血,ERP終於上線了。塵埃落定,喧囂復歸平靜,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似乎走進了尾聲。值得嗎?人們問。

  有很多文章談ERP的成功與失敗,有很多方法評價ERP的效益和效果。有人大聲疾呼ERP成功率為零,有人指責ERP使企業陷入IT黑洞,有人卻針鋒相對說ERP提升了企業競爭力,還有人津津樂道ERP創造了多少直接效益多少間接效益。而我們自己的ERP專案呢,它到底是面紅旗還是個黑洞?

  這是一個專案評價的問題,也是一個ERP專案如何做好實施收尾工作的問題。那麼,這個評價、這個收尾工作如何才能做好呢?有幾點建議請參考。

  1. 正確的人

  應該由誰來評價我們的專案成功與否呢?有文章說“ERP成功,企業說好就是成功”。然而企業裡有很多人,參與專案的也不少。高層管理人員、核心部門的主管、基層操作的員工,站的角度不同,發表意見的方式也不同。高管們說見到效益才是成功的;中層們說流程順了、資料準了應該就算成功了吧;基層說操作簡便工作量減少了就成功了。眾口難調啊!何況,專案實施時的工作調整、權利再分配難免讓部分人受到負面影響,他們是否還能以平和公正的心態來評價呢?

  引入第三方評估是個不錯的想法。由專業的顧問、行業專家來評估,客觀、可比、也權威。專家們見多識廣,可以透過與同行業、同規模、同地的企業進行對比,可以與同目標、同型別、同時期、同投資規模的專案進行對比,對專案的投資、執行、技術、效果作出評估,讓我們瞭解當初的決策是否正確,實施的工作是否有效,ERP系統能為企業提供多大的幫助。同時,專家們還可以指出專案中的成績和不足,為企業下一階段的資訊化專案安排提供幫助。

  2. 正確的時間

  評估應該在專案上線後多長時間進行呢?建議在專案上線之後,解決了因並行、不夠熟悉系統和流程等帶來的忙亂後馬上進行。這個時候進行評估有很多好處:專案實施的熱情還在,對評估後改進的速度與力度相應也快一些;系統執行中該發現的問題也已經發現,評估可以有的放矢;人們逐漸開始熟悉並接受新的系統,而且已經開始著手使用系統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了,不會因態度問題出現誤導;我們的解決問題的幫手和老師——實施顧問還在,可以一起完成評估和改進。

  在這個時候進行評估有兩個目的。一是總結實施階段的經驗,評價大家工作的效果,保證大家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避免專案結束時人員歸隊時計程車氣低落和不穩定感。另一方面是可以及時從更高的角度發現並提出問題以便解決,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把ERP系統的所有權從實施組移交給經營管理者,這個接力棒的傳遞標誌著公司由學習系統轉向駕御系統實現業績。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進行評估,可以有效的把大家的注意力從努力發現系統、流程不完善的地方,轉移到使用系統去努力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3. 正確的方法

  評估與評價應該採用適當的方法。為什麼ERP的成功難以判斷,而財務軟體、CAD這樣的專案從來沒有類似的爭論?因為它們評價的標準和方法是單一的。因為專案的投資小、週期短,大家一般不去做什麼投資回報、效益分析,甩賬、甩圖板就是成功的標誌。

  判斷ERP成功與否比較權威的方法包括:(1)《A、B、C、D優秀企業運作考核提綱》,MRPII的主要創始人O.懷特在1976年提出,1993年修訂,分為戰略規劃、員工與團隊精神、全面質量管理與進取不懈、新產品開發、計劃與控制5大部分。(2)美國標準化研究機構BenchmarkingPartners的ERP專案評價體系,是透過對使用者專案的投資回報情況進行全面調研後提出的一套ERP專案評價體系,包括專案驅動因素、事務處理指標和關鍵成功因素等三個方面的內容。(3)ERP應用績效評價體系:由評價制度體系、評價組織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三個部分組成,既可以定性的反映企業透過應用ERP後在管理方面有哪些明顯的改進、提高和創新,又可以用相關經濟指標定量的反映企業綜合能力和管理過程狀況的改進和提高。

  從上述幾種方法可以看出,ERP評價方法主要還是側重企業應用狀況的評價,也就是對應用ERP一個階段後,企業是否因ERP而獲益、獲益程度如何進行的評價。第一,剛剛上線的企業使用這樣的分析評價方法未必完全適合;第二,在部分實現ERP的公司需要對這些方法體系擇部分使用。因此,除了選擇這些方法體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對系統執行狀況、實施的效率與效果的評估。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93029/viewspace-102175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