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 從入門到放棄

eclipse_xu發表於2016-10-20

推送

推送簡直就是一種輕量級的騷擾方式

自從有了推送,各個公司基本上都在使用推送,這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提醒方式,Android較iOS強的一個部分,也就是在於Android的Notification。Google教育我們利用好Android的通知模組,做更多友好的互動,可這句話,翻譯成中文,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在Notification中推送各種廣告,而且僅僅就是一些廣告,Notification各種牛逼的功能,完全不需要,這也違背了Google設計Notification的初衷。

更關鍵的是,現在隨便找一款App,沒有推送的真是鳳毛麟角,更可惡的是,做外賣的App給我推送奧運新聞,一條新聞十幾個App推送,以至於現在很多使用者都非常反感各種推送廣告,就我本人而言,基本上會禁用所有廣告類的App的推送。

本人非常反感推送,借用王思聰的一句話,XXX App天天給我推送各種廣告,還TM是自己做的推送,真是絕了。

推送方案

輪詢

輪詢是最簡單的與伺服器保持通訊的方式,即迴圈向伺服器通訊。這個方案的特點就是通訊由客戶端主動發起,你需要自己實現輪詢訊息佇列、頻率等等引數,在功耗和效果間做權衡,類似於TCP的短連線。

SMS

這個其實就是藉助簡訊來實現資訊的展示,只不過把簡訊內容展示到了Notification中,這個方案,到達率確實高,畢竟簡訊是比較可靠、穩定的,但劣勢也很明顯,就是成本很高,而且在Android平臺上,簡訊的許可權比較開放,容易被劫持。

長連線

長連線和前面提到的短連線,都是基於Socket連線的方式,他們的區別在與,短連線是每次資料傳輸完畢後就斷開連線,而長連線不會。所以,基於輪詢的方式,每次都要進行鏈路的連線,效能消耗更大,基於長連線的方式,就是對這點的改進。應用一旦與伺服器連線成功,並不會主動斷開連線,後面的通訊都基於這個通道。目前大部分的推送服務都是基於長連線的推送,在後臺維護一個Service,維持應用與服務端之間的TCP長連線。

推送方案

iOS

iOS這邊使用系統統一的APNs,所有推送訊息都由蘋果的伺服器進行下發,同時,也由系統進行統一展示和處理。

GCM

與iOS一樣,Android同樣有一套內建的推送方案,但很可惜的是,Google的服務在中國大陸無法使用,草了個蛋。

第三方推送服務

專業的第三方推送

  • 極光
  • 個推
  • 友盟推送

手機ROM廠商推送

  • 華為推送
  • 小米推送

BAT級別的全家桶

  • 阿里推送
  • 信鴿推送
  • 百度推送

關於第三方推送服務在各個App中的使用率,大家可以參考賈吉鑫的這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MxMjQzMw==&mid=2648112527&idx=1&sn=b23c1b5f3e32e343ad96d705bd4d63ff

第三方推送注意

這些推送服務大同小異,基本上一家使用了一個新功能,另外幾家,也會很快推出這個功能,就例如之前比較火的,『共享推送通道進行App喚醒』這個技術,友盟、個推推出後,很快其它推送服務商就支援了,所以開發者並不需要擔心哪一家推送功能比較強。

這裡還需要說下現在的『推送喚醒』這樣一個功能,簡單的說,就是所有安裝了A推送的App,只要有一個還活著,就可以把其它安裝了A推送的App拉起來,從而提高推送的到達率。有些阿里系、百度系的App,被大家稱作『全家桶』,實際上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個方式,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推送到達率,但另一方面,也破壞了Android生態,增加了功耗,打亂了系統的清理策略。

另外,小米推送、華為推送,大家接入的原因可能很簡單,就是他們的手機市場佔有率比較高,接入他們自家的推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到達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推送分為透傳和非透傳兩種方式,透傳即我們自己App處理推送訊息,而非透傳,則是交給相應的PushSDK處理,對於小米推送、華為推送來說,只有採用非透傳訊息,到達率採用保證,而透傳訊息,與其它推送並沒有什麼區別,換句話說,小米手機、華為手機,只對非透傳的推送訊息做了可靠性保證,但非透傳訊息的展示格式非常固定、簡單,且不能自定義,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點應該是很多開發者的誤區。

最後,很多推送服務都需要在Application中進行初始化,同時,各種被喚醒策略,又會拉起Application,導致推送程式的重複,所以,這裡經常需要對程式名進行過濾,非主程式,不進行初始化。

自建推送服務

基本都是基於AndroidPN、MQTT、XMPP、長連線這些方式去實現的,自己搭建Push平臺服務,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服務端的架構設計,不僅成本高,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建議中小企業不要輕易嘗試。

推送名詞解釋

RegistrationID\ClientID

一般來說,類似這類ID都是用於唯一標識應用\使用者的,每個App在每臺手機上都會生成一個唯一ID。

RegistrationID\ClientID生成規則

Android平臺上因為國記憶體在大量山寨裝置,所以很多裝置的IMEI、Mac地址、AndroidID 都有可能為空或者錯誤,所以不能單獨作為唯一標識,需要將這些進行組合起來使用。

對於應用解除安裝後RegistrationID的問題,很多PushSDK的策略是,生成一個DeviceID儲存到本地儲存,應用被解除安裝後如果被重新安裝,如果檢測到儲存裡的DeviceID還在的話,就判定是同一個裝置,不重新生成RegistrationID。

AppKey\AppID

這些Key基本都是用於驗證App的,每個包名對應一個加密的Key。

透傳\非透傳

非透傳訊息是指推送訊息被PushSDK獲取並處理,透傳訊息是指推送訊息被PushSDK交給宿主應用處理,非透傳訊息通常只能設定一些固定的樣式,比較簡單,而透傳訊息,可以由App自定義處理,比較靈活。

推送資料基礎

累計註冊

通過應用使用的appid統計使用者註冊總量。

日線上使用者

通過應用使用的appid統計當天的線上使用者數。

活躍使用者

通過應用使用的appid統計當天在推送平臺啟用過的使用者總數。

線上下發率

線上訊息下發數/總下發數。

回執率

訊息回執數(去重)/訊息線上下發數。

到達率

到達數/實際下發數。

百日內聯網使用者數(可推送使用者數)

是指最近三個月內有登入過(裝置與推送服務端建立長連結)的裝置總數,即有效可下發的使用者數。一般的推送服務端認為,裝置在100天內沒有登入請求,認為該裝置已經失效,所以無需再次傳送。

實際下發數

實際可推送裝置數(在訊息有效期內,有聯網並推送程式正常的裝置,即訊息有效期內的線上下發數。訊息有效期就是設定的離線時間)。

到達數

客戶端SDK接收到訊息的裝置數(通過統計客戶端SDK接收到訊息後的回執獲得)。

展示數

用自定義非透傳訊息在使用者手機展示過的裝置數。

點選數

點選通知欄訊息的裝置數。

推送資料分析

那麼關於推送,大家實際上最關係的,就是『到達率』。那麼這個到達率究竟怎麼計算呢?

首先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上面的這些資料背後的實際意義,例如,我們有一款App,有100w的下載量,每個App啟動後,都將上報給伺服器一個唯一ID,所以,累計註冊量就是100w,也稱傳送總量。

那麼在服務端準備傳送推送的時候,當前手機端推送程式還活著的,也就是說推送的長連線還健在的,就是線上裝置,如果按天算,那麼就叫日線上裝置數,我們假設這個數字是60w。

OK,推送發出去後,客戶端收到推送訊息,併產生回執,代表完成了一次推送,假設這些完成推送的裝置是55w,這個就是送達裝置數。一般來說,只要裝置線上,基本都能送達,所以這個數字和線上裝置數非常接近,不接近的話,這個推送基本就有問題了,其中可能送不達的原因就在於網路切換等導致長連線斷掉這類因素。

那麼到這裡,一般的推送服務商會使用送達裝置數/線上裝置數的方式來計算到達率,當然,前面我們也說了,這個比例一定是很高的,如果保持長連線的裝置都不能收到推送,那一定是有問題了。

而一般的到達率,應該是送達裝置數/可送達裝置數,也就是百日內活躍的裝置數,這樣一除,這個比例一下子就小了很多,因為誰也不知道,這一百天內曾經活躍的使用者,第二天是不是就已經把你解除安裝了。所以說,Android下統計推送的到達率一般都很低,而推送服務商宣傳的到達率都很高,這其實就是一個偷換概念的問題,我們說的是一般的到達率,而服務商宣傳的是線上到達率。

而且,這個到達率與iOS完全沒有可比性,因為iOS統一通過APNs來進行推送,且無法獲取到達回執,所以,iOS基本不存在到達率這一說法,如果有,幾乎也是100%,完全沒有意義,所以,如果哪一天有產品或者運營跟你說,為什麼Android的到達率比iOS的到達率差這麼多,請毫不客氣的砸它一斤蘋果。

Tag\Alias

Tag

Tag,或者叫標籤,是使用者的一種屬性,在給某些使用者設定某類標籤後就可以針對推送。比如給喜歡『程式設計』的人打上『程式設計』的標籤,就可以只給他們精準推送。

通常情況下,一個裝置(在一個App裡)可以設定多個標籤。標籤與別名類似,其對應關係也是儲存在推送伺服器側的。

Alias

Alias,或者叫別名,是對已經安裝某應用的使用者取個別名進行標識,在對該使用者訊息推送時,就可以用此別名來進行推送。設定了別名後,推送時伺服器端指定別名即可。推送伺服器端來把別名轉化到裝置ID來找到裝置。

Tag和Alias他們的共同點在於,提供對使用者的精確推送。

20160918163457957

推送原理

目前大部分的第三方推送服務,都是基於長連線的推送方案,下面將對這個方式進行詳細講解。

NAT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一個網路基本知識——NAT,即網路地址轉換(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這是因為IP地址是有限的,手機無論是通過路由器還是資料網路,都有一個內網IP地址,同時,路由器上會維護一個外網IP地址,從而形成一個NAT路由表,即內網IP地址:埠,以及對應的外網IP地址:埠。這樣通過一層層封裝與解封裝,就達到了內網與外網交換通訊的方式。

NAT超時

由於NAT路由表的大小有效,所以一般路由都有NAT有效期,WIFI下,這個NAT有效期可能會比較長,而在資料流量下,運營商一般都會盡快更新NAT路由表,淘汰無效的裝置,所以,在使用資料流量時,長連線經常容易斷。

那麼除了NAT路由表主動淘汰過期的裝置之外,切換網路環境和DHCP伺服器租期到期,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導致NAT路由表改變,從而造成長連線中斷。

心跳包

前面我們說了,現在的推送服務一般採用的是長連線的通訊方式,而長連線會因為NAT路由表的更新而中斷,所以,客戶端會定時向服務端傳送一個心跳包,來定期告知NAT路由表,我還活著,別殺我!這就是心跳包的作用——防止NAT路由表超時,同時檢測連線是否被斷開。

心跳包的心跳時間

既然心跳包的作用是防止NAT超時,那麼就需要將心跳包的傳送頻率設定為小余NAT超時的檢測頻率,而WIFI和資料流量下,對於NAT路由表的超時時間又是不一樣的,而且不同的網路運營商的超時時間,甚至都不一樣,所以,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根據裝置當前網路環境,來動態的設定心跳時間。

注意,心跳包與輪詢是不一樣的,心跳包建立在長連線上,只要傳送資料即可,而輪詢每次都是一個完整的TCP連線。

心跳包誰來發

既然需要定時任務,那麼就需要使用AlarmManager來作定時喚醒了,原因我之前的文章有講過,是關於處理器喚醒的原因,這裡就不贅述了,大家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MxNzk5OQ==&mid=2649484680&idx=1&sn=bd9086a95b769af8d8644cf681ce66ec#rd

程式保活

所謂程式保活,是指App希望儘可能的保證自己的App的推送程式能夠存活在後臺,以保證可以收到服務端的推送訊息,因此,才出現了一大批關於程式保活的方式,例如NDK層的檔案鎖,fork子程式、前臺服務、程式優先順序等等方式,然而,這些東西,實際上,都不能完全保證手機的程式管理策略放過你,特別是Android 5.0以後的系統,Android對程式的管理更加嚴格,還有國內的這些ROM層的修改,ROM想要殺你這個程式,你怎麼做也沒有辦法,哦,除了白名單。所以,不要再花心思去找什麼程式保活的黑科技了,好好做好應用,提供使用者的使用黏性,才是最佳的保活,而對於一些產品、運營所謂的『為什麼微信、QQ都可以保活』這樣的問題,我建議你回答它:『如果你能把產品做到微信、QQ那樣的數量級,我也能讓你活!』

推送整合方案

介於各種第三方推送與ROM推送的特點,我們目前採用的推送方案,名為『UniversalPushSDK』,即整合了多個不同的推送渠道,通過模板設計模式來進行整合,並向外暴露統一的介面,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UniversalPushSDK利用的各個不同推送特點,提高推送到達率,但是壞處在於,包的體積會大一些。例如,我們現在整合了『小米推送、極光推送、華為推送』,在系統啟動的時候,判斷當前系統,如果是小米系統,則啟用『小米推送』,如果是華為手機,則啟用『華為推送』,其它的Android裝置,則啟用『極光推送』,通過這種方式來設計我們自己的推送SDK,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好各個推送平臺的特性。

那麼如果利用這種方式來設計SDK給到不同的App接入,就需要能夠將應用的推送Key做到動態配置,這也是我們遇到的最大的一個問題,解決方法大家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

http://blog.csdn.net/eclipsexys/article/details/51283232

雖然我極力反對這種方案,我堅持認為,做好App,提升使用者使用黏性,才是提升推送到達率的關鍵

打賞支援我寫出更多好文章,謝謝!

打賞作者

打賞支援我寫出更多好文章,謝謝!

推送 從入門到放棄

相關文章