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命令的用法和詳解
sar 命令列的常用格式:[@more@]
sar [options] [-A] [-o file] t [n]
在命令列中,n 和t 兩個引數組合起來定義取樣間隔和次數,t為取樣間隔,是必須有的引數,n為取樣次數,是可選的,預設值是1,-o file表示將命令結果以二進位制格式 存放在檔案中,file 在此處不是關鍵字,是檔名。options 為命令列選項,sar命令 的選項很多,下面只列出常用選項:
-A:所有報告的總和。
-u:CPU利用率
-v:程式、I節點、檔案和鎖表狀態。
-d:硬碟使用報告。
-r:沒有使用的記憶體頁面和硬碟塊。
-g:串列埠I/O的情況。
-b:緩衝區使用情況。
-a:檔案讀寫情況。
-c:系統呼叫情況。
-R:程式的活動情況。
-y:終端裝置活動情況。
-w:系統交換活動。
下面將舉例說明。
例一:使用命令列 sar -u t n
例如,每60秒取樣一次,連續取樣5次,觀察CPU 的使用情況,並將取樣結果以二進位制形式存入當前目錄下的檔案zhou中,需鍵入如下命令:
# sar -u -o zhou 60 5
螢幕顯示:
SCO_SV scosysv 3.2v5.0.5 i80386 10/01/2001
14:43:50 %usr %sys %wio %idle(-u)
14:44:50 0 1 4 94
14:45:50 0 2 4 93
14:46:50 0 2 2 96
14:47:50 0 2 5 93
14:48:50 0 2 2 96
Average 0 2 4 94
在顯示內容包括:
%usr:CPU處在使用者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sys:CPU處在系統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wio:CPU等待輸入輸出完成時間的百分比。
%idle:CPU空閒時間百分比。
physc 消耗物理處理器的數目,只在共享處理器或啟用同時多執行緒的分割槽上報告
在所有的顯示中,我們應主要注意%wio和%idle,%wio的值過高,表示硬碟存在I/O瓶頸,%idle值高,表示CPU較空閒,如果%idle值高但系統響應慢時,有可能是CPU等待分配記憶體,此時應加大記憶體容量。%idle值如果持續低於10,那麼系統的CPU處理能力相對較低,表明系統中最需要解決的資源是CPU。
如果要檢視二進位制檔案zhou中的內容,則需鍵入如下sar命令:
# sar -u -f zhou
可見,sar命令即可以實時取樣,又可以對以往的取樣結果進行查詢。
例二:使用命行sar -v t n
例如,每30秒取樣一次,連續取樣5次,觀察核心表的狀態,需鍵入如下命令:
# sar -v 30 5
螢幕顯示:
SCO_SV scosysv 3.2v5.0.5 i80386 10/01/2001
10:33:23 proc-sz ov inod-sz ov file-sz ov lock-sz (-v)
10:33:53 305/ 321 0 1337/2764 0 1561/1706 0 40/ 128
10:34:23 308/ 321 0 1340/2764 0 1587/1706 0 37/ 128
10:34:53 305/ 321 0 1332/2764 0 1565/1706 0 36/ 128
10:35:23 308/ 321 0 1338/2764 0 1592/1706 0 37/ 128
10:35:53 308/ 321 0 1335/2764 0 1591/1706 0 37/ 128
顯示內容包括:
proc-sz:目前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程式表的表項數,由核心引數MAX-PROC控制。
inod-sz:目前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i節點表的表項數,由核心引數
MAX-INODE控制。
file-sz: 目前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檔案表的表項數,由核心引數MAX-FILE控制。
ov:溢位出現的次數。
Lock-sz:目前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記錄加鎖的表項數,由核心引數MAX-FLCKRE控制。
顯示格式為
實際使用表項/可以使用的表項數
顯示內容表示,核心使用完全正常,三個表沒有出現溢位現象,核心引數不需調整,如果出現溢位時,要調整相應的核心引數,將對應的表項數加大。
例三:使用命行sar -d t n
例如,每30秒取樣一次,連續取樣5次,報告裝置使用情況,需鍵入如下命令:
# sar -d 30 5
螢幕顯示:
SCO_SV scosysv 3.2v5.0.5 i80386 10/01/2001
11:06:43 device %busy avque r+w/s blks/s avwait avserv (-d)
11:07:13 wd-0 1.47 2.75 4.67 14.73 5.50 3.14
11:07:43 wd-0 0.43 18.77 3.07 8.66 25.11 1.41
11:08:13 wd-0 0.77 2.78 2.77 7.26 4.94 2.77
11:08:43 wd-0 1.10 11.18 4.10 11.26 27.32 2.68
11:09:13 wd-0 1.97 21.78 5.86 34.06 69.66 3.35
Average wd-0 1.15 12.11 4.09 15.19 31.12 2.80
顯示內容包括:
device: sar命令正在監視的塊裝置的名字。
%busy: 裝置忙時,傳送請求所佔時間的百分比。
avque: 佇列站滿時,未完成請求數量的平均值。
r+w/s: 每秒傳送到裝置或從裝置傳出的資料量。
blks/s: 每秒傳送的塊數,每塊512位元組。
avwait: 佇列佔滿時傳送請求等待佇列空閒的平均時間。
avserv: 完成傳送請求所需平均時間(毫秒)。
在顯示的內容中,wd-0是硬碟的名字,%busy的值比較小,說明用於處理傳送請求的有效時間太少,檔案系統效率不高,一般來講,%busy值高些,avque值低些,檔案系統的效率比較高,如果%busy和avque值相對比較高,說明硬碟傳輸速度太慢,需調整。
例四:使用命行sar -b t n
例如,每30秒取樣一次,連續取樣5次,報告緩衝區的使用情況,需鍵入如下命令:
# sar -b 30 5
螢幕顯示:
SCO_SV scosysv 3.2v5.0.5 i80386 10/01/2001
14:54:59 bread/s lread/s %rcache bwrit/s lwrit/s %wcache pread/s pwrit/s (-b)
14:55:29 0 147 100 5 21 78 0 0
14:55:59 0 186 100 5 25 79 0 0
14:56:29 4 232 98 8 58 86 0 0
14:56:59 0 125 100 5 23 76 0 0
14:57:29 0 89 100 4 12 66 0 0
Average 1 156 99 5 28 80 0 0
顯示內容包括:
bread/s: 每秒從硬碟讀入系統緩衝區buffer的物理塊數。
lread/s: 平均每秒從系統buffer讀出的邏輯塊數。
%rcache: 在buffer cache中進行邏輯讀的百分比。
bwrit/s: 平均每秒從系統buffer向磁碟所寫的物理塊數。
lwrit/s: 平均每秒寫到系統buffer邏輯塊數。
%wcache: 在buffer cache中進行邏輯讀的百分比。
pread/s: 平均每秒請求物理讀的次數。
pwrit/s: 平均每秒請求物理寫的次數。
在顯示的內容中,最重要的是%cache和%wcache兩列,它們的值體現著buffer的使用效率,%rcache的值小於90或者%wcache的值低於65,應適當增加系統buffer的數量,buffer數量由核心引數NBUF控制,使%rcache達到90左右,%wcache達到80左右。但buffer引數值的多少影響I/O效率,增加buffer,應在較大記憶體的情況下,否則系統效率反而得不到提高。
例五:使用命行sar -g t n
例如,每30秒取樣一次,連續取樣5次,報告串列埠I/O的操作情況,需鍵入如下命令:
# sar -g 30 5
螢幕顯示:
SCO_SV scosysv 3.2v5.0.5 i80386 11/22/2001
17:07:03 ovsiohw/s ovsiodma/s ovclist/s (-g)
17:07:33 0.00 0.00 0.00
17:08:03 0.00 0.00 0.00
17:08:33 0.00 0.00 0.00
17:09:03 0.00 0.00 0.00
17:09:33 0.00 0.00 0.00
Average 0.00 0.00 0.00
顯示內容包括:
ovsiohw/s:每秒在串列埠I/O硬體出現的溢位。
ovsiodma/s:每秒在串列埠I/O的直接輸入輸出通道快取記憶體出現的溢位。
ovclist/s :每秒字元佇列出現的溢位。
在顯示的內容中,每一列的值都是零,表明在取樣時間內,系統中沒有發生串列埠I/O溢位現象。
sar命令的用法很多,有時判斷一個問題,需要幾個sar命令結合起來使用,比如,懷疑CPU存在瓶頸,可用sar -u 和sar -q來看,懷疑I/O存在瓶頸,可用sar -b、sar -u和sar-d來看,以上舉出的五例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
hdisk1 41 0.0 64 259 0.0 0.0
avque 表示等待IO對列數,其值很高則預示著磁碟有較大瓶頸
r+w/s 對應tps,blks/s是按 0.5Kbytes/s 計算的傳輸速度
注意:如果沒有請求其他特定內容的選項,sar 命令報告系統單元的活動。如果使用 -P 標記,並且分割槽使用共享處理器執行,並且如果分配了分割槽的使用容量,那麼,命令則報告帶 cpuid U 的 CPU 行,顯示全系統(system-wide)未使用的容量。
如果分割槽使用 uncapped 模式的共享處理器執行,那麼,%entc 將報告每個 CPU 行 granted entitled capacity 的百分比,和全系統 CPU 行中 allocated entitled capacity 百分比。
11:00:05 19.0 100 1.0 50
11:00:07 7.0 100
11:00:09 3.0 100
11:00:11 4.0 100
runq-sz = 執行佇列的平均長度。(執行佇列的平均長度就是等待在佇列中的程式數目)
%runocc = 執行佇列被佔用的時間百分比。
swap-sz = 等待被記憶體頁交換的程式的平均數目。
%swapocc = 記憶體頁交換佇列被佔用的時間百分比。
#sar -P ALL 3 2
AIX testhost 1 5 0050C33A4C00 06/28/05
17:30:05 0 38 4 43 15
1 32 3 49 16
2 51 3 44 2
3 53 3 42 2
- 44 3 44 9
17:30:08 0 35 1 46 18
1 18 3 70 9
2 24 2 60 14
3 16 1 81 3
- 23 2 64 11
1 25 3 59 13
2 38 3 52 8
3 34 2 62 2
- 33 3 54 10
#sar -c 3 2
AIX test 1 5 0050C33A4C00 06/28/05
17:31:03 5738 484 439 0.00 0.00 952729 1073997
17:31:06 3365 149 266 0.00 0.00 11620 93015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490392/viewspace-102614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sar命令使用詳解
- sar命令詳解(轉)
- sar命令用法(轉)
- 【jar命令的用法詳解】JAR
- Ubuntu mount命令用法詳解Ubuntu
- aix svmon 命令用法詳解AI
- Java中jar命令用法詳解JavaJAR
- linux下xargs命令用法詳解Linux
- find命令的exec選項用法詳解(轉)
- Java 中 this 和 super 的用法詳解Java
- rowspan和colspan用法詳解
- Linux sar命令Linux
- oracle中的exists和not exists和in用法詳解Oracle
- 雲伺服器chmod命令用法詳解伺服器
- 網路命令ifconfig用法詳解。
- oracle中的exists 和not exists 用法詳解Oracle
- jQuery offset()和position()用法詳解jQuery
- 達夢資料庫Disql用法詳解之Disql命令列命令用法介紹資料庫SQL命令列
- {HELP}sar命令的問題(轉)
- ADB 操作命令詳解及用法大全
- linux expr命令引數及用法詳解Linux
- Linux中find命令-path -prune用法詳解Linux
- Linux之sar命令Linux
- chmod命令詳細用法
- CRSCTL和SRVCTL的命令用法
- 每日Linux命令(3):sarLinux
- sar命令補充例項
- Oralce 使用SQL中的exists 和not exists 用法詳解SQL
- ldconfig命令和ldd命令詳解
- axios的用法詳解iOS
- struct的匿名用法詳解Struct
- RMAN的list和report命令詳解
- 以太坊客戶端Geth命令用法-引數詳解客戶端
- Linux中&&和&,|和||用法及區別詳解!Linux
- extern用法詳解
- Metasploit用法詳解
- xargs用法詳解
- Nmap用法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