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學習筆記

harson發表於2009-04-30
[@more@]

《會計學》 陳菊花 陳良華編 科學出版社

1. 會計師一個以提供財務資訊為主的經濟資訊系統,有以下特點:

① 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

以資金運動為會計物件

以提供決策使用者相關決策資訊為會計目標

具有一套科學完整的專門技術和方法

具有反映和控制兩種基本只能的一個經濟資訊系統

2. 會計的兩大分支:

財務會計(financial accounting),是以傳統會計為內容透過一定得程式和方法,將企業經濟活動中的業務資料,經過記錄、分類、彙總,編輯成會計報表,向企業外部與企業有利害關係的集團和個人提供反映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及其變動情況的會計報表。

特點:

① 主要透過編制會計報表,使企業外部資訊使用者(股東、政府、銀行)等及時瞭解資訊、制定決策、因此財務會計被稱為外部會計

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時候的總結與記錄。對企業過去的經營活動進行客觀的反映和監督,又被稱為事後會計。

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counting)是適應現代管理的需要,突破原有會計領域而發展起來的相對獨立的會計學科。

管理會計是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會計資訊及其它有關管理資訊,運用數學、統計和計算機等技術方法透過對比、計算、分析等手段的運用,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經營決策、制定規劃、管理控制企業經營活動資訊的報表,因此,管理會計被稱為對內報告會計或內部會計。

管理會計也被稱為事中控制會計和事前決策會計,因為管理會計包括規劃和控制兩個方面的內容,前者主要透過確定目標、編制計劃和確定實現計劃的手段和方法。來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進行全面籌劃;後者則主要透過落實責任、考核業績和分析計劃的執行情況來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控制。

3. 會計理論的構成要素及其關係:

會計理論是會計的基礎觀念,它主要是由會計目標(accounting objective)、會計假設(accounting postulates)、會計概念(accounting concepts)以及會計原則(accounting principle)。企業資金運動與某一時點相對靜止的狀態、特徵,我們稱之為企業的財務狀況(financial position)。

會計概念

1資產(assets):

國際會計準則(IAS):資產是指作為以往事項的結果而由企業控制的、可望向企業提供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資產按其流動性分為流動資產(current assets)和非流動資產,所謂資產的流動性,就是指資產的應變能力,我們之所以要把流動資產在資產中分別開來,是因為用它們來說明某一企業的短期償還能力極為重要。所謂短期償債能力指的是在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以現有資產抵償即期債務的能力。

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再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週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賬款及預付賬款和存貨等。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均屬於非流動資產,包括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它資產等。

2負債(liabilities

國際會計準則(ITS)定義:負債是由於以往事項而發生的企業現有義務,這種義務的結算將引起還有經濟利益的企業資源外流。

負債像資產一樣,通常有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流動負債(current liabilities)是指將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週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付股利、應付稅金、其它暫收應付款項、預提費用或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等。從負債即為“負資產”的角度看,流動負債值那些要動用流動資產來償付的債務,所以,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之間有一層直接的關係,通常就用這種關係來說明公司的償還能力,償還期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週期以上的債務即為非流動負債,通常有稱為長期負債(long-term liabilities)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3所有者權益(owner’s equity

國際會計準則:所有者權益(產權)是指在企業中扣除企業全部負債以後的剩餘權益,在西方會計中,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資本”(capital)在股份制企業,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stockholder’s equity.

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對其的定義是:所有者權益時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未會計的三個要素,構成等式:資產= 負債 + 所有者權益

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會計等式原理設計,按一定格式反映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資訊的報表即為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它在左方反映資產,右方反映負債和所有者利益。由於負債又稱為債權人權益,所以右方也可統稱為權益,左右兩方合計金額必相等,保持平衡。

4收入(revenue

國際會計準則:營業收入(revenue)和利得gain均包括與收益(income)概念中所謂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正常營業過程中所產生的收入,而利得則是指非正常的收入,例如變賣非流動資產發生的收益。

從實質上說,所謂收入就是企業資金運動呈顯著變動狀態時。某一期間由於補償生產和銷售產品(或勞務)的資金耗費而獲得的資金回收。

5費用(expenses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產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從實質上說,費用就是企業資金運動呈顯著變動狀態時,某一期間為了取得收入或取得資產二花費的力量。

與費用密切相連的另一個概念是成本,一般的說,成本是指為特定目的而發生的資金耗費,及費用的物件化。

所謂成本計算,實質上是在確認了費用的基礎上,對費用按照一定物件進行重新分類組合。

國際會計準則中,費用概念是與收益概念配比的,因此,除包括企業為獲得營業收入而發生的耗費外,還包括不產生營業收入的資產耗費或減少,稱為損失(loss)。

6利潤(profits)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等概念,關係如下:淨利潤 = 利潤總額 - 所得稅,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利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 - 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其它業務利潤=其它業務收入-其它業務支出,

在西方財務會計中,常用淨收益(income)或企業收益(business income)來替代利潤(profits)一詞,即一定時期企業的全部收入(包括利得)超過全部費用(包括損失)的餘額,因此利潤的第二個會計等式為:利潤(淨收益)= 收入-費用,根據上述關係設計,按一定格式反映企業收入、費用、利潤資訊的報表即為利潤表。它清楚的反映了企業利潤總額的形成步驟,準確揭示了利潤構成要素間的內在聯絡,也便於報表使用者進行企業盈利分析,評價企業的盈利狀況和工作成績。

由於企業收入、費用和利潤三要素揭示的是企業資金運動呈現顯著運動時的過程和特徵,是對企業資金從一個靜點到另一個靜點變動的揭示,所以在資金經過一個期間的變動後,其狀態表現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會計程式(accounting procedures)和會計方法(accounting methods)是指某一個會計主體在記錄和反映某項經濟業務時所採用的會計技術方法,在廣義上會計程式和會計方法沒什麼區別,但在狹義上,會計程式僅指會計賬務的處理步驟和過程,其中包括記錄、分類、彙總、分析等,而會計方法僅指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具體步驟。

會計迴圈、財務會計的日常程式與方法

我們把在一個會計期間,從交易和事項的分析確認開始到編報出財務報告為止的一系列會計處理程式稱之為會計迴圈。

會計迴圈(accounting circle)主要由憑證、賬簿和報表三個基本因素組成,而且遵循一定的順序。即:憑證——>賬簿——>報表,

會計迴圈步驟:

1交易和事項的分析,最重要的一步,確定借記帳戶、貸記帳戶;

2在記賬憑證(或普通日記賬)中記錄分析的結果;

3過賬與對賬,將記賬憑證上的內容轉移到分類賬和日記賬並相互核對;

4會計期末,編制賬項調整前的試算平衡表,計算餘額找出差錯;

5會計期末,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透過判斷確定調整分錄,並登記入賬;

6編制調整後的試算平衡表,以確定調整後賬簿記錄的準確性;

7結賬,包括:計算結賬各臨時性帳戶和過度帳戶,以確定當期淨收益,而且還要結出實帳戶餘額,以轉至下期連續記錄;

8編制結構後試算平衡表;

9編制財務報表。

帳戶(account)就是對會計要素進行記錄和分類核算的工具。會計用帳戶對交易資料進行分類歸集,並在次基礎上進行會計記錄、計量和彙總。

會計科目對會計要素的科學、系統的再分類專案就是會計科目。

“帳戶”和“會計科目”的聯絡與區別:

會計科目僅指帳戶的名稱,而帳戶除了有名稱外還有一定得格式和結構,能分類反映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

在實際工作中,一般先設定會計科目,然後依據會計科目設定賬戶。

總之,賬戶是分類、記錄、整理和彙總原始資料和其他會計資料的手段和工具。

賬戶的結構,因增加和減少兩種情況分為左右兩方。

本期增加的金額稱為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的為本期減少發生額,增減想減後的為餘額,餘額有期初和期末之分。

期末餘額=期初餘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

賬戶的基本結構包括:賬戶的名稱、記錄經濟業務的日期和經濟業務的內容摘要、所依據的記賬憑證號碼、增減金額及其餘額。

賬戶分類

1.按賬戶所放映內容的詳細程度

總分類賬,也稱總賬或總賬科目,用來總括反映會計要素增減變化情況。

明細分類賬,也稱明細分類賬或明細分類科目,詳細反映各會計要素變動的具體資訊,是對總分類賬的說明和細化。

2.按經濟內容分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成本、損益

複式記賬

概念:是指對於每一項交易或事項,以相等金額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絡的賬戶中進行登記的記賬方法。

原理: 資產= 負債+所有者權益

既然任何一筆交易或事項的發生都會同時引起兩個方面的變化,但卻不會破壞資產和權益之間的平衡關係,那麼在記錄每一項交易和事項時,就必須同時、等額的在相互聯絡的不同賬戶見反映其所引起的不垃圾廣告面的變化,以便完整的反映經濟業務的全貌,揭示資金運動的來龍去脈,這就是複式記賬原理。

借貸記賬法:

所謂借貸記賬法,是指以“借”“貸”作為記賬組合,以“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作為記賬原則,來記錄經濟業務的一種複試記賬方法,現代借貸記賬法中“借”“貸”已經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僅為記賬符號。

借貸記賬法下,帳戶的左方是借方,右方是貸方,但各登記什麼視賬號性質定。

構成資產負債表專案的實帳戶是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在按帳戶法格式編制資產負債表時,由於資產負債表的左方反映資產專案,因此習慣上以資產的借記來登記資產本期增加額和期初餘額,貸方登記資產的本期減少額,正常情況下,資產的期初餘額與本期增加額之和總是大於本期減少額,所以資產賬戶的期末餘額往往在借方。這四項的關係:

資產賬戶:期末借方餘額=期初借方餘額+本期借方發生額本期貸方減少額

由於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列示在資產負債表的右方,因此習慣上在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賬戶的貸方登記期初餘額和本期發生額,借方登記本期減少額。餘額一般在貸方,關係如下:

權益賬戶:期末貸方餘額=期初貸方餘額+本期貸方發生額本期借方發生額

收入和利潤賬戶的相知與權益賬戶一致,而費用賬戶則與權益賬戶性質相反,也就是說,收入和利潤賬戶的貸方登記本期增加額,借方登記本期減少額,如果有餘額(未結轉前),一般在貸方,費用賬戶的借方登記其本期的增加額,貸方登記其本期減少額,如有餘額(未結轉前)一般在借方。在借貸記賬法下,六類賬戶的基本結構如下:

借貸記賬法下發生額平衡的基本關係式:

全部賬戶的本期借方發生額=全部賬戶上的本期貸方發生額

借貸記賬法下餘額平衡的基本關係式:

全部資產類賬戶的期末借方餘額合計=全部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類賬戶的期末餘額合計

利用借貸記賬法,可以分析會計主體發生的交易和事項,並記錄到相關的賬戶中,這一過程藉助做“會計分錄”來完成。

會計分錄(entry)是按照一定的格式標明某項交易或會計事項應計入的賬戶、記賬方向與金額的一種記錄,這一過程稱為“編制會計分錄”。編制會計分錄是編制記賬憑證的核心工作。

會計憑證

用來證明經濟業務發生,明確經濟責任和作為記賬依據的書面憑證就稱之為會計憑證(accounting voucher)。

分類:按填製程式和用途分為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

原始憑證又稱為單據,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時取得或編制的,用以明確經濟責任,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證明,如發票等,其作為檔案儲存,必要時用來核實。

記賬憑證:交易和事項發生後,會計人員要根據稽核後的原始憑證編制會計分錄(entry),列示應借記和貸記的賬戶和金額,作為記賬依據,在實務中,會計分錄一般編制在專門的表單中,這種表單就是記賬憑證。

記賬憑證又稱傳票,是由會計人員根據稽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或原始憑證彙總表編制的,用以確定會計分錄,作為記賬的直接依據的書面檔案。

過賬:是將反映在會計憑證上的各種交易和事項的有關資訊分別轉列到賬簿中去的會計方法,通常又稱為記賬或登帳。

對賬:就是核對賬目,達到賬證相符、賬帳相等、賬物相等、賬款相等。

結賬:就是在把本期內所發生的交易事項全部登記入賬的基礎上,對該期內的所有賬戶餘額結轉下期,以完成本期賬戶記錄的過程,是一項例行的會計期末程式,包括對損益類賬戶的結轉(需要編制分錄)和實帳戶的劃線總結(將餘額直接轉入下期的相關賬戶)。

結賬程式一旦完成,就可以編制試算平衡表,然後在試算平衡的基礎上編制會計報表,完成一個會計迴圈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95776/viewspace-102151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